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财经会议纷沓而至,从招商银行行长位置上已卸任一年多的马蔚华,仍然是各路主办方争相邀请的座上宾。几乎所有的主持人都是这样介绍他:招商银行原行长,永隆银行董事长。“永隆银行是我在招商银行时收购的一家小银行,很快我也将辞去在永隆银行董事长的职务”。马蔚华对《英才》记者这样解释身份的变化。
即使身份发生变化,大部分人还是习惯性地把马蔚华和招商银行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曾经执掌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4年的人,马蔚华对中国金融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与变化更有着敏锐的观察与分析。
生死挑战
1999年,50岁的马蔚华放弃了在国有银行的领导职务与行政待遇,应聘到默默无闻的小银行——招商银行。14年后,64岁的马蔚华从扬名国际的大型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功成身退。
“当年的招商银行是市场化大潮中的一个改革试验田,但因为不是政府的亲生儿子,有很多优惠待遇我们得不到。所以我们只能靠市场化,推出创新产品、更好的服务吸引客户维持生存。”谈及往事,马蔚华颇为自豪。
但最先走在市场化前沿的他,对于近期被热议的“利率市场化”却是“忧心忡忡”。“推进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对国内资源的配置,更加强了中国银行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但实现利率市场化将是中国金融领域最大、最艰难的改革,对于长期处于利率保护的商业银行来说,甚至是一场生死挑战。”
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一石击起千层浪,就在降息和利率上浮范围扩大执行不到一个月,各大银行也已相继传来利率上浮的消息。虽然各支行网点执行的存款利率标准各有不同,但已有内部人士透露称利率一浮到顶已成定局。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本质,马蔚华说,为实现利率市场化,政府已经做了十六七年的准备。“新中国最初只有一个中国人民银行,后来建立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再后来又建立了几大国有政策性银行。到本世纪初,中国的银行业已经走到十分危险的境地。有外国人说,中国的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当时,中央做了金融改革的决定,把国有银行进行体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银行通过这个重大的变革,真正成为了一个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
正因为上一轮的改革红利,中国的银行走上了国际舞台,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和产品也相应产生。据报道,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最能赚钱的便是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但新一轮的改革来临,银行系还能走得又稳又快么?
“经过十六七年马拉松式长跑,中国金融市场现在走到了关键的转折点,就是即将实现的利率市场化。但这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生死挑战。美国从1985—1990年完成利率市场化的五年中,每年倒闭的中小银行超过200家。韩国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全行业不良资产的翻倍。中国台湾的利率市场化出现过全行业亏损。”
正如马蔚华所言,为了减少风险,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比如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债券市场的建设……不过,风险到底有多大,现在还不得而知。
拥抱互联网
在招商银行内部,与马蔚华共事过的高管对他统一的印象是十分“潮”,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新技术。采访中,马蔚华也坦言,有时候他接受记者采访,也是为了听一些新的观点。
腾讯微信推出不久,马蔚华就申请了微信,最初,只是作为方便开会的一种交流工具,直至2013年春节微信推出“抢红包”,马蔚华才有“狼来了”的感觉。
“微信的‘抢红包’,看似和银行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是通过场景化,在银行之前获得了客户账户,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银行就失去了对市场敏感的认知和市场需求的敏感反应。简单来说,就是银行提供的服务,将不一定符合市场需求。”
据相关资料统计,2013年除夕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这些数字就是对银行传统商业模式的一种挑战。传统银行存在的背景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取服务费。但在互联网时代,平台越来越开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不那么突出。”
1999年马蔚华带领招商银行启动网上银行一网通,率先成为众多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广泛使用的网上支付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招商银行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时至今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像一条鲶鱼搅动着传统金融产业,招商银行以及所有的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所带来的压力。竞争者来势汹汹,银行是否还能有“大招”出手?
身经百战的马蔚华认为,融合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平台,是靠利益相关者在这个平台上形成流量,流量变现形成价值。传统银行面对现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更应该不断改造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拥抱互联网。用平台上的大数据准确还原一个个活生生的客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将客户流量变现。这也是用互联网的模式做商业银行的办法。”
已不在其位的马蔚华,开出的“药方”听似简单,真正实施的难度可想而知。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能不能跑起来?如何跑在前面?这是那些身在其位的金融界领导者们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