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 unit
基金券商

百岁CIT的戏剧性“死亡”

文|本刊记者 何春梅 日期: 2009-12-01 浏览次数: 2200

      刚跨过百岁的美国最大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最终未能起死回生,倒在了100岁跨101岁的路上。
  金融风暴是CIT难保百年基业的罪魁祸首,大笔坏账加资金吃紧最终导致了美国历史上仅次于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世界通信和通用汽车的第五大企业破产案。早在今年7月就已经露出破产苗头的CIT,命系“政府救助”一线。然而,CIT和舆论对“不救”后果的渲染最终没能打动政府,联邦政府拒绝再救CIT,他们似乎想赌一把,赌CIT破产不会对实体经济构成重大冲击。
  于是CIT还成了第一家接受美国政府救助无果破产倒闭的企业。
  不过,市场总是充满了戏剧性。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重挫504点;而CIT破产后,道琼斯指数不降反升,开盘即上涨约40点。雷曼兄弟破产后信贷市场陷入停滞,而CIT破产后直到现在,市场几乎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看起来,CIT“死”得似乎“有些冤”,当初被救是因为形势不好,如今被拒却是因为“如果CIT明天消失了,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已经来到。”

 

运气不好?
就在C I T刚刚进入次级房贷和学生贷款两大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之后,这两个领域的市场就开始崩溃。
  CIT的命运正好可以作为“命运”二字的正解:成功了是命好,失败了是运气不好。
  对于美国中小企业来说,CIT无疑是一家重要的企业,接受CIT贷款的中小企业客户已超过100万个。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CIT一直是美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之一,经营稳健而保守。新世纪后,华尔街老兵杰弗里·佩克(Jeffrey Peek)担任CIT的首席执行官,可以说,他的上任改变了CIT的命运。
  曾一度竞争过美林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佩克在掌舵CIT以后,进行了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扩张——将业务扩展到次级房贷和学生贷款领域。事实证明佩克的运气确实不怎么好,就在CIT刚刚进入次级房贷和学生贷款两大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之后,这两个领域的市场就开始崩溃。
  由于CIT主要以债券市场为主要资金来源,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CIT就面临着严重亏损。雷曼倒闭以后,其旗下的债务业务几乎全线消失,这让CIT一度处于缺血状态。再加上危机之下投资者趋于保守,CIT获取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少。和华尔街不少金融公司一样,主要通过债务市场筹集运营资金的CIT,因为过于依赖资本市场一直承受着高昂的资金成本。为了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援助,CIT和其他如高盛和美国运通等大型的金融机构纷纷改制成银行控股公司,此后,CIT获得了政府23亿美元的注资。
  然而,政府的救助并未给CIT带来好运。今年第一季度以来,CIT开始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短缺危机。为缓解资金压力,CIT申请加入“暂时流动性担保计划(TLGP)”,加入这个计划,金融机构就可以发行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担保的债券。自去年11月以来,加入该计划的银行和金融公司已经发行了2850亿美元的担保债券,CIT也希望借此渡过难关。
  但FDIC并没有向CIT抛出橄榄枝。CIT拥有590亿美元长期负债,其中包括明年到期的100亿美元。信贷危机爆发后,CIT的日子一直都不好过,靠不断降低其信贷额度勉强度日。FDIC认为,CIT集团的信贷质量正在恶化,若继续为其所发行的公司债提供担保,将会使纳税人的资金面临风险。
  争取短期紧急融资被拒之后,关于CIT财务恶化的消息在今年7月迅速流传开来。

 

泥菩萨过河
政府救助和债务重组均告失败,无奈之下,CIT不得不接受破产保护的现实。
  去年11月,在CIT向美联储提交改制成银行控股公司的一份申请声明中,佩克表示:“在当前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很多中小企业为求生存苦苦挣扎。作为连接华尔街和大众的桥梁,CIT仍然是为数不多的能向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流动性的机构之一。”
  不过现在看来,在遭遇了政府的闭门羹之后,CIT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CIT不得不开始艰难的自救之路。在此次财务危机爆发前七个月,CIT就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诸如出售股票,以新债换旧债,接受美联储监管等,期望通过这些努力重新获得融资,以免于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CIT高管们的愿望发展,他们期待的转折点并未到来。
  7月中旬,CIT数月来的挣扎与尝试似乎有了希望。在政府明确表示不会伸出援手之后,CIT随即与主要债券持有人达成了一项30亿美元的紧急融资协议,条件是CIT将向债权人支付全部融资的5%作为协议签署费用,并且其支付的年利息率高达13%,这比三个月期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息高出25倍以上。虽然条件苛刻,但此时的CIT已如溺水之人,就算这些债权人伸出的是利刃,也不得不伸手去抓。
  这一消息立即在资本市场上有所反应,CIT股价在第二天开盘即暴涨101%。不过,局势在两天之后就又发生了巨大的改观。7月21日,CIT向市场通报了其二季度亏损15亿美元的预警。CIT的股价又“很识时务”地应声跌落。
  此后,直到正式向政府提出申请破产保护之前,CIT一直为其超过300亿美元的“以新债加股份置换旧债”的债务置换计划奔走于各债权人之间。CIT还曾就融资问题向巴菲特等个人投资者寻求援助,但最终未能如愿。
  政府救助和债务重组均告失败,无奈之下,CIT不得不接受破产保护的现实。
  在CIT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之前,10月28日,CIT从一个多样化贷款商团体那里获得了45亿美元的贷款,一天之后又与著名投资人卡尔·伊坎达成了协议,从其公司获得了10亿美元的信贷额,CIT还在同高盛公司进行融资计划。与此同时,CIT并没有放弃对政府的游说,以期获得更多的融资。CIT希望通过这项所谓的预先包装破产计划,减小那些依靠它提供专项资金的零售商以及其他公司的损失。
  11月1日,CIT发表声明说,集团主要债券持有人支持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联邦破产法院随即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迅速确认通过了CIT的破产保护计划。
  CIT声明说,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会加速重组进程,有望年底前摆脱破产保护。CIT同时表示,申请破产保护的仅包括母公司CIT集团以及CIT集团特拉华州基金公司,犹他州银行CITBank在内的旗下各营运子公司均不在此次申请破产保护之列,这些公司将继续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根据CIT的说法,他们希望通过重组减少100亿美元债务。不过,这也许只是CIT的一厢情愿。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认为,贷款机构依赖于债权人和客户的信任,一旦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在外界看法中往往形同获判死刑。也就是说,CIT若要留住客户,迅速走出破产保护至关重要。
  这一案例也许会成为金融机构能否借助破产保护“重生”的一次演练。

 

政府的“试金石”?
救不救C I T,成了人们观察政府对中小银行态度的一个风向标。
  “可怜的CIT就像美国政府的一块试金石。”一位华尔街分析师指出。虽然因为美国政府的扶持令诸如高盛、美银等大机构的业务有所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小银行也有同样的待遇。
  自今年7月CIT危机不断恶化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关注政府对CIT的态度。救不救CIT,成了人们观察政府对中小银行态度的一个风向标。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先后救助了多家大型金融机构,但如今的CIT显然不在他们的救助之列。因为,CIT倒闭不会像贝尔斯登和花旗那样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威胁。
  作为美国约100万家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来源,CIT在亚洲、加拿大及欧洲也有提供贷款业务。不少人认为,倘若CIT倒闭,美国的这些中小企业将面临生死之劫,而CIT在全球的业务又将带来可怕的骨牌效应。
  人们的担忧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决定,他们最终选择了“见死不救”。业界推测认为,尽管美国中小企业借贷总量巨大,但业务高度分散。美国《商业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每年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总额在1万亿美元以上,而CIT发放的贷款仅占到其总规模的几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尽管破产可能会给它的现有客户带来一些不便,但更多信用可靠的放贷机构很快就能弥补CIT的空缺。
  “CIT的破产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心理作用,对美国经济不会有太大影响。”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如此评价,“也许人们真的是被经济危机吓怕了,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很紧张,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可怕。”
  就在CIT申请破产的前两天,美国有9家银行被FDIC接管,创下单日美国银行倒闭数的“历史纪录”。迄今为止,美国倒闭的中小银行数已经超过100多家。多位市场人士认为,美国银行倒闭将呈上升趋势,而CIT未再次获得政府救助似乎表明,动辄拿出数百亿美元救助金融机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郭田勇认为,当前美国的这波中小银行倒闭潮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弱,信用度较差,稳定性也不够好,其脆弱性导致了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必然会突出表现在小银行身上。
  “大银行毕竟是少数,美国的银行有一万多家是中小型银行,如今的危机也是一次洗牌的过程,银行倒闭不过是见怪不怪的事情。美国银行此前存在的问题如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在危机之中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很大,如今消费没能恢复,储蓄率也没有明显上升,美国银行业还没有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而美国的经济此时又没有真正复苏,所以美国银行业还将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监管机构现在担心进一步实施大手笔救助可能会损害私有市场完全恢复运作的能力,因此,在确信其不会造成系统性危害的前提下,美国政府可能更愿意借助市场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些判断似乎得到了美国财政部的支持:“即使处于金融压力下,我们也认为政府对个别公司施以例外援助需要相当高的门槛。”
  只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CIT的破产之痛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除此之外,人们更为担忧的是,CIT的破产使得纳税人注入CIT的23亿美元无形中打了水漂,今后还会有多少个CIT和23亿美元深藏在美国财政部账下?而市场又能承载住多少个CIT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