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卫星(600118. S H)收盘价格为26.28元/股,较7月2日15.23元/股的收盘价格,上涨了72%。航天电子(600879. S H)12日收盘于13.41元/股,较7月2日9.4元/股的收盘价上涨了42%。航天动力(600343. S H)则上涨了23%。但是,即便这种上涨幅度,与航天机电相比,则要相形见绌。航天机电(600151.SH)不仅在9月10—28日的八个交易日实现了八连涨,更是在14日跳空高开,八个交易日实现了25%的涨幅。巧合的是,这些涨势良好的上市公司,是归属同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航天军工板块指数涨幅2个月之内超过35%,接近沪深300涨幅的2倍。”宏源证券分析师荀剑告诉《英才》记者,航天科技系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表现源于“嫦娥二号”成功飞天,虽然“‘嫦娥二号’对公司的业绩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但对其资本市场的表现则是一剂良好的催化剂。有这个诱因,关注度就转过来了。”
不过,荀剑也表示,当前,航天军工板块内上市公司受“嫦娥”驱动股价整体上涨过快,风险已经凸显。“短期内涨幅过大,调整压力已经凸显。”
2009年4月10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正式重组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至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通过优势资源重组、强强联合,成功打造了包括卫星设计、制造、发射、运营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卫通并入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其原有的卫星运营和卫星应用业务进行整合,把分散的业务和资产集中管理、统一运营,在确保国家广播电视和信息传输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面向国内外,积极培育新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经营的格局。
重组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出由导弹武器、宇航技术与产品、航天民用产业三大主业向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转变。同时提出,航天服务业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核心业务,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卫星运营服务业和卫星应用产业。
这一战略的改变,中国航天科技系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估值就相对升高了。国海证券分析师马金良预计,航空航天产业具有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 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 8至1 14。而由航空产业直接或间接带来的相关产品的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销售额的15倍,多项技术扩散的来源都是航空航天产业。
不过,荀剑认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卫星系上市公司基本面良好,盈利能力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公司比较稳定发展的比较好,从大股东拿资产继续改善公司基本面的动力不是特别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重组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还推进了研究院向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发展,以进一步提升航天系统工程能力。荀剑认为,市场管理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这是航天军工企业共通的短腿。“军品和民品的游戏规则不一样,灵活机制不够,战略转变不快,就跟不上市场的步伐。”荀剑说,“航天产业这两年在质量和技术,以及管理各方面的提升都非常快。这与领导层对市场理解力的提升是分不开的。”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积极谋划借助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助推航天产业化发展,创新产融结合模式,以期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马金良认为,航空工业资产证券化率在35%左右,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航天军工企业创造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提高企业效率、技术水平、综合竞争力的最终目标。因此,航天军工资产证券化趋势不会改变,并且会越来越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