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早早下手的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或者是交通银行的“交博汇”,还是因为空降Boss尹龙闪电辞职而引发舆论哗然的民生电商,又或者工商银行大力宣传的“融e购,够容易”。银行们都在努力向大家传递一个信号——电商并非IT公司的专属。
正如建设银行副行长朱洪波对《英才》记者所说,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做传统银行的事儿。“对于他们(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互联网金融,我们(银行)的未来可以定性为金融互联网化。都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他们可以做,我们也可以做。”
所以,该合作的合作,该竞争的竞争。
作为建行自己的腿,“善融商务必须要做好”,朱洪波说将来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尽可能地把所有传统的东西都搬到网上去。进一步挖掘客户,了解客户,和更多客户有效互动,实现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
与电商的初衷不同,银行看重的是客户的前端信息。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想听到的或许不是电商业务能给银行带来什么价值,而是银行如何才能做好线上经营。
这也是颇多人质疑的地方。比如,在和一些互联网分析师探讨时,记者还遭遇过十分愤青地质问:“请你告诉我,银行做这个究竟有什么优势?”
这种质问当然有些偏颇。毕竟作为专业经营信用的金融机构,仅仅凭借信用卡业务,就已经让银行系电商拥有了一般电商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分期付款买个新款的苹果手。在银行电商平台上无疑能实现更多的信用消费。
那么,在现实运营中,银行系电商有没有把这些基因发扬光大呢?
根据建行2013年年报数据,“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新增活跃商户8,297户,交易额近300亿,其中个人商城成交金额10.35 亿元,企业商城267.47 亿元,累计成交金额277.82亿元。
交通银行在2013年年报中的电子商务数据显示,“电子支付商户数较年初增长99.77%,电子支付注册客户数增长3.37%,电子支付交易笔数达到2.17亿笔,交易金额达345.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64%和55.63%。”
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似乎也有了一些动静。大肆招兵买马外,不久前,一家以漆包线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精达股份(600577.SH)还发布公告,称其拟与民生电子商务合作开展B2B业务、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多项业务。
银行系电商究竟会演怎样的角色?“说实话,我也看不大清楚。”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很坦诚地告诉《英才》记者,“交博汇现在办了近两年,又新近改版,发展的势头还不错。但要和什么余额宝、支付宝比是差远了,还是太小了。未来要观望一段时间吧。”
建行行长张建国也对《英才》记者表示,网络运营商和银行的搞法不同,特别是“最近两三个月引起争议”的运营商,“我们主要是把客户分成不同群体。当然建行愿意给广大客户更优质的服务,但客户群体是不同的。”
看来支付宝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所有银行人的假想敌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技术给他们开了一扇门,让银行有可能以更低的成本将其庞大的规模和资源优势投向个人金融服务领域。
正如电商观察家林海所言:“随着民营资本的进入,以及大型电商平台自身可以渐渐在金融领域展业,银行必须重新定位,从垄断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这种服务意识究竟能有多深,决定了银行电商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