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再发“盛世危言”,这让本来就如坐针毡的城市商业银行们倍感焦虑却又无可奈何。
标普在报告中指出,利润飙升的代价是银行累积了大量潜在信用风险。这使得银行利润率和资本水平的长期可持续性受到质疑,虽然便宜的贷款和放贷热潮帮助银行在过去几年控制了信贷损失,但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损害即将浮出水面。
这柄利刃直刺城商行的软肋。
标普危言
时隔5年之后,标准普尔在北京发布了第二份《中国50大银行》和《中国100大企业》信用观察报告专辑。与5年前相比,中国50大银行名单除去前五名外其余名次的排序变动很大,17家银行从名单中消失,沿海地区的农商行被总部在内陆省会城市的一些城商行取代。
在对中国资产规模排名前50的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后标普指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趋紧,未来3—5年国内银行的信用弹性将遭遇考验;银行两级分化的加剧或将鼓励大规模行业整合。
根据报告,虽然中国前50大银行的总资产上升,但市场份额却下降。50大银行市场份额的下降表明,在整个行业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小银行的增速快于大银行。然而,快速扩张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好事情。
“那些过于激进但准备不足的银行,尤其是没有细分市场竞争优势的小规模银行,将因经营环境变差而受到最严重的打击,这将严重削弱公众对小型银行和表现不佳银行的信心。”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廖强说。
自2007年以来,放贷热潮、较低的信贷拨备成本和手续费收入的爆炸式增长提升了银行的利润。到2011年,50大银行净利润总额增长5倍至9551.2亿元人民币,占到银行业利润总额的76.3%。报告指出,利润飙升的代价是银行累积了潜在信用风险。
根据银监会的最新数据,中国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年内首次反弹:截至9月末,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0.97%以内,与年初基本持平。廖强预计,今年银行业的盈利同比会下降,但降幅将小于标普原来的预期。原因是全年息差的下降幅度大大小于年初的预期以及信贷损失低于预期。“从大趋势来判断,标普预计明年平均资产回报率在0.8%-1%,仍有20多个基点的下降。”
目前,可以忽略不计的市场份额、严重的地域集中度、激进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等因素正在限制区域性银行的业务状况,与大型银行相比,城商行普遍市场地位较弱、客户基础有限、有经验人才不足、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宽松。
极速变化的金融市场中,城商行危矣?
自毁长城?
危从何来?城商行越做越大,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城商行从哪里赚钱?
城商行最大的问题是:忘本!事实上,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法人治理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市场定位不明确。城商行自身没有在细分市场中寻求自己的定位,而是与大银行拼机构、拼大客户、拼网络,淡化城商行的地方特点。
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服务中比较有优势,大多数城商行意识到这一点,并确定为市场定位,但更多的是说在嘴上。
作为现今中国金融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0多年前,城市商业银行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的,其成立之初就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近几年时间,在监管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的帮助下,一些城商行在改善资产结构上不乏成功的做法,如杭州、青岛、威海等地城商行,通过政府主导推动资产置换。
单一个体的变化并没有将城商行整体经营带出困境,不为自己熟悉的市场和中小企业服务是城商行的“自残”之举。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网点已遍及各大城市,但他们的服务都以大型国企或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为主,往往忽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城市商业银行对当地市场及客户有深入的认识,正能填补空隙。
银行的嫌贫爱富是惯有本性,2007年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公路”上狂飙,“性价比”算得非常清楚的银行怎么会突然对“草根”企业感了兴趣?
更何况现在的场景是:2009年初,全球经济“大崩盘”让中国银行业感受到“寒意”,中国企业的“冬天”更让人始料不及,一时间,满目萧然,小企业举步维艰。
城商行放弃的领域,却正在成为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新“蓝海”,海量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大规模涌现为小企业和创业者带去全新机遇。
2009年2月20日,经过半年的准备,民生银行(600016.SH)以“商贷通”为推广品牌的小微金融业务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后,其他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600036.SH)、兴业银行(601166.SH)等也纷纷跟进。
业绩不说假话。2010年9月,民生银行“商贷通”贷款余额一举突破千亿元,客户规模及客户等级也均有较大提高。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比较,全国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实力远远落后,其市场份额只是个位数而已。中国的金融“蛋糕”正在越做越大,但城商行的“刀叉”似乎切不动这块“蛋糕”。
未来靠谁?
不过,城商行自身的羸弱,恰为觊觎地方金融资源和稀缺金融牌照的各大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标普的报告认为,未来几年小型银行可能会面临流动性陷阱,而全国性银行和大型区域性银行将迎来并购弱小银行的机会,整合步伐将取决于银行业信用下滑的严重程度。
廖强表示,在目前相对还比较好的情况下,弱小银行对兼并有抵触。不过,随着经济下行周期的展开,相对弱的银行会发现其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不单是在业务上、盈利能力的提升上受限,可能还会动摇其运营的基础。
如果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指标大幅下滑,可能动摇普通存款人对其的信心。到那个时候,不管其愿意与否,都会看到市场主导的兼并越来越多地发生。
现实是残酷的,随着国内银行信用质量的两级分化变得显著,标普的报告预计,国内银行可能面临大规模整合。50大银行尤其是全国性银行和大型区域性银行,可能带头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整合。
“2011年以来,中国银监会不鼓励区域性银行跨区域经营,这将进一步削弱区域性银行在零售业务和交易性银行业务方面的竞争力。”廖强说。对于实力较强的银行而言,收购财务状况较弱或业务不集中的小银行,可能会带来极大的战略和执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