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中旬的一份报告,再度敲响了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警钟。
在其《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Stability Report)中,IMF称,近期中国内地经济放缓,整体信贷受到压制,非银行信贷的重要性反而增加,所以近年来中国的“影子银行”急速膨胀。这使得私人企业能得到更多的信贷资源,但同时也对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由影子银行失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正是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缘由之一,前车之鉴并不远。
那么,中国当前影子银行的现状如何?其风险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监管上又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一切,目前似乎没有一个定论,也加深了业界对于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忧虑。
22万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中国银行体系通过影子银行提供的借贷总额占GDP约为40%,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中国GDP超过47万亿元。这也就是说,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子银行借贷规模约18.8万亿元。
另据中金公司在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报告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的33%。
“事实上民间的融资规模很难完整统计,现有的一些统计数据只能起一定参考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英才》记者表示。
假设当前的民间借贷余额较去年持平,那么,可以估算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总规模超过22万亿元。
业界认为,当前中国影子银行的核心,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在微博上表示,这两年国内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确实很快,也是利率市场化与直接融资发展的一个伴生品。其实主要发生在银行内部,理财资产池是主要的载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尽管中国目前并没有理财产品存量的官方数据,但估计这类产品总额约为8万亿-9万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约10%。亦有学者认为,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要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量。
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
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的警告之外,早在去年8月,时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对影子银行发出了警示。
刘明康认为,在社会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针对影子银行相关问题,银监会将继续坚持“成本对称”原则,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同时,对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风险凸显,也需要高度警惕,密切监测。
在今年9月的天津达沃斯论坛,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也表示,中国金融五年内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
那么,中国影子银行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风险,以至于各种机构,包括业内专家频频对此发出警告?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对《英才》记者表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但银行的这一块业务和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在抵押品的质量和担保的条件来说都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未来经济发生波动,市场出现下行,风险首先就可能在这个领域暴露出来。到时银行就需要以表内的不良率反映出来。”
另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对《英才》指出,影子银行带来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货币的投放上,可能造成一定影响;第二个问题则是金融风险。
“最初银行理财产品是以银行为主导发行,当时风险并不是很大。但在2009年的‘4万亿计划’出台后,大量资金投放到房地产行业和地方平台。随后很多项目由信托公司来主导,信托公司通过银行来发放。银行不是发行主体,对这些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核就不像银行自己内部的项目那么严格,那么由信托主导的这些项目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该人士表示,从实际运作中来看,已经出现了问题,并且最终的风险承受者都是投资人。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一部分是银行发行的,银行将自己的一些资产错配到资产池中,但其信用级别并不是很高;还有一部分是信托公司发行的,在项目的评估审核上,体系就没有银行成熟,容易出问题。再加上券商现在也可以发理财产品,其中风险隐患会很大。”上述银行内部人士说,“在经济上行时,问题都会被掩盖。一旦经济不好,问题就容易暴露出来。没问题的都会出问题,何况有问题的呢?”
不能“一刀切”
从央行的表态来看,监管层已经在着手研究和解决影子银行的问题。不过,具体该如何操作,仍然是业界讨论的热点。
刘煜辉表示,长线来说,应先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因为影子银行之所以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利率管制导致监管套利等机会得以出现。
“监管层需要认识到,金融创新是与金融监管一起进步的,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一个必然过程。直接禁止肯定不是理性的做法。”刘煜辉说。
前述银行业人士也表示,对影子银行“一刀切”肯定不行,一方面应加紧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尽快健全国内信用市场体系。
赵锡军则指出,理财产品如果能找到跟存款一样的管理办法,把风险控制好,就不会出大问题。它将来会成为金融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产品和资金来源。现在监管部门虽然已有一定的管理,只是可能还没摸到管理的规律和风险的规律。
“现在比较头疼的可能是没列入管理的那一部分。对于没有列入管理的,有些要约束它,有些要将其逐步阳光化,纳入现有管理体系中来。”赵锡军说现在要做的,就是怎么在其风险扩大的时候,提高管理的水平,而不是禁止这些业务,因为任何金融业务都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