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国企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要融合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建立“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结构新局,将当前注重资本公私“血统”的企业生态,逐步改造成“资本运营”为导向,激发社会优质生产要素,带动生产方式革新,追求最有效益的“资本组合”的企业新生态。
这种国企、民企互相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显然让外界充满幻想,但与此同时,也难免外界有诸多他想。例如不少国企项目要么长期亏损,要么运营不佳,在缺乏吸引力之下,如何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国企又会否开出对民企有足够吸引力的条件?
而且,过去政府也曾鼓励相互参股,但屡现失败例子,让民营企业难免忧虑,混合所有制是否又是一场请君入瓮的“鸿门宴”?对此笔者认为,只有至少在两个方向上做出努力和改善,避免让民间资金由“先驱”变成“先烈”,才能促使国企改革进一步向前。
其一,政府的权力边界要明晰,懂得放权。
推行国企、民企互相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关键是建立清晰的产权,政府最大限度放权,在这方面,香港港铁公司的经营值得借鉴。
在股权结构上,虽然香港特区政府持有港铁公司超过76%的股份,民间资本只占有24%的股份,但港铁的主要运作、日常业务是由行政总裁及执行委员会八位总监负责管理,并向董事局汇报。
在董事局的12名成员中,仅有4名董事与特区政府有关,这4名代表特区政府的董事会成员抓大放小,具体事务交由行政总裁及执行委员会负责。
在这种模式下,除了每年获利甚丰外,港铁公司还被国际公认为世界级的公共交通运输机构,很多国家以及地区都引进了港铁的营运模式。港铁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当中关键之一在于香港特区政府的放权和建立清晰的产权、分工制度。
虽然这轮国企改革表面上看是引入新民间资金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但实际上核心是要加强国企营运效益的“混合经营制”,所以仅仅引入民间资本并不足够,还要建立一套制度,清晰界定民企入股后扮演什么角色才是关键。
其二,要打造公平新常态,杜绝私相授受。
众所周知,国企资产的产权交易向来十分敏感,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加上,国企的项目哪些要和民企分享,以及要和哪些特定的民企分享,不能没有一套公平、让民企信服的选择标准。除了必须强调信息公开化、评估规范化、竞价制度化、交易平台化之外,还应考虑如何建立更具公信力的评审方式,避免扩大民企对国企的质疑,尤其是产生私相授受的质疑。
此外,这一波国企改革要引进民资,还应考虑已经在大陆投资多年的港澳台企业,显示港澳台资本可以享受和大陆民资相同的国民待遇,也可为国企引进更多优质的民企进场。
简而言之,混合所有制要想获得成功,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政府、国企负责人转变职能,思想改造,让权给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