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厉害,鼠儿自知。
证监会亮出“利齿”,据其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5月16日例行发布会上表态,自2013年9月以来,证监会根据相关线索发现了一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非法谋利的嫌疑账户。目前,相关调查工作正在依法进行中。
一时间,基金业和证券从业人员人人自危。
科技监管加强了证监会的力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证监会也装上了新牙。据称,证监会通过沪深交易所的大数据系统把2009年之后的交易数据进行全面比对,老鼠仓、内幕交易纷纷现形。
老鼠仓年年有、年年抓,今年格外多,格外狠。猫鼠游戏年年玩,今年的猫儿格外灵,监管升级下,老鼠仓会无所遁形吗?
技术捕鼠
“老鼠仓”是明目张胆的“偷窃”,它是指庄家或者个人在利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或相关关系人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的行为。
消息精准,收益稳定,获利安全是“老鼠仓”的标签。
魔高一尺需要道高一丈,抓到“老鼠仓”真的需要猫儿的鼻子尖。
对于轰动一时的马乐案,循着案件逻辑,还是不难发现,“老鼠仓”案一般隐秘性较强,那么,马乐案是如何案发的?这还要归功于深交所先进的监测系统。
据悉,该系统设置了200多个指标用于监测,100万以上的账户都会重点监控,一旦出现股价偏离大盘走势,深交所会派人立马查询是否有特殊的信息公布,异动背后是哪些人或机构在参与。
据媒体报道,交易所在日常监控时,发现一个10亿元账户重仓的小盘股和马乐掌舵的博时精选高度重合。进一步追查发现,一个3000万的账户也是如此,后交易所上报证监会并立案,后移交深圳市经济犯罪侦查局。
马乐出生于1982年,2006年进入博时基金工作,2010年7月起担任“博时精选”基金经理。期间,利用交易股票的非公开信息,操作自己控制的三个股票账户,通过临时购买的不记名神州行卡电话下单,先于或同期于其管理的“博时精选”基金买入相同股票76只,成交金额人民币10亿余元,获利人民币近2000万元。
在接受讯问时,马乐供称,“我利用控制的三个证券账户,先于基金账户买入,基金账户再买;先于基金账户卖出,基金账户再卖,使控制的账户获得稳定的较高收益。”据查,该三个证券账户开户人为马乐妻子的亲戚或同学,但账户均由马乐操作,密码也由他掌管。
马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老鼠仓”,即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马乐接手前,博时精选的运作并不理想,在同类基金中业绩排名垫底。马乐临危受命,他掌舵期间,这只规模上百亿元的“大象”基金业绩改善明显,同类基金中排名提升至前20%。只是,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个人资产也水涨船高。
而今可见,对付老鼠仓,技术开发确实需要协调一致的持续投入,以确保监管系统跟上最新形势发展,以及在必要时候开发新工具才是“王道”。
魔道之争
被抓的,大都太贪婪。有人说,“老鼠仓”们别太贪婪,一来是一笔交易的数额不能太大,二来是交易不能太频繁,还有就是别太大意,简单说就是千万别总用几个账户或者一直用几个账户反复交易,别忘了,而今是大数据时代了。
最重要的是别太张扬,但凡被抓的老鼠,除了个别比较低调外,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张扬,有钱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根本的问题是,判罪成本低和道德底线低,这“两低”实在让很多涉足“老鼠仓”的人们将一切忘记。
2014年3月28日,马乐老鼠仓案在深圳中院宣判,马乐一审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追缴违法所得1883万元,并处罚金1884万元。
事实上,老鼠仓的处罚力度一直为投资者诟病。2009年1月6日,韩刚自任长城久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后,被发现利用任职之便,与他人共同操作其亲属开立的证券账户,先于或同步于其管理的久富基金多次买入、卖出相同个股,违法获利27.7万多元。
证监会将韩刚案移送公安机关并做出取消从业资格及市场禁入的决定。2011年,深圳市福田区法院判处韩刚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该案成为我国第一起基金从业人员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其实大多数“老鼠仓”至多就是几年刑期,甚至有些就是罚款了事。
对于如何铲除老鼠仓生存的土壤,业内讨论已久,一条重要措施就是从立法上加大对老鼠仓等内幕交易行为的查处力度。
与此同时,更根本的或许是,提升证券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这看起来更为现实。
去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管理指引(试行)》,这份行业自律性质的文件规定,基金从业人员本人、配偶、利害关系人进行证券投资应该遵循长期投资的理念,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及基金管理人证券投资管理制度,在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严格遵循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
此前,国内基金行业发生的多起“老鼠仓”案件均与基金从业者利害关系人有关。比如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先后利用母亲、妻子、妻子兄长等人的账户进行操作,牵涉内幕交易。《指引》可谓煞费苦心,不过,证监会的科技再高,监管手段再丰富,道德规范再细致,贪婪依然是“老鼠仓”们挥之不去的诱惑,魔道之争,还将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