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虽是有惊无险,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下称平安ABS)被监管层叫缓,还是着实让方方面面都为之一惊、一叹。
好事多磨成了口头语,只是如此一个“多磨”的开头,究竟是祸是福?
6月15日,上证所和中债登分别发布《关于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为“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提供发行支持、登记、托管及结算服务相关事项的通知》,一路绿灯。
一日后,该项目却被央行紧急“叫停”,红灯闪烁。
此后舆论哗然、业内激辩、各方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有乱战之势。
几日争议后,峰回路转。
央行同意平安ABS于6月23日正式登陆上交所接受申购,24日进行分销,25日开始计息。
然而,风波过后仍需拨开迷雾,仔细梳理。
临门一脚
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抑或是小心试探,总之,平安ABS捅了马蜂窝。
起初上证所和中债登都经过审批。平安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华能贵诚信托作为发行人和受托机构,国泰君安作为主承销商,在上交所正式启动总额为26.31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
上交所还特别指出,此项目突破了原先的双审批制度,改由银监会定审批后,直接到上交所上市交易,大大提高发行审批效率。
然而,不出所料,仅隔一日,该项目却被央行紧急“叫停”,且态度坚决。
一时间,坊间各种传闻四起,大都是关于央行如何震怒、如何制止、如何坚决,其态度和行为大有若不遵从,必将秋后算账之嫌。虽然传闻不乏杜撰揣测渲染,但也印证了平安ABS事件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不过,各方都是“体面人”。
6月17日傍晚,央行公告称,人民银行始终支持各类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跨市场发行交易。目前已经形成了跨市场托管与转托管制度安排。人民银行支持平安银行在上交所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关登记托管工作应按照主管部门之前业已商定的模式进行,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这话和上交所如出一辙,看来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但谁都有自己的话要说,于是暂缓,不是停止,成为了明确的信号。
个中缘由不难理解,此前,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多家国有大行均有开展ABS业务,但通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而企业资产证券化则以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形式,经证监会审批渠道在沪深交易所交易。
根据历史规律,以前要发国债或企业债,涉及的链条比较长。央行、银监会、中证登、中债登,以及交易所。这几个主管部门间惯用的是“转托管”模式:先要在中证登进行登记、结算和托管,再由中证登转至中债登,最后才能在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上市。
简单说,顺应了市场却坏了规矩,此风必须刹住,然而各有各难念的经,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央行的奶酪被动了,突破审批,伤了央行的自尊心,这是万万不得了的大事。
这款ABS产品的核心创新点在于“跨市场”的交易结构和发行方式,单独在交易所上市。基于此基础上尝试执行的发行审批模式,是其发行出现变数的重要原因。即突破了原先由央行和银监会双审批制度,而由银监会审批后,直接到上交所上市交易。而作为传统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监管方的央行,在发行前则并不知情。
于是乎,央行出面暂停本次发行。
还有就是该笔资产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却仍在中债登登记、托管、结算,并使用券款兑付交易方式,突破了债券市场原有的市场组织模式。
说白了,没央行什么事儿。这些都是创新,都是敏感,也都没有和央行知会。
央行的无奈
央行不干了,但是大环境不同了。
于是,随后央行发言人表示:“监督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但发言人也“滴水不漏”:根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达成的一致意见,今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由银行自主发行,包括发行的窗口与时机选择,毋须进行行政审批。
央行的谨慎不无道理,毕竟政策趋势是简政放权,而且此前国务院批示,到今年6月30日之前扩大试点规模3000亿,加上存量额度共计约4000亿。
截至5月末的数据距离目标尚有一定距离:共有23家金融机构发行了43单、1793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完不成任务,阻碍了改革,这个帽子谁也担待不起,谁也不愿意此时此刻成为“焦点”。
平安银行虽然开创了中债登直连交易所模式,但仍旧是要向央行报备的。
央行此前对直连模式叫缓,不是因为直连不行,而是基于监管态度,可以说,事前报备是央行的“尊严”。
从银监会之前的审批,到央行后来的叫停。看似是产品审批权的争夺,实际是交易秩序规则的制定。这或许是央行最不能允许突破的底线。
央行叫停平安ABS,是因为平安银行没有事前报告,鉴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涉及货币政策实施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与稳定,应事前报告,这与自主发行并不矛盾。
此后,证监会也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关于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关部署后,证监会一直积极配合相关部委推动此项工作。”
而银监会及参与交易各方的想法,则是中债登直接与上交所进行对接,由中债登登记、托管和结算,效率更高。基于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总趋势统一的共识,央行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了原有方案,下发“放行令”。
债市管理的多头局面必须得到解决或者是明晰,目前,债市监管仍然涉及多个部门。对于此次事件,有媒体分析,央行并不介意银行选择到交易所发行ABS,不过,作为场外市场的银行间债市与场内市场交易所对于投资人的要求不同,投资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不同。银行间债市还承担公开市场操作、实施货币政策的功能。经上交所通过中债登托管开户,也意味着将中债登纳入交易所,没有可靠的防火墙就意味着银行间市场可能形同虚设,两个市场将合二为一。
银监会有自己的主意,央行有自己的苦楚,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权力,只是苦了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