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20%的行业龙头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却成了“反向指标”,公司估值远低于行业估值的平均水平,这是为什么?
2011年2月间登陆创业板的华峰超纤(300180.SZ)主营超细纤维革——一种天然皮革的替代品。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超纤革的应用早已超过了天然皮革的使用,而在国内,超纤革替代率至今仍在个位数徘徊——这是当初打动投资者们掏出真金白银的最大理由。
然而,如果你是在华峰超纤上市1个月内投资了其公司股票,那么,在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里,你只能饱受亏损的煎熬。
与华峰超纤相近的合成革行业上市公司有禾欣股份(002343.SZ)、同大股份(300321.SZ)、双象股份(002395.SZ)、安利股份(300218.SZ),这四家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均在50倍之上,其中主业最相近的同大股份,其估值则接近70倍,而华峰超纤的动态市盈率还不到30倍。
为何同一个行业,发展好的公司资本市场却给了“差评”?
对于华峰超纤,投资者诟病最多的就是其大股东在分红送转上的吝啬,甚至许多投资者认为,公司股价的低迷与此有很大关系。
华峰超纤近三年的送配方案只有分红,且其2011和2012年的股息分红,扣税前也仅为1.4%和0.9%,而2013年度的预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1元(含税),按照7月16日16.57元的股价计算,其股息仅为0.6%,扣税后几乎与活期利息无异。
“这是企业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之间的矛盾。口袋里的一万元钱,是取出来花掉,还是继续投资,以便获得今后更大的收益?”华峰超纤董秘程鸣的这句反问,其意无非是要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公司的价值。
2014年4月16日,华峰超纤公告称接到实际控制人通知,将其持有的共计6835万股,质押给工商银行,拟发行本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的公司债券。随后公司又发布公告称决定新建年产7500万米的超纤材料项目,总投资额为41.81亿元。
股权质押融资是上市公司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但在市值管理中,它又是一个对冲爆炒公司股价、稳定公司股价的重要工具。华峰超纤股权质押融资用于这42亿规模的扩产投资,从大股东的利益而言非常合理,但股权质押也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封闭了股价进一步上涨的想象空间。
翻看上市公司股东资料,就会发现,华峰超纤是一家家族印记非常明显的公司,其十大股东名单中,尤小平家族占据多数席位。
尽管不少看好超纤行业的投资机构曾密集调研华峰超纤,但在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上,过往几乎没有任何机构投资人的身影,除了尤氏家族外的自然人股东,也均与尤氏家族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尤小平家族财富排在任正非家族之后。起家温州的尤氏家族亦是A股百富榜的常客,除了华峰超纤外,还控制着中小板上市的华峰氨纶(002064.SZ)。然而,华峰氨纶在资本市场上亦是“叫好不叫座”,股价、估值落后于行业水平。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尤氏家族难逃其责。
在华峰氨纶限售股解禁后,包括尤小平在内的尤氏家族多位成员以及上市公司高管曾大量减持华峰氨纶股票套现。
根据公司在2013年公布的《股权变动情况表》显示,自2009年起,董事长尤小平及其直系亲属,在四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不间断的减持。抛售最为活跃的副董事长尤小华,曾在一天内卖出1000万股,套现9340万元。
有投资者无奈感叹:“尤老板都不看好,我们还坚守,傻呀?”
在市值管理中,上市公司与各类股东的关系维护,利益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然而,过于强势的大股东,往往使各类型股东的利益协调,变成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