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 unit
基金券商

我的“股”事今生

策划|天下工作室 主笔|本刊记者 严睿 文|本刊记者 严睿 王颖 罗影 张军 日期: 2008-04-30 浏览次数: 1384

一个草根要如何才能与徐静蕾一样出名?写股评博客,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不信你可以翻翻那些股评博客的点击量和回帖量,再根据眼球理论,把它们换算成影响力价值,绝对是个惊人的结果。当然,写股评博客出名要比芙蓉姐姐大摆那几个著名的POSE辛苦得多,毕竟这还是一个有点技术含量的活儿。

其实,股市是一个大部分人缺乏自信的地方,没有多少人敢站出来辩个东南西北,这就给那些有“思想”的人奠定了不错的群众基础。股龄稍微长点的人,八成都记得杨百万和赵笑云,这两位可堪称当年叱咤股海的传奇人物。在庄散对弈的时代,杨赵二人的出现给了广大小散们战胜庄家的勇气,多多少少有些草根意见领袖的味道。

可惜这二人最后都偏离了散户们心中偶像的形象,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以专业咨询机构形象,频繁露脸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上的各路证券分析师们。因为人家都是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士,所以小散们还是以一种无比崇敬的姿态聆听大师们的教诲。不过,往往大师们口若悬河的大讲一通推荐的股票之后,散户们却被深深地套牢了,这才发现大师们原本不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

说了这么多年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可总是金字塔底座部分的广大散户们受伤。有人很不甘心,要琢磨出个为什么,时间长了也就有点“久病成医”的意思了。当然,这还得有个平台让“草根民意”表达出来吧。网络博客恰到好处的出现,意外的成了众多散户小股东们抒发己见的最佳途径。于是,凯恩斯、沙黾农、一和家家、老股民大张、叶檀、六月冬眠等一长串网络博主,就成了全国股民们力捧的新生代偶像了。

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非常热爱中国股市的人,无论是否有专业背景,他们都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解释市场,也乐意用博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帮助更多的人一同趋利避害。而博客的好处在于,如果你不喜欢他,你随时可以用脚向博主投票,所以散户们不会担心有没有“带头大哥”藏在里面。

别小看这些博主的影响力,因为他们的出现并非偶然的现象,他们所带来的影响力正在推动着中国股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私募基金必将在中国市场上“很草根”地蓬勃兴起,而这些民间股评家也许正是未来私募基金的发起者。


趋势和价值最重要
口述|凯恩斯/整理|本刊记者王颖

第一次炒股经历是我亏损最大的一次。2001年沪指接近2000点,我把手头几万元闲钱全部购入一只叫深圳华强的股票。没多久,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市场一路暴跌,惨烈的程度和去年“5·30的情形差不多。16元买入的股票一泻千里,想割肉都根本出不来,到2004的时候只剩下3元多,我补了一些仓把成本降到12元,最后平仓出局。

之后的两年,很多股票的K线图就像死亡的心电图一样,一个月也就震荡两毛钱,两市每天的成交量只有五六十亿。沪指在2005年走到998点的时候,我觉得机会就在眼前了。

股票投资主要有两种获利方式,一是红利,二是价差。在市场不是特别强势的时候,我就选择投资高分红的企业。我做过一个测算,当时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2.25%,贷款是5%,而很多股票的分红远高于这个水平。我当时4元多买进了宝钢,就因为我看到2004年它每10股分红4元钱,相当于光分红年收益率就能达到10%。上市公司分红排名前20位的股票我基本上都买过,那会儿我只追求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稳定收益而已。

现在做股票,我看重两点:趋势和价值。我跟很多的炒股高手争论过,有些人认为自己买的是个股,不是大盘。我说,如果大盘跌停,我不信你的股票还能涨停。假设1000只股票中只有三只上涨,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买到上涨股票的机率非常小。

5·30的时候,我的仓位达到80%,其实从524开始我就不停地在博客里提醒风险,自己却没有及时把股票抛掉,因为前两天我手中的股票都是涨的,招商银行当时还创了新高,所以被麻痹了。结果第三天几只股票一下子被打到跌停,系统的风险谁也没办法阻止。

投资股票,毕竟不是买现货,它一定有溢价。只有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才可以有高溢价。是否应该坚持价值投资,现在有很多的争论。我承认,做价值投资往往是最赚钱的,但作为散户你可以一年只看一次股票吗?如果一天要看十次股票,你就不适合做价值投资。

在股市里,是否要长期持有,要看它的估值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赚了钱之后一定要卖掉。还有,我重仓持有的股票一般只会是一两只,但为了长期关注某只股票,我会买一手,第二天一上涨就卖掉99股,只留下一股。比如房地产、金融、机械、证券类的我都会买一只股票,所以看上去我手头拥有的股票会十几只左右。

另外,我还有一个“永不套牢法”,不论哪只股票,不管是谁推荐给你的,上涨你就持有,永远不要卖上涨的股票。一旦哪天比最高点跌了超过5%,在收盘前一个小时内一定立即卖一半。第二天,如果从最高点跌10%了,就清仓。

其实这些原则不仅是写给网友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在股市里,遵守纪律和原则比赚钱要重要得多。最近我也是亏损的,因为在4000点左右,我是满仓进去的,到3600点的时候,我看情况不对,减去了一半的仓位。我自己不坚持原则的时候,面临的也就是亏损,这个很自然。

说到博客,到今年4月,我在新浪开博就整整一年了,“凯恩斯”在法文里的意思是权杖。不过早在2003年我就在博客中国开设了博客,当时差不多一个月才写一篇,内容也远超过股市的范畴,它只是我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但是影响力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四年的时间点击量还不到10万,而我在新浪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超过一个亿。

对于后市,我认为上半年不会有什么大的行情,但是今年内还会见到5000点。


股票赔了怎么卖
口述|徐小明/整理|本刊记者王颖

1999年,不知道K线图为何物,也不知道“割肉”这些名词的我一头扎进股市,结果遇上市场大跌,直到2001年才解套。股市里是否有确切的规律?我下定决心深入研究这个市场。后来写成的《数字化定量分析》这本书正是我多年研究的成果。

我是学计算机出身,从小对数字比较敏感。我们根据数字运行规律来切合中国的股市,就会发现它的规律性非常强。从周线来看,从2541点上涨到4335点,接着是“5·30中的调整,再次上涨后又回调到3563点,到622调整结束,你用4335乘以3563,再除以2541,最后得出6078点。当时我们提前一个星期就提出,会有6100点见顶。这就是纯数字运行规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第二个好处,从6124点跌到4778点,这次调整用了31天,再从4778点到5522点正好也用了31天,有了31这个数字,就相当于通过数字定量研究解决了从一片的思维定格到一个点上。

现在很多散户都是在用眼睛去炒股,眼睛只能看到过去,只有头脑才能看到未来。就像跌到现在这个位置,很多人才知道6124点是高点。如果未来出现大面积的上涨,他才会知道现在的点位是低点。

另外,炒股的时候除了分析体系,还有操作和交易体系,如果资金雄厚还涉及一个资金管理体系。一般的散户,即使分析得较精准,他的交易做得也未必好。很多人知道从5522点向下的调整是破位下行,但他们由于执行力不强,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我看到最近新浪有一个市场调查,59%的参与调查者看空后市,但又有58%的人是满仓的,这个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投资者看和做的矛盾。最初的时候,我自己也存在这个问题,股票赔了之后就是不想卖。

后来,我和一个好朋友商量互换账户。我对他下指令,他帮我操作,他的账户则由我来操作。比如我告诉他20元买的股票,跌到18元就卖,他就会坚决执行。试过几次,发现效果非常好。

我曾经满仓买进一只个股,结果连续四天跌停。稍有反弹后,我以损失1/4为代价割肉。从那以后我有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没有一只股票亏损超过15%。有的时候,即使自己的分析是错误的,也必须根据它来执行。这个市场一定是少数人盈利,只有将分析体系和交易体系结合起来,并且做到快速反应能力,才有可能赢。

赵丹阳是我的偶像,他在1000多点的时候,成立阳光私募基金,赚了几倍之后,却在市场一片欢呼声和掌声的4000多点将基金解散了。当沪指突破6000点的时候,有很多人笑他傻,现在看来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也许他晚一点解散这个基金,会赚得更多,但是他严格遵循自己交易的法则。成大事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起码跟随他的人没有亏损。

去年六七月份,我开始在新浪上写博客。写到大概第十天,我用数字化定量方法算出当大盘向下击穿3580点时可以立即买入,而且我将计算的具体过程、方式都写出来。果然,沪市在最低下探到3560点后,在两个小时内涨了200多点。从那一天开始,就代表了到6124点最后一拨行情的启动。正是因为那一次精确地把握了市场的低点,我的博客一炮打响。

如果说一开始写博客是兴趣,现在已经变成责任。即使我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我也会带着笔记本,无线上网很慢的时候急得想骂娘,但我一直在坚持,甚至现在已经从每天收盘之后写一篇,还增加了午评。


股市就是战场
口述|金戈/整理|本刊记者张军

我不喜欢持有股票,因为一旦持有了股票,就会有一种睡不着觉的感觉。因此,我每天都会在各只股票之间捣腾,追涨杀跌。其实,在潜意识里,我始终觉得中国的上市公司是“朝三暮四”,经过12年的涨涨跌跌,我变得不信任任何上市公司。所以,我有一个原则就是只做短线。

1996年,我开始接触中国股市。多年来,股市记录着我太多的事情,比如,当年炒上海梅林很刺激,后来炒黄金股也很过瘾。当然,亏损的案例更多,止损对我是家常便饭。好在我能很好坚持纪律,从不恋战。因此我才得以在股市中坚持了这么多年。

我很喜欢现在的这个职业、这种生活方式,唯一遗憾的是炒股有点像种地,要看天气定收成。不过,现在我除了炒股,其它的好像什么都不会了。小说也写不下去,从事其他职业也没有兴趣,差不多成了一个“废人”。

在股市中浸泡了这么多年,我觉得中国股市就是一个战场,最开始是中国人自己内战,现在更有洋人加入进来。这个战场虽然没有硝烟,但是诸侯割据,而且战争永远不会停止。

看多了战场中的尔虞我诈,我劝告股民:要学会依靠自己,不要轻信任何媒体或者大师的言论,甚至是我自己的观点与言论。我更愿意相信大多数看我博客的朋友能有自己的分辨力,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我所提供的意见也只不过是众多参考中的一种。

我这人天生爱写东西,特别爱打字聊天。最初写博客也纯粹是因为偶然。因为我能对我写的每一篇文章投入感情,所以博客的形式正好适合我。在这些股评博客里,我最敬佩沙黾农,他的博客很有个性。

尽管博客是新事物,是中国轰轰烈烈的股市运动的产物,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方向,但我还是决定要退出。想一想很有意思,刚开始我写博客的目的是想一举成名天下知,但现在我却巴不得所有人都忘记我,尽管我还真有点舍不得那些每天关注我的朋友。

退出博客圈的想法也是源于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1·16暴跌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善良的愿望永远改变不了股市血淋淋的现实。没有人会是股神,没有人能够永远给别人正确的帮助。很多现实不是博客所能改变的,还是安安静静过自己的生活来得好。


真正的牛市还没来
口述|老股民大张/整理|本刊记者王颖

1994年,江苏常州设立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我也成为当地第一批股民。虽然毕业工作没多久,手头没什么钱,但我还是拿着4000元,买了第一只股票,是一只新发行的股票。

我以每股12元的价格,买了300多股,短短两天时间就涨到19元。但我没有抛掉,结果很快跌到4元多,我的4000元本金也大大缩水只剩下1/3。这只股票我一直握在手里,一直到1995年在7元多割肉。就这样,我第一次炒股的经历以损失惨重收场。

但我并没有因此对股市失去信心,反而随着1995年沪市跌到500多点,我认定机会来了。我把手头仅有的万把元钱全部投到股市。

那时候,在我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证券交易所,没事儿我就去和散户们聊天,渐渐的,我和其他三个散户形成一个小团体,天天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大家把要买的股票拿出来讨论,分析行业板块、关注股票市盈率。

在那一拨从500多点到2000点的上升行情中,我们几个都获益颇丰。但到2000年,进入了熊市,我们中的三个回去上班,或是做生意,只有一个技术最好的朋友依然留在股市,甚至还代客理财,结果他在熊市里越陷越深,到最后精神崩溃,神经出了问题。

而我因为适时的退出,胜利成果基本上都保存了下来,前几年我开了一个医药化工方面的工厂,本钱基本上都是从股市上赚来的。当时只留下了大概20万元的零头依然放在股市上,我自己把它称为股市里的“火种”,到现在依然没有卖掉。

2005年,股市从最低的998点逐步上涨到1200多点。我在金融街的论坛上,看到一些帖子说反弹已经到位,我认为这完全是在误导大家。于是,我开始在论坛上发帖子驳斥这种观点,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再次向股市进发,将工厂交给别人打理,全身心地投资于股市。也就在那段时间,我开始写博客。记得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观点是“沪市5000点绝对不是梦”,我觉得三年之内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发表后,很多网友骂我。但是在那一轮从1000多点到3000点的行情中,不管大小的转折点我都预计到了。

在股市中要克服恐惧和诱惑,这是针对做短线而言的,做长线不会在乎一时的价格。我现在手中有一只深度套牢40%的股票,目前亏损达到30几万,但我一直没有割肉,就是因为我是长期看好它。

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如果做短线,一定要果断,我的性格中没有太多这个特性,所以我很少做短线。对于长线来说,没有止损的概念,只有止盈的概念。长线持有的周期是一个牛市的周期,比如我预计这波牛市会持续五年,我就会持有五年。即使中间出现泡沫,我也只会局部抛售。

在前几年的熊市中,我留下的浦发银行等三个“火种”都是我用来做长线投资的,它们都是基本面很好的股票,所以在熊市里每一轮配股我也都参与。

做中长线,只要看准趋势就行。从今年最高的6200多点到5500多点,如果你买的是大盘蓝筹股,从5500多点到4700多点那一拨,买了二三线股,最近在3500点附近买的是超跌股,即使指数下跌厉害,个股依然没有太多的风险。

股市只是我投资的一个领域,绝对不是全部。行情好的时候,我会把工厂的一部分资金调来,行情差的时候,把资金调去生产销售。2007年,我在股市的年收益率做到大概400%

要想在股市里有所作为,就必须对中国经济有深入的体会。像万科的王石这样的企业家对股市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对经济领域涉入得远比一般散户深远。

现在关于牛市还是熊市的讨论很多,在我看来,20062007年的行情只能算是波动市,算不上真正的牛市。什么时候中国的股市成熟起来了,才会迎来牛市。


人气决定进退
口述|一和家家/整理|本刊记者罗影

不是每个初入股市的人都跟我一样幸运。

1999年,我在一家企业做企划工作,收入还不错,有点闲钱,就随大流开始进入股市,本金是自己的5万块钱积蓄。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刚好赶上第一波科技股的涨潮,我也体验了一把“一夜暴富”的感觉。

表哥算是我最初的投资老师,不过他却因为2000年投资科技股时,没有对大势作出判断,结果被严重套牢,最后不得不斩仓出局。表哥性格很强,发誓此后再也不染指股市,那次打击对他也确实影响很大,整个人一下老很多。虽然我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么惨的亏损,但他的故事让我对股市的风险有了切实的认识。

而我所经历损失最大的是在去年的“5·30。在那之前,我买了不少投机股,像ST之类的,盈利很快就到了20%,但“5·30一夜间让这些盈利全部化为零,还亏了4%左右。还好,我果断斩仓,并换入优质地产股,后来的盈利基本都在30%以上。

做股票一定要对大势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比如“5·30的时候,对垃圾股的声讨一日高过一日,我感觉大势已去,所以果断斩仓;而近期的创投概念股、农业股,虽然我也有短亏20%30%,但我认为政策面并无重大利空,所以还会一直留着。

事实上,我觉得做股票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我一般也不会给自己设什么“止损点”。如果一只股票不活跃,无论挣赔,统统走人;至于赚,更多看劲道,即使一只股票还在上升途中,如果我觉得它涨不动了,也会坚决出掉。

2006年,一个热心的同事在看过我写的评论文章后鼓励我开博客,而此前我连博客是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我写过10年小说,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总还算对文学有点心得。我觉得文学和股票有共通之处:它们都是对人、对社会发展的研究。

现在每天有很多股民会去看我的博客,有人问我,会不会因为担心误导大家而产生压力?我的回答是,不会。只要你说出的话是自己内心真正相信的,就足够了,至于对错,本来就没有唯一的标准。

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告诉博友们,如果你具备“实力”,你就投机;如果你不具备“实力”,你就老老实实挣高于银行利息那部分,别奢望一夜暴富。而我认为,所谓“实力”,就是对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审视和判断、对管理层素养的认知和理解、对国民劣根性的洞察和批判、对证券市场存在的弊端、漏洞的理解和预见。

严格来说,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5·30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当股票投资成为一种风尚》:当股票投资在价值投资理念驱动下成为一种全民性质的投资行为而非股评家所谓的“全民炒股”,用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构建估值体系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而在本币升值的条件下,充足的货币供应表现为各种资产价格的上涨,于是估值体系也面临着重新建立,股票投资因此而成为一种风尚……可是现在看来,管理层的不成熟很难培养起二级市场良性的投资理念。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鲁迅所痛斥的民族劣根性也制约着证券市场“平稳、繁荣、发展”。

在这种不够完善的股票市场里,选择股票、选择进入和退出时机的标准只能是“人气”。20078月,沪指站稳5000点,我作出了沪指外延5500点或6000点的判断,写了《丧钟为谁而鸣》,20074月,泡沫声一片,我写了《沪指5000点估值合理》……当大家都在恐惧、都在喊叫泡沫的时候,说明股指还处于一个相对合理溢价的区域,这时候是安全的;而在今年清明节前,我开车到证券公司去了一趟,看见大厅里几乎空无一人,这时候,股指还能跌到哪里?当市场上散户全部套牢,只剩下主力,这戏还有法唱吗?所以我的判断是:无论有无政策性利好,市场主力都要制造反弹,好吸引散户回来看戏。换句话说,没有散户做票友的时候,就是大胆买进的时候。

其实,股市就是一个辩证法,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如此而已!


绝不让别人左右你的决定
口述|六月冬眠/整理|本刊记者罗影

大学没毕业,我就开始炒股了,不过赔得鼻青脸肿,3000多块的生活费和奖学金,亏得剩下了三四百。那时候,股市不景气,加上没什么经验,基本上是我买什么什么就跌,卖什么什么就涨。可我这人天生赌性就比较重,而且我觉得股票市场一定会很好。所以就发誓,不论是否炒股,我都一定要在这个大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2003年一毕业,我就进入证券公司工作,到2006年又跳槽到现在这家做炒股软件的公司,算是如愿以偿了。也正是在这之后,我开始写博客了。最初博客的名字是“操盘手用户手册”,主要是针对我们公司的客户。后来慢慢越写越多,很多新浪的股民也开始来看我的博客。

对于炒股这件事情来说,我认为方法和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规则。就像开车,技术好坏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如果你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绿灯,迟早会出事的。炒股也一样,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固然重要,但不是最关键的,你一定得遵守一些理念、一些规则,比如说,一只股票涨到什么程度就该考虑卖出了,跌到什么程度可以考虑买进……这些都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对我而言,一般不会设百分之几的“止损点”或者“止盈点”,但我有自己的原则:买入一只股票后,我会观察它的走势,如果走势跟我的判断不一致,一定抛掉。比如说,我判断一只股票明天应该会涨停,如果第二天不涨停,即使涨了百分之七八,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抛掉——这就是我的规则。

作为一个股民,一定是涨的时候希望自己手上有股票、跌的时候希望自己手上有钱,但大多数股民的问题是:忍不住买股票,舍不得卖股票——无法处理好“买”、“卖”两个字,是他们不能长期稳定获利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恐惧和贪婪是最根本的原因:贪婪,涨10个点的时候希望涨20个点,涨20个点又希望涨30个点,永远处于不满足当中;而恐惧的是,自己抛掉的股票继续上涨——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但又似乎很合人之常情。要克服恐惧和贪婪,最好的方法就是知足常乐。

我从不追求赚钱最多,只追求能够赚到自己该赚的钱,稳定获利。可能很多人在2007年的时候,手中的股票价值翻了三四倍,但到2008年又退回了原点。而我希望的是,2007年能翻倍、甚至盈利50%就够,而2008年能保证不亏钱,这样总体来看,利润还是可观的。

说实话,我自己选择股票的依据,一部分靠经验,另一部分是凭运气。在今天的中国股市里,要说纯粹靠真本事、靠什么方法、技术赚钱,那都是骗人的,只能说遵守一些规则而已,剩下的就交给命运了。很多人一亏损就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怨政府不救市、怨庄家黑心……我倒觉得,亏损的根源都在于自己不遵守规则。

这些年的股市经历,我最大的一次判断失误就是在目前这一波的行情中了。说实话,我完全没想到股指会从6000多点下跌到现在。在上证指数4300点左右的时候,一个证券行业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的一些大户都在全仓买入,当时的大盘也不错,各方面看来似乎都有反弹的味道。根据这些,我在写博客的时候、给用户讲课的时候、跟股民朋友聊天的时候,都说应该加仓,结果股指却一路下跌。

这是让我很后悔的一件事,从那之后,我渐渐减少了博客文章的数量,希望能提高质量,没有十足把握的判断、没有感觉的时候宁肯不写。我不期望别人看我的博客赚大钱,但至少不能让别人因为看我的博客而亏钱。

不只是我,这半年的行情让很多股评人都不得不承认自己“不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情况。我自己就是在4400点时抄底失败的。这几年的股市生涯让我的心态变得很好,现在处理一些生活中的麻烦事时,我都能比较从容、淡定,经历过股市中的大风大浪,生活里的那点小事还算得了什么?

我觉得做股票的最高境界是“稳定获利,规避风险”。而对待别人的评论、判断,最合适的态度是“参考”,再“神”的人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因此,绝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决定,对于所有的信息,“参考”足矣。


投资者不得不用脚投票
口述|叶檀/整理|本刊记者严睿

看,这是我的生活。每天中午开始工作,阅读各种各样的经济刊物,浏览财经网站,搜集信息,当然也会关注一下重大的社会新闻,毕竟它们也是和经济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然后就是和各种市场参与者交流,他们也同样是我获得信息的渠道;接下来就是写东西,一直到凌晨。

六七年的时间,一路坚持下来。这是我最大的兴趣,学经济史出身,喜欢琢磨社会的变迁,尤其是面对经济的东西,在我看来这是能告诉人们中国会往哪里去的钥匙。

关于做股票,和我的文字一样,大约开始有六七年的时间。我做得并不多,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行情好的时候赚过一些,行情不好的时候账面也会缩水。但对我,股市不是营生的所在,别人认为我唱多是为了自己怎样怎样,那的确是个误会。因为,我觉得中国股市还不足以把你的身家性命全都搭上去,博个一夜暴富。毕竟,这还是一个有着明显缺陷的市场。

就目的而言,赚了钱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职业的缘故,你必须对市场有所感觉,不然很多东西就变得空洞了,而且这能锻炼你的判断力。我不是一个职业投资家,只是个普通投资者,我忠实地响应尚福林的号召:股市有风险,但有闲钱是可以投进去的。

参与到市场里面,你就会了解到中国股市有意思的地方。比如,看看财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可能你手里看好的股票并不行,反倒是那些被揭了黑、搞重组的公司股价飙上了天。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中国股市在股改前后的那段日子。

那时候,行情非常低迷,可以说彻底丧失了市场功能。就在这样的气氛下,股改的问题又摆在了当口,这引起了市场投资者激烈的反对意见,很多人觉得股改的事情操之过急,而且没有改变市场的一些弊端。不过政府还是坚持了股改,而股改基本完成之后,行情就出现了前年和去年的大爆发。

就是在这个从低到高再到当前低的过程中,反应出了很多问题。事实上,股改是被逼出来的改革,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但确实解决了流通的问题。也是第一次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给予流通股股东投票权、内部表决权。大家终于可以不用打得你死我活,终于可以坐下来平心静气地通过投票的机制来达到利益的平衡。

如果这个机制和股改成功经验能够延续下来,那么现在中国股市里很多矛盾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决。但很可惜的是,股改虽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但股改之后,这道门就关上了。现在,投资者又不得不用脚去投票了。

这是可以理解的,当那些所谓的优质企业不经意地就搞出融资增发的时候,我们的市场管理者是否想过,这些企业是否经历过经济周期下降的考验?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持续的成长性和良好的内部治理?他们到底有没有国际竞争力。如果这些东西都很务虚,那又如何敢把股市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用在他们身上?

好在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是各种利益激烈纷争的一个市场,但也是一个能够让你有发言权的地方。我喜欢通过博客,来观察各种对于市场本身的反应。当初,新浪等网站给我开了博客后,大半年我都没有动过,但有一天我觉得需要有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来观察市场,所以就往博客上发文章。的确,我看到了最新鲜的反应,我的博友们会写信给我,有趣的是他们既有来自投资界、财经界的专业人士,又有农村种树、工厂做工的人。但他们都是爱憎分明的,对你的东西说好说不好,很直接,很积极。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对于一个财经评论者来说,是一个考验,当你的意见不被人接受,甚至被人用刻骨的语言攻击时,你是否还能够把自己的主张坚持下去?庆幸的是,我觉得自己还能够做到,因为这毕竟是自由的交流,最关键的是我知道了大家是怎么想的。

但我明白,我们所担负的并不是某一群体利益的代言人,而应当是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代言人。我想,一个好的市场,应该是有在大家平等博弈的基础之上,各方实现利益平衡的市场,如果只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妥协,那将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体验从天堂到地狱
口述|钟鲁川/整理|本刊记者严睿

深圳成分指数从2000点起步,飙涨到了4500点,五个月时间就翻番了,证券营业部里人山人海,那是19967月到12月间的景象。那一年,我刚从医科学院本科毕业,一出校门,就跑去股市开户,趁着行情小赚了一笔,但到了1216,实行了涨跌停板限制,结果马上挨了三四个跌停板。

虽然体验了一把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但股市于我的兴趣来说更大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研究股市的很多东西。实际上,在之前的5年医科大学里,我就对资本市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读过许多金融界名人传记后,让我更加相信资本市场在中国发展的空间一定会很广阔。

2000年的时候,我遇到了当时有名的证券咨询公司山东神光的总经理钟英,在他的邀请下,我正式投入到了证券行业。就这样,从医师到工程师,又到证券分析师,在完成了这么大跨度的职业转型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最大的兴趣所在。

在神光,我从写行业分析报告、大势和个股测评的研究员,干到《神光半月报告》的主编,又做财务顾问,搞上市公司调研,做高级分析师,为VIP会员操盘,后来电视媒体行情分析模式很火,我又做媒体分析师,可以说这个市场的很多环节我都非常熟悉。

有时候,我会觉得股市就像一个魔幻水晶球,风和日丽里面包裹着血雨腥风。一开始,我也喜欢频繁短线,追涨杀跌,逐渐地感悟到很多东西后,就开始坚持做稳健的中线投资。其实,这12年来,它改变了我很多,让我变得更加成熟稳健。

我现在基本不在开市的时候看盘,白天只是做一些基本面研究和客户管理工作,等到盘后交易结束时,我才打开软件,沉下来进行分析。这是因为开市的时候,那些动态的因素总会让人产生一些紊乱和冲动,相对静态的时候你才能观察到更多的东西。

有了感悟,我便会用我的角度把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记录下来。不过,经常由于电脑重装系统,或者其他问题,我有很多资料手记遗失了,这很可惜。我琢磨着,要是能有个什么地方把这些东西保存起来,能随时调出来看就好了,结果发现网络博客这个东西很好玩,而且可以把我的研究手记保存下来。

就这样,我开始写股评博客。渐渐地发现,写股评博客多多少少有了一种责任感,因为有那么多人会关注你的博客,会询问你的看法,甚至给我带来灵感。今年1月,有位投资者写了封邮件给我,问我分析得很准确,为什么不做一个阳光私募?而我也正准备做这方面的事情,我相信私募基金将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因为兴趣爱好相同,我有了大量的粉丝,我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互动,能够知道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感受,也让我更敏感于市场心理的变化,从而作出判断。比如5500点的时候,我在博客里连续发表看空后市的文章,结果绝大部分人在骂:你这个疯子,大盘就要上8000点了,为什么要看空?我就觉得这个市场情绪真不对头了。

写股评博客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说实话,被人认可使我的人生更加踏实。


股民缺乏分辨能力
口述|孙征/整理|本刊记者张军

去年“5·30的暴跌是我股海生涯中所经历过的最惨烈的亏损。我所指导的股票基本全线跌停,三四天损失就超过到了20%。此时,眼看各股均在大跌,没有机会,我发现权证市场异军突起,于是转战认沽权证市场,从0.36元的价位买进招行。结果,判断正确,两天之内,招行权证上涨50%,挽回了之前的损失。

这次由亏到涨的过程印证了我的一个经验:股市好的时候不能太乐观,股市不好的时候也不能太悲观。乐观和悲观的情绪都会影响判断。对于股市的操作与判断,不能基于主观臆断,而要基于股市现状。心态决定一切。

读书时,我学的专业是金融,1997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期货行业。由于期货不景气,两年后我转到股票市场。因为我是证券从业人员,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我本人是不能直接投资股市的,所以只能指导别人投资。

刚进入股市的时候,我和大多数股民一样,不用太明白就可以赚钱。但是很快,我就赶上了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的股市暴跌。那一次,我指导过的一只股票,从20多元一路跌下来,最后客户接受我的建议腰斩逃出。现在回头看看,后怕之余还暗自庆幸:相较那时其他股票80%以上的普跌,腰斩已经算是命大的。

此役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研究股市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逐渐调整研究重心,对股市的操作和理解也逐渐增强。读书的时候,我的性格比较急躁,但是现在,自认为还算是比较沉稳,这和股市的磨练有很大关系。置身股市,如果不够沉稳,那会遭遇很多问题。心态必须要沉静,即使看到市场大涨大跌,股票大赚大赔,都必须冷静,这样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与众多博主一样,我也是在2007年才开始另眼看待财经博客的。时下广泛为读者所关注的一干财经博客几乎都是与我同一时期开始写的。不过这中间,由于缺乏动力我曾一度放弃博客写作。

有人写博客目的很明确:现在要想做点什么事情,不出名真的不行。人微言轻。所以,要想影响广大股民,必须先出名。要改变别人,必须要有人听你的。但是,我开博写作的目的多少与别人有所不同。

总结多年的证券指导经验后,我发现,大部分读者更愿意阅读直接分析市场的文章。道理很简单:投资者看博客,目的非常直接,就是希望通过看博客,达到直到指导投资、交易的作用。如果博客中能明确指出哪几只股票赚钱,这是股民最想要知道的。

其实,照此逻辑,迎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无疑会快速提升我的知名度,可是现在我并没有把“直接分析”作为主攻方向。股民仅仅需要对一只股票或一段时间的市场指导吗?这是浅层次的需求。我认为,中国股民需要的是怎么了解股市,怎么判断股市,要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说白了,现在的中国股民缺乏分辨能力。

所以,我写博客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股民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也许现在绝大多数股民还意识不到自己需要这样的知识,但我坚信,这些才是股民最终所需要的。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