作为唯一具备武器系统研制体系的民营企业,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德红外,002414.SZ)在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备受关注。公司主营的红外探测器及相关技术、产品,已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甚至超过欧洲生产的同类型产品。
这家民营企业在成立时,启动资金不过30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41.47亿元。不可否认,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中,民营企业凭借对市场的敏感和体制机制优势,不断突破技术极限,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优质的公司。
“技术是不分所有制的。”军民“融合”,除了技术应用、产品研制方面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也希望利用民营企业在体制机制上灵活的优势,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不断夯实、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于国于民,形成多赢。这对于包括高德红外在内的民营军品供应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坦言,军民融合给民营企业在军工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
公司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达0.38亿元,同比增长13.82%;而2016年报显示,2016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25%。
今年9月,高德红外对外公布了公司平台化的发展战略,希望携手各界同仁共同打造红外生态圈,高德将提供成本更低的红外探测器作为支撑,同时通过规模效应获利随着红外民用领域市场的逐步扩大,高德红外的市场价值会得到进一步释放吗?
构建军工技术壁垒
高德红外的技术壁垒体现在其红外探测器的研发、生产能力方面,而红外探测器造价则占到红外产品的60%-70%,是红外产品最核心的元器件。同时,公司的总体牌照资质在民企中独一无二。
2017年中报显示,在核心元器件领域,公司全面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目前已经拥有三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生产线。公司拥有国内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自主可控的 8 英寸 0.25μm 批产型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专用生产线,成为国内首个具备批量生产全国产非制冷探测器能力的厂家;拥有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的 8 英寸碲镉汞制冷探测器及Ⅱ类超晶格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专用生产线。
据了解,非制冷型探测器的技术门槛要远低于制冷性探测器,而国内民营企业探测器研发生产也都集中在非制冷型,其性能不及制冷型探测器(可以理解为成像清晰度低),但由于其成本低,被大量应用于民用市场。
而在制冷型探测器的研制上,与目前国际市场上主流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相比,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材料均匀性好、成本低;与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相比,量子效率更高,性能更好。据黄立介绍,除高德红外以外,目前国内尚无一家民营企业在此领域有布局,“投入太大、技术门槛高,技术风险也大”。
对于高德红外来说,其技术壁垒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是承受了非常大的技术风险,“做探测器几十个环节,一个环节没有设备、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没有工艺,整个探测器就做不出来、或者说做不好。”黄立感叹道。这对于公司管理和执行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
另一方面,高德近几年保持了非常高的研发投入比例,根据公司2016年财报,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27.51%;2015年占比为26.55%,如此高的研发投入,并不是每一家民营企业都能够“承受得起”,而随着公司逐步进入武器总体研制领域,研发仍占据重要地位。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高德红外并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所有的研发经费都是靠其自身盈利。黄立回忆说,当时高德的第一桶金来自于“非典”时期,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需要配备红外测温仪器,高德凭借其技术能力,拿下了诸多订单。
但回过头看,选择“高端”,构建核心技术竞争力,也逐步使高德的发展战略日趋清晰,用黄立的话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要进入一个好的行业,行业可以做大规模——国防军工正是如此;二是要选择军工技术领域的最高端、必须要有行业核心优势;三是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看大势”。
从目前来看,高德都做到了。
发力民品生态圈
截至发稿前,公司的PE值为176倍,这在A股已经趋于“理性”的当下,显得非常之高。投资者的预期多半来自前文所述的核心竞争力,但如何利用这一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营业收入规模、进一步增长?
答案很可能就在红外民用市场。黄立介绍,2016年高德红外军品占应收比重大概在60%-70%。但军品由于对产品性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很难实现产品的量产和大规模应用。这无疑将影响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
而红外民用技术一方面可以和目前的诸多应用场景结合;另一方面,相对低廉的成本和行业产能,能够使技术得到大规模普及,因而增厚公司营收。
高德红外选择打造“红外生态圈”,业内分析认为,其原因也正是因为需要使红外技术快速民用化,同时降低成本。
从公司过去一段时间的布局来看,包括成立智感科技、轩辕智驾等平台级子公司,进入自动化、车载夜视、智能家居等领域已取得进一步突破。但要形成大规模营业收入,尚需时间。
黄立认为,无法在更多的民用和商用领域普及,主要障碍还是成本较高,更进一步的原因,是由于下游消费市场没有打开,核心元器件的生产达不到规模化效应。在这种背景下,高德红外希望能以开放的思维构建一个全新的红外生态圈,让生态圈内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快速进入红外行业,让红外热像从此简单。
以车载红外系统为例,目前高端乘用车的红外设备成本高达数万元,均为国内外进口配套,倘若国内红外消费市场打开,高德红外预计该设备成本可降至2000—3000元,可以辐射到中端乃至中低端市场。相关数据分析,单这一项年市场规模就可达40亿—50亿元。
因此,高德红外在红外设备民用化方面也在积极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目前,包括美的在内的国内龙头家电企业已经与高德红外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红外技术对智能家居产品进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