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过后,沙滩上留下的是各式碎片。2016年初的“熔断”让A股市场以莫名其妙的恐慌开场,随后的走势犹如一潭“死水”,交易量驻足,大盘徘徊于3000点上下;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使资本的逐利本能暴露,与此对应的则是实体经济的平淡。
刚性兑付已然在诸多细分产品中被打破,急切渴望产品创新带来更高的收益,部分机构游走在监管红线边缘。
对此,监管部门对各牌照金融机构的要求日趋规范、严格。“证监会新一届班子贯彻‘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指导思想,加大了监管力度。”一家券商风控部门负责人这样介绍道。今年7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发布,“八条底线”升级为规范性文件;8月,证监会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10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年初,首批7家试点券商将开始实施并表风险管理试点;11月中旬,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压力测试指引(试行)》。
另外,金融与科技结合日趋紧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给金融风控带来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风控问题却一再暴露,监管机构由此连连加码。
“严防炒壳”、“控制杠杆”、“压力测试”、“资本充足率”等一系列关键词勾勒出2016年金融行业的主基调,风控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金融机构来说,风险与收益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风险总监张向东对《英才》记者描述道。
随着市场、监管形势的变化,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也在积极适应新情况,《英才》记者分别专访了三家来自券商、AMC(资产管理公司)和公募基金的风控部门的负责人,解读“风控年”。
券商 史上最严监管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桂芳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证券公司面临史上最为严厉的行业监管环境。“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是,不要怀疑证监会对加强监管的决心和能力;第二句,监管风暴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今年以来,业内一些券商已经被监管部门或自律组织采取过监管措施,甚至有公司还被立案调查或行政处罚,对这些公司的声誉和经营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面对这样的形势,刘桂芳介绍说,国泰君安已经将合规与风控工作提升到“公司首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同时要求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探索并表管理,打造健康、强大的资产负债表。
关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刘桂芳表示,此《办法》响应了业内的呼声,更加贴近证券行业经营实际情况。
调整后的风控体系由净资本一个维度,改为关注净资本、流动性两个维度,并在计算风险资本准备时,按照风险类型加以区分对待,实现了风险的精细化、立体化管理,有助于提升证券公司经营的稳健性、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对于表外资产占比较大的券商而言,资本杠杆率有可能成为公司资本扩张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更加优化业务结构与合理运用资本将成为关键的因素。
“此次《办法》出台,一方面充分接轨国际主流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其设计又能充分反映券商当前经营环境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敞口,这将促进证券公司各项业务更为稳健地经营。”刘桂芳说。
同时,为应对新的监管形势,国泰君安加大了对合规风控的资源投入和履职保障,不断完善合规风控体系。
面对互联网金融等科技创新,刘桂芳也从金融风控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首先,互联网金融也好,大数据也好,所谓投顾机器人也好,都并没有改变金融行业的基本属性、业务和盈利模式。科技在提高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同时,风险传递和交互影响增强,从而增加了风险。
而且她认为,当前不少以科技创新为名开展的业务,往往没有实质性创新,而仅是监管套利。“有些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甚至完全脱离了监管,危害很大。”但如今,监管部门已经明确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监管的盲区逐渐消失。
实际上,国泰君安在利用科技创新方面也早早开始了探索,但刘桂芳表示:“我们一直坚持在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对于各类业务实行严格的授权管理,所有创新业务都必须在经过充分全面的风险评估之后才能在授权范围内有序开展。”
公募基金 “熨平”波动
2015年的一波“股灾”,机构投资者也着实无法避免资产缩水的命运,平均收益率的下滑以及“资产荒”的延续,市场中高风险的投资冲动无处不在,然而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市场却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捉摸”。
“八条底线”、《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实际上,原有机构子公司业务以及基金子公司业务的管理进一步收紧,甚至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基金子公司的发展模式。
“监管层的风控监管措施旨在使全行业回归本源,原来(一些机构)是利用市场投机情绪博取一些额外的差额收益,但长期来看是无法持续的。”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长鲍文革告诉《英才》记者,“八条底线实际上对合法经营的基金管理公司是一种保护。”
而基金子公司则是通过进入一些原有无法操作的业务领域提高投资委托人的收益,“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和自身的风控能力相关,很多机构盲目追求规模,忽视了自身管理、风控能力的建设,这可能对行业发展构成比较大的风险。”
显然,对于“资产荒”的无奈,使一些机构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提高投资收益水平,而监管层也正是看到这样的“苗头”,要求在一些业务领域收缩、整改,完善操作流程,同时压缩杠杆比率。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今年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也是对2015年的市场震荡走势以及2016年此起彼伏的“黑天鹅”事件反应,“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监管新政对行业发展是一种保护。”
鲍文革认为,南方基金在风控领域强调“全员风控”, 不断强化各个业务条线的合规与风险意识,要求业务部门与人员持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以持续改进的流程和制度为着力点,不断强化风控体系,力争将业务风险置于可控状态。
“合规是底线,如果逾越了这条底线,第一是监管部门要处罚,第二是投资者会用脚投票。”鲍文革说,“风险管理是一个公司的核心业务能力,金融行业就是要跟风险做博弈。”
AMC 监管逐步升级、细化
作为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简称中国长城资产)实际上已经手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以及基金等多项金融牌照,而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风险和收益则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风险既可以转化为效益也可能转变为损失。中国长城资产秉持主动的风险管理思路,通过各项管控活动,将风险转化为效益。”中国长城资产风险总监张向东对《英才》记者表示。
“新常态”下,传统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使得经营现金流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银行信贷集中一些行业不良率有所升高,这既为AMC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如何合规操作、控制风险也成为AMC必须重视的命题。
“目前金融风险的暴露和不良资产的增加是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阵痛,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逆周期特性、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了契机,当然也对自身风险管控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向东说,“适应这种新形势,风控条线应该通过做好政策支持、制度保障、风险监测等工作,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今年3月底,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56号)等一系列文件,文件中主要包括四点内容:一、规范开展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二、规范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三、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四、加强风险为本的监管,严守风险底线。业内人士分析称,《通知》旨在加强监管,回归AMC业务本源,引导AMC重回风险化解和资产价值挖掘提升的方向。
张向东介绍称,中国长城资产深入研究监管政策,并通过更低的经济资本系数,激发各经营单位收购与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对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方面的系列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操作流程和要求,并加大对这类业务风险监测的力度。”
实际上,2016年对AMC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升级,9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2012年曾发布“试行”办法,确立AMC最低资本、杠杆率、流动性比例和集团合并财务杠杆率、资产公司等监控类指标?
与此同时,面对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张向东表示,中国长城资产在提高集团协同作战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风险“防火墙”的建设,对关联交易和内部交易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