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券商“研报门”事件频发,券商研发部门声誉一落千丈,不时处于社会舆论风暴的中心。
作为券商研发部门核心客户,基金公司也颇有怨言。
泰达宏利基金经理王咏辉在自己微博上贴出了一份“研究报告的含义与使命”对照表,对券商研报中专业词语进行了解读,对研究员很是“诙谐”的调侃了一番。如“静待/有待/尚待”,其实就是“我觉得没戏,但不好意思说”;“股价回归理性”,是“跌得只剩一条裤衩”;“估值优势凸显”,就是连“裤衩”也跌“没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7月10日,金融界发布一项榜单显示,上半年,38家券商研究机构的周策略平均准确率仅为28%,成功率还不如掷骰子。仅过几天,榜单上的“状元”天风证券又成了投资者口诛笔伐的对象。缘由是7月13日天风证券发布凯利泰(300326.SH)研究报告称,公司历史业绩优良、竞争优势突出、出口业务值得期待,首次给予“买入评级”,不曾想,当日股价跌停,截至8月1日,累计下跌16.39%。
券商投研能力不稳定性充分显现,一时之间投资者谈“研”色变,同时,市场又不断传出分析师被潜规则等消息,券商研发部门声誉跌至历史低点。
“研报门”事件频发,使得曾经备受机构、投资者“宠爱”的券商研究报告,沦落为“过街鼠”?券商研发部门又该怎么挽回投资者的信任和被边缘化的命运?
研报乱象
券商研报“陨落”并非偶然,近两年先后有中国宝安(000009.SZ)、涪陵榨菜(002507.SZ)、攀钢钒钛(000629. S Z)、重庆啤酒(600132.SH)等等一系列的“研报门”事件,使投资者损失惨重。
他们也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点,研究员“懒于”实地调研、对财务数据处理不够严谨、捕风捉影等等,是导致预测结果出现重大偏差的原因之一。
“研究员实地调研上市公司,多半也是通过董秘来了解公司内部情况,董秘的态度也影响着调研结果;相对来说,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不全、业绩变脸过快等是影响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袁绪亚对《英才》记者表示,研究所自身监管严格也可以大大降低错误率。
实际上,研究员在写上市公司研报时也受到上市公司的意愿所影响,“如果你写上市公司很差,导致公司股价下跌,那么下次上市公司就很可能不同意你实地调研了,这也是券商研报中很少有中性以下评级的原因之一。”某券商业内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看研报评级时,你自动下调一个评价看就是了。”
另外,在券商研发圈子里也有一个少有外人知晓的规则:没有分析师资格的研究员,撰写研报在业内已是常态。
“证监会规定,只有工作时间满两年之后他们才能考取资格,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袁绪亚表示,高级以上的研究员除了偶尔参与一些能够提升业内知名度研报外,主要负责带领研究员或者投资机构去上市公司调研,或者到这些机构去推荐研报,与买方机构高管沟通,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等等。
研究员所发布的研报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一般每篇上市公司研报,都推测公司未来的盈利区间,并给出期限内可能达到的目标价位,但当上市公司股价短时间经过暴涨之后,达到或者超过这个估值时,研究员却鲜有给出警示风险提示。
公开资料显示,中科三环(000970. S Z)5月2日当天就有4家券商发布研报,均给予买入或者推荐评级,当日股价大涨,到5月21日累计大幅达到45.34%,均超过这些券商给出的目标价位。
“这可能是某些资金被套,以此来抬高股价,尽快出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表示。另一位基金高管也表示,有些研究员“身后”就有一笔资金追随,他们选择发出研报的时间都是经过缜密设计的,为了使“身后”的资金获利出场。
“这在业内应该是不存在的。”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向《英才》记者表示。
袁绪亚却谨慎的表示,“这在业内有存在的可能,但随着证监会对券商研报发布渠道的严格控制,研报会逐渐远离普通投资者的视线,研究员‘身后’的资金很难再获得巨额利润。”
其实,投资者亏损严重,与市场上券商研报随处可见,不无关系,这也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券商也不想在市场上公开发表研报,对了券商没有任何利益,错了又成为众矢之的。”袁绪亚说。
为此,证件会先是发布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有关问题的调研综述》,对券商研报的发布渠道进行了规范。今年6月1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又发布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对券商研报的数据来源以及研究员数据处理、研究员的职业规范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堵不如疏
“基金公司选择发展投研团队,也很正常,但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券商研发部门仍有生存空间。”向威达乐观的表示.
不过,袁绪亚分析认为,基金研究员相当于投资者去上市公司调研,而目前上市公司多是市值管理,一旦对基金调研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股价大幅波动,这对公司未来的投资策略有直接影响。如果公司管理层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会选择股权收购,基金公司进入会推高股价,公司的成本会有显著提高,这也使得基金公司调研难度很大。
其次,大型券商无论在研发团队规模以及投研能力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基金公司还很难撼动券商在研发领域的地位。券商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本是客观、公正的代名词,遇到利益的威压时,却低下了高昂的头。
“作为卖方机构,研究员已经被买方机构的意志间接束缚了。”袁绪亚感叹道,如果研究员不配合基金公司的观点,客户很可能就流失了。
基金公司等买方机构仍是券商研发部门利润源,向威达表示,“一旦研究员的报告,对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是相对负面的,这个研报也很难发表。”
券商研报一方面受制于上市公司的态度,另一方面还要看基金公司等买方机构的脸色,不能保持公正、公平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又怎会不被投资者、投资机构所抛弃呢。
“没有卖方业务的研究机构还是比较客观的”,袁绪亚对《英才》记者表示,这主要还是在于券商自己的态度。以前公募基金发展迅速,佣金比例较高,现在基金业陷入低谷,市场上也有调低佣金的呼声,券商可享用的“蛋糕”份额明显缩小,研发部门转型也是一种趋势,未来随着中国产业发展的需要,券商可以逐渐选择为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不仅仅做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服务,以此摆脱基金大佬们的束缚。
现在的盈利模式以及行业现状,券商很难改变,向威达认为,还是要依靠监管部门制定更加细化的规章制度,对券商研发部门、研究院违规等行为进行约束,使得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