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注定将是中国高铁建设的转折点,由此在资本市场引发的震波,也将在高铁板块中持续扩散。
一向风光的高铁板块从未如此狼狈,在“7.23”事故之后,多只高铁概念股连挫8个交易日,跌幅最深的为智能交通(1900. H K)和中国南车(601766.S H),跌幅近26%。而在此后大盘的反弹过程中,高铁板块整体势弱。
市场心理预期的转变成为高铁板块的噩梦。之前,在受益于“十二五”规划高铁建设的预期下,高铁板块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种,然而动车事故之后,市场心理发生转向。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事件将促使中国反思高铁建设进度及未来的规划,高铁的整个产业链都将深受影响。而最近的政策面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预测。前不久,铁道部调整高铁时速的通知,让市场闻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之气。眼下,市场在等着另一只重要的“靴子”落地,而此间高铁板块成为了避之不及的品种。
然而历史一次次验证,机会总是和恐惧如影随形。横向比起来,在宏观政策紧缩,经济存在下滑风险的背景下,高铁产业和公司作为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关注的领域之一,也并非就此没有机会存在。
此外,在此轮恐慌的杀跌中,一些并未与高铁有实质业务的个股也一并被错杀。让我们在恐惧中不妨寻找未来的投资希望。
铁路板块是否低估?
高铁梦就此终结了吗?
平安证券的报告相对乐观,其表示事故频发不影响铁路改革发展大局,一方面是产业转移带来的运输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铁路运营体制改革释放的红利。铁路板块整体处于被低估的位置。
然而占压倒性优势的观点依然趋于保守和谨慎。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高铁建设的进度、规划、安全性及相关系统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质疑,将导致铁路部门重新审查和检修相关环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拖慢高铁建设的进度。
实际上,自进入2011年,高铁建设便进入一个慢刹车阶段。今年1-5月,我国铁路完成基建投资198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幅较前4月的25.7%几乎减半。中金公司指出,如全年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隐含未来7个月的投资额将同比下降24.8%。
而动车事故无疑将放缓的高铁建设雪上加霜,最直接的冲击便是分布在高铁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目前的财政政策下,高铁和水利、港口、保障房建设等是明显受惠的领域,未来这些产业仍会保持适当的增长。
与此同时,在紧缩政策下,宏观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各行业都在经受宏观调控的考验,经营业绩也不免存在波动的可能性。如果横向比较,高铁板块是否仍然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呢?
“拉动内需需要出行的拉动,高铁的高端制造装备在整个七大新兴战略产业里是首当其冲的,定位非常明确。从长远角度看,等危机解除以后就是机会。不能盲目杀跌,这和投资的本意相背离,当然情绪的释放需要时间。”世通投资总裁常士杉向《英才》记者表示。
然而不同于水利、港口等领域的是,铁道部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居不下。公开数据显示,7月21日铁道部发行一年期200亿元高信用等级短融意外流标,最终不得不由主承销商余额包销。截至去年底,铁道部总负债合计1.89万亿元,同比增45.14%;资产负债率为57.44%,同比升4.38%。
“高铁相对港口和水利,相对要弱一些,毕竟这个行业是在高负债运营,要想盈利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板块的成长性还是有几分质疑的。假如拿高铁和水利相比,水利的机会会比高铁要好一些。”华讯财经分析师陈晓慧向《英才》记者表示。
机构拉高自救?
此轮高铁事故冲击还是套住了一些没来得及跑的机构。一家私募投资总监就向《英才》记者表示,他们从去年底陆陆续续买入了不少的高铁概念股,这次尽数被套。
实际上,此前高铁概念股中不乏基金扎堆的情况,比如在晋亿实业中,就出现了农银汇理基金旗下的农银汇理策略和农银汇理中小盘两只基金,且均属于二季度增持。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突发事件必然套住了不少机构,而后市机构自救的可能性颇大。
“每个基金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时间成本、风险控制、价值投资,弄清这三点的机构就会明白,究竟是自救,还是会出逃。如果像我们一样,短期业绩承受一定压力,而且投资品种没有业绩变化,比如南车、北车我们依旧看好,那就会拿住。”上述投资总监表示,现在之所以没有补仓,原因是规定基金持仓不能超过总股本的一定限额,公募基金能买10%,私募基金只能买总股本的5%,“我们不能超过比例上限。”
而另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向《英才》记者表示,自救并不是用资金推起来这么简单,上涨必须得有市场认同的理由,“现在大家都看不清楚,没人敢贸然介入。”
在陈晓慧看来,目前重仓持有高铁板块的机构实际并不多。“高铁概念中,像南车、北车等龙头个股都是春节前后走势非常好的品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机构都是一个拉高出货的操作,从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很多机构都在减仓,现在这些个股的调整相对股指还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实际上,虽然高铁概念近期经历大跌,但在去年也出过暴涨行情,介入其中的资金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在暴跌伊始,股价远未到达其持仓成本区,所以机构减持的冲动非常强烈。
最为典型的是时代新材(600458. S H),在7月26日,虽然有两家机构分别买入1134万元和956万元,但卖出的三家机构合计卖出金额达到12866万元,是买入金额的6倍多。时代新材去年可谓是基金的宠儿,在2010年末,60家公募基金合计持有6605.2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44.95;不过到今年一季度末,持有的基金数已降至10只,持有股数占流通股的比例降至19.9%。
“受本轮系统性风险影响,整个高铁板块跟随大盘下跌,但这些天大盘反弹时,这个板块还没有看到明显的见底迹象,说明整个板块的弱势格局还没有改变。因为政策扶持不够,产业基金进场不是很多,建议规避这个板块。”陈晓慧说。
寻找错杀股
实际上,动车事故之前,高铁板块已经整体迎来了一轮高潮。根据铁道部此前公布的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新线投产总规模将达3万公里,安排铁路投资2.8万亿元。正是这波高铁建设的高潮养肥了一批上市公司。
在过去6年里,A股市场上共有25家公司主营业务涉足高铁产业链。在上游原料领域,有中国中铁(601390. S H)、中国铁建(601186.SH)等公司;在机械车辆领域,有中国南车(601766.SH)、中国北车(601299.SH)等公司;在基建领域,有粤水电(002060.SZ)和隧道股份(600820.SH)等公司;在零部件领域,有南方汇通(000920.SZ)、北方创业(600967.SH)、太原重工(600169.SH)等公司;在信息电子设备领域,有华东数控(002248. S Z)、沈阳机床(000410. S Z)等公司;在铁路营运物流领域,有广深铁路(601333.SH)、国恒铁路(000594.SZ)等公司。
高铁建设高潮曾经让这批上市公司风光无限,收入规模高速增长,毛利率高得离谱,还有不断飙升的净资产收益率。然而“7.23”动车事故也使它们成了资本市场的弃儿。
“像中铁、南车和北车等品种不管是做基建,还是动车,都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订单出现明显下滑应该毫无疑问。未来和高铁列车制造相关的产业都会有很大影响,相关个股也很难有明显的机会。”陈晓慧说。
然而在此轮高铁概念的恐慌性抛售中,却也有一些个股被市场错杀。“实际上,在高铁概念中,有一些公司就业务构成来说,与高铁相关,但关系并不大,后市这类公司还是存在机会的。”陈晓慧表示,像铁龙物流(600125.SH)和大秦铁路( 601006.SH )就是典型的被错杀的品种,“铁龙物流表面上是高铁股,但只是一个概念,实际上它是‘十二五’规划中受益于物流业的品种;大秦铁路是国内一家运煤的公司,如果我们的通胀压力缓解以后,运费的价格可能会提高,未来的业绩增长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它也是一个被错杀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