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上几乎无人怀疑弗劳尔斯的自信”,业内同行这样评价弗劳尔斯。他被誉为高盛神童,28岁就成为华尔街最年轻的部门主管,30岁就已经是高盛133名合伙人之一。
但弗劳尔斯并没有在高盛续写神话。2001年,JC·弗劳尔斯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简称JCF),频频以掠食者的姿态出现在全球大型金融机构面前。包括收购德国柏林银行、荷兰N I B C银行、瑞富期货业务,并试图解救金融危机中备受关注的贝尔斯登、AIG和美林银行。
如今的JCF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金融机构投资的PE公司,先后在日本、德国、荷兰、美国、英国等国家投资了多个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就在最近,弗劳尔斯还忙于和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黑石、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竞购德国首屈一指的金融机构——西德意志银行(WestLB)。
不过,JCF被中国人认识的时间并不长。JCF在2006年11月就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但最终被中国投资人关注,还是因为“中投委托投资第一单”的落定。2008年4月,经过3个多月的谈判,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投资第一单终于出炉。让人们倍感意外的是,最后胜出的不是赫赫有名的私募大鳄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而是JCF投资公司。
那可是中投公司第一次将投资业务外包。人们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是JCF?
华尔街巫师
和华尔街上众多喜欢“四面出击”的P E巨头们不同,JCF只钟情于对金融服务业的投资。这不仅和金融行业是一个投资富矿有关,也与JCF的创始人弗劳尔斯在金融领域成功的并购经历和突出的历史业绩有着密切联系。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兼并潮中,弗劳尔斯在高盛的并购部门成就了不少经典并购案,但真正使其在并购领域赢得声誉的,还是对日本新生银行的拯救。凭借着这个并购案,弗劳尔斯不断地复制成功,也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1998年,弗劳尔斯从高盛“退休”以后,就开始满世界寻找可以收购的银行。就在此时,日本长期信贷银行(Long Term Credit Bank of Japan,LTCB)进入了他的视野。2000年,JCF与另一私募基金Ripple wood合作,收购了LTCB100%的股权。
进入该银行的董事会及薪酬委员会后,JCF立即发动裁员瘦身、重组架构等一系列改革。通过输入战略资源,在短短4年内,使L T C B实现了成功转型,由原来单一的批发银行打造成为集批发、零售和投资银行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机构。
2004年2月,获得新生后的L T C B(后更名新生银行)在东京交易所上市,弗劳尔斯和其合作伙伴仅出售了1/3的股权就实现了原始投资一倍以上的回报。
在华尔街,这项交易被戏称为“历史上第二大私人资本运营交易”,仅次于荷兰殖民者彼得·米努易特(Peter Minuit)以价值24美元的小饰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因此,这场漂亮的收购为弗劳尔斯赢得了“华尔街巫师”的美誉。
当然,弗劳尔斯并不追求控股被投资金融机构,即使做一个策略性股东,也能够依靠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旗下几家金融机构的实践,帮助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获得所需要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产品开发技术。
因此,除了这个奠定其“巫师”美誉的日本新生银行收购案,JCF还有着投资知名金融机构的多笔交易。2006年,J C F募集了一个金额达7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进行金融股权投资,其中包括德国第12大银行HSHNordBank、荷兰第四大银行NIBC银行、瑞士再保险的子公司FK银行等多个金融机构。截至2008年,JCF所有投资项目年平均回报率高达近50%。
价值型投资者
执着于金融领域的投资,让J C F拥有了一个其他P E公司不具备的优势:如果被投资对象是家美国银行类金融机构,J C F可以持有超过25%以上的股权,因为美国联邦的有关法律规定,不是专做金融机构投资的P E公司,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不能超过25%。那些投资很多行业,如工业、房地产、水务公司等等的P E公司,在这方面竞争力就弱了下来。
也正是这个优势,为其最终成为中投公司的合作伙伴增加了筹码。有报道称,事实上最先进入中投视线的只有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一家。中投开出的条件是:在新成立的规模为40亿美元的这个基金中,作为有限合伙人(LP)的中投出资32亿美元,其余的8亿美元,一半来自受托方的其他基金和关联机构,另一半要来自受托方G P个人。正是这一点令TPG很难接受,而JCF却可以接受这个条件。当然,其堪称辉煌的过去和弗劳尔斯的并购背景也是中投看重的原因。
除了接受中投的条件,弗劳尔斯还给了中投不少优惠,因为弗劳尔斯希望借此机会进军中国乃至亚洲金融市场。
不过,直到现在,JCF在中国并没有比较大的并购动作,或者用弗劳尔斯的话说,其还没有对进入中国设定具体的目标,完全是随机而动,率性而为。不过,对于中国金融业的投资机会,弗劳尔斯表示只对金融服务业感兴趣,包括保险、证券、资产管理、消费和商业金融等等。
在弗劳尔斯的投资策略中,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地位毫无疑问已经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巨头们齐聚中国,因为他们都看到了亚洲金融业正在整合的势头。弗劳尔斯认为,由于亚洲金融业比欧洲和美国市场要零碎得多,所以未来几十年都会有整合。
不过,在弗劳尔斯的并购历史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如对德国柏林银行、瑞富公司的收购最终都以烂尾告终。特别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JCF的表现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2008年,虽然JCF收购动作不断,但多项大型收购均“流产”了。包括其原本与美国银行联手收购雷曼兄弟,后来美国银行突然转向收购美林证券。还有,其早前曾提出收购AIG,最后AIG也决定接受美国政府的财政援助。此前,JCF还参与竞购贝尔斯登,但最终输给了资金雄厚的对手摩根大通。
对于旁人“挫败”的评论,弗劳尔斯自己却不以为然。以收购瑞富为例,弗劳尔斯解释说,购买瑞富的Man Group是一家瑞富的竞争者,所以很容易将瑞富整合到自己的公司里,收购风险较小。“瑞富对于他们比对我们更有价值。这对我们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他们也是”。
对于投资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收益及风险,除了价值判断,弗劳尔斯对风险控制同样非常谨慎。对于如何决定一桩收购,弗劳尔斯的标准是,所付的价格让他们觉得没有什么风险,“假如我们需要清盘公司,不会亏钱”。
在华尔街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弗劳尔斯完全是一个价值型投资者,他能够从所有人不注意的资产中发现价值。因此,即便是经历了金融危机时的“挫败”,弗劳尔斯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在亚洲和全球狩猎那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仍然是他最大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