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
unit
基金券商
摩根大通凭什么躲过次贷危机
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日期:
2008-03-10
浏览次数:
1560
自加入摩根大通以来,杰米·戴蒙(Jamie Dimon)就一直憋着一股劲,但公司这四年的表现却总令他感到失望。或许从现在开始,他对待摩根大通的态度可能会好点儿了。
2008年初的华尔街哀声一片。花旗、美林先后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单季巨亏98.3亿美元,瑞士银行亏损更是高达114亿美元。三家银行的亏损均创下了历史纪录,超出了市场上最悲观的预期。
与此同时,另一项纪录也被创造,那就是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 Chase)宣布2007年全年收入达到714亿美元的历史水平,净收益创154亿美元的新高,即使在次贷危机爆发升级的第四季度,仍然实现了30亿美元的净收益,同时其市值也超过了花旗。
各家报亏的银行均是受累于次级贷款,而这种信用衍生品的创造者恰恰正是摩根大通的前身之一JP摩根银行(JPMorgan)。为什么摩根大通却能够幸免于次贷危机并且被美国《风险》杂志评为2007“最佳信用衍生品提供商”呢?
不是靠运气
摩根大通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让很多观察家大跌眼镜,因为这家银行过去是观察家眼中容易出事的银行。
并不是因为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不喜欢冒险,而是因为他想集中精力提高风险资本的收益率。摩根大通可以自称是全球领先的企业金融银行,Dealogic的数据显示,该行去年的投行业务收入达60亿美元,超过高盛、花旗和摩根斯坦利。
摩根大通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让很多观察家大跌眼镜,因为这家银行过去一段时间内总是观察家眼中容易出事的银行。这次次贷危机中,摩根大通不仅挽回了许多声誉,还获得了新的增长。
摩根大通投行业务联席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认为,摩根大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归功于判断力,而不是运气。”摩根大通没有在次贷危机中受到重创,“因为我们之前决定避免这样的风险。”
“大约一年前,我们开始注意标的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疲态,并且开始着手进行调整”,比尔·温特斯在接受《风险》杂志的采访时说:“我们并没有多少高级次级贷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开始对冲或者整体出售我们曾有的未收回放款额。”
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文章认为,摩根大通作出的一个最重要的选择就是:不要把基于住宅按揭证券的债务抵押债券(CDO)销售业务做得太大。
摩根大通这种当时看起来非常保守的策略,部分归因于2005年5月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业绩下滑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导致多家银行和对冲基金受损。“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衍生品资产的结构及其关联性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料的后果。”温特斯说。但是,摩根大通的风险管理的原则在此之前很长时间就已经定下来了。
“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如果不能对所持有的每一个投资组合部分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价,就要限制实际的持有数量。这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持有大量高级-超级-次级贷款的原因,不是我们知道将会爆发次贷危机,而是我们不确定他们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这正应了那句最通俗的投资原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温特斯一直难以忘记的是,当科技泡沫破裂时,大通曼哈顿在电讯初创企业方面的风险敞口令其损失惨重。
摩根大通的这一风险管理原则充分体现在了结构性投资工具(SIVs)上。SIVs是这次次贷危机的罪魁之一,一些银行例如花旗、汇丰、法国兴业银行过去都倾向于加大资产负债表中SIVs 的比重,但是摩根大通却从三年前就开始采取措施控制其在SIVs方面的风险。
2003年,摩根大通与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一银行(Bank One)合并后也继承了一套名为“White Pine”的SIVs,但是温特斯和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业务的另一个联席首席执行官斯迪夫·布莱克(Steve Black)决定将其出售给渣打银行,并减少其持有的第三方SIVs。同时,开始着手设计一个新的工具来对冲SIVs的风险。
最及时的创新
过去的两年中,摩根大通作出的非比寻常的举措,让它成为次贷危机实际意义上的受益者。
2004年几笔不成功的业务以及数位高层的流失,再加上巴克莱、德意志银行、高盛等对手的竞争,摩根大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但过去的两年中,摩根大通作出了非比寻常的举措:一方面,迅速任命了许多新的董事总经理,其中许多来自巴克莱、高盛、巴黎百富勤等竞争对手,这在这家一直讲究论资排辈晋升传统的银行历史上并不多见。另一方面,扩大业务渠道,分散业务重心,特别是增加了对亚洲的投资,进而为客户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投资方案。2007年前9个月的收入中,该行在非洲和中东的业务占其总收入的40%。另有13%来自亚洲。
温特斯是摩根大通的老员工,而斯迪夫·布莱克(Steve Black)则是在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合并前不久从花旗银行跳槽过来的,他们两人在2004年成为联席首席执行官后,改革了交易业务,以降低波动性、提高收益率;同时,还在传统的薄弱领域进行了投资。这些领域包括大宗商品交易、股票业务。“我们弥补了多数缺口。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资产类别,我们都是行业前三名。”温特斯说。
“我们一直和摩根大通合作,他们的服务一直很有持续性,值得信赖,即使在流动性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一样。”巴黎的一位投资公司的负责人Laurent Guenier说。纽约的一位对冲基金的经理说:“摩根大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在第三季度仍然真心实意地帮助客户解决流动性问题的银行之一。”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摩根大通的市场占有率第三季度得到快速提高,其中单一信用违约掉期(CDS)下半年增长了三倍。
摩根大通2007年三、四季度业务的增长不仅仅因为它向客户提供了足够的流动性,还得益于它在业务品种方面做的创新。一些结构性业务,特别是无追索权融资(non-recourse financing)得到迅速增长。其中最具创新力的产品是一个混合CDO产品,综合了外汇与信用衍生品。
摩根大通去年还增加了与保险公司以及养老金公司的业务。由于政策的变化,美国的保险公司对于对冲风险有了比以前更加复杂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摩根大通设计了新的对冲投资产品,斩获不小。其中最大一笔是与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签订的期限长达50年,数十亿美元的业务。
摩根大通另一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跨资产能力,它是少数几家能够由一个团队提供所有资产类别服务的银行之一,这也是他们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之处。
“我们在和投资者沟通方面做得很好,这是我们的优势。”摩根大通在伦敦的一位信用业务负责人说:“我们帮助投资者获得对市场更加准确、实际的看法。”在亚洲,摩根大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得到了客户的好评。“竞争对手做得都不如摩根大通。”东京的一位客户在提到他们去年一项融资业务时说。
摩根大通在中国也稳步拓展,2007年10月摩根大通成为首家在北京注册的本地法人银行。2008年1月,摩根大通又与中山期货成立合资公司,在华提供期货交易及结算服务。至于上投摩根基金更是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基金中的明星,也是国内审批通过的第一家QDII基金。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