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的外资独资进入国内市场的寿险公司,友邦保险(01299.HK)已有百年历史。2019 年,《财富》世界500 强排行榜发布,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位列388 位。
不过,友邦保险发布的2019 年第三季度报告,整体逊于预期。12 月11 日的收盘价77.8 港元, 市值9405亿港元,接近万亿大关。
从第三季度报告来看,该季度友邦新业务价值相比2018 年同期上升仅1% 至9.8 亿美元;如不计入香港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4%,香港市场的表现对新业务价值拖累颇多。第三季度的年化新保费同比降低8% 至14.44亿美元;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同比上升6%-67%。
第三季度总体业绩平凡,企业的业务没有明显增长,年化新保费甚至有所降低。新业务价值利润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部分业务区域的税务政策变化,新业务价值亦无惊喜。友邦保险业绩表现差强人意的原因是什么呢?
增长空间受限
从宏观层面来看,友邦保险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亚洲。目前国际政治和贸易局势紧张,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利率环境偏低,国内市场经济波动剧烈,消费者信心不足。短时间内,宏观经济态势不会有太大改善,或许可能愈演愈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保险行业是顺经济周期的行业,在当前环境中会受到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友邦保险于1919 年起源于上海,目前业务覆盖亚太区18 个国家。从2019 年中报可知,友邦的业务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新业务占比最大。其中,香港地区新业务价值达到9.45 亿美元,占比第一,为39.6%,同时中国内地新业务价值达到7.02 亿美元,占比第二,为29.38%。泰国业务占比第三,为9%,新业务价值为2.15 亿美元。
友邦在香港地区的业务主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赴港旅游人数降低,在港购买保险的数量也同比下降。而内地居民如果要投保香港保单,必须亲自到香港投保,如在境内投保,则属于“地下保单”,不受两地法律保护。
内地居民赴港购险的最高峰是在2016 年,为香港保险贡献40% 的保费收入,而后连续三年逐年下滑。目前来看,由于动乱环境以及监管对于赴港购险的诸多限制(例如不能通过银联直接支付香港保费),内地游客对业务的贡献率仍会保持较低水平。
中信证券表示目前香港市场业务疲弱,而友邦保险在亚洲其他地区的业务也都增速放缓,包括中国内地。除非中国增长加速或者亚洲其他国家出现跳跃式增长,否则目前股价的上涨空间有限。
内地业务“新变化”
友邦保险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保险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江苏、广东、天津、石家庄设立全资子公司。
第三季报显示,友邦保险在内地实现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4%,内地是友邦增速最快的市场分部。不过,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领域,保险业对外资险企开放进一步扩大。
2019 年10 月15 日,外资保险准入门槛降低,取消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诸多条件,包括应当经营保险业务30 年以上,且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 年以上的条件。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外资保险公司。
政策的宽松导致友邦保险即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届时友邦是否还能发挥自身的外资优势,还是未知数。不过,对于在内地布局多年的友邦而言,还可以发挥一定的先行优势,但是对其业务无疑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第三季报显示,内地的新业务价值利润率高达93.2%,远远高于其他分部均值66%。从公告来看,内地的税务政策变化使得保险业务佣金税收抵免增加,从而推高新业务价值利润率。但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如此高的原因最可能是友邦保险产品的“贵”。
不过,随着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外资保险门槛放宽,内地保险业务的高利润率能否长期持续,仍有待商榷。
“贵”能否成为护城河?
友邦预测未来中产阶层人口会大幅上升,所以友邦保险的定价、定位无疑不表现是为中高端客户进行服务。
“友邦的产品是保险中的奢侈品”。友邦的“贵”,是众所周知的,但仅仅是因为“全国唯一全外资险企”、“百年友邦”和所谓的“最优秀代理人”,消费者就会为品牌溢价买单吗?
分析来看, 友邦的重疾险有几点不太人性化的地方,包括轻症只保障到75 岁;捆绑销售其他险种等。
简单将消费者分为低、中、高端的策略已经行不通了,消费者更多的是关注到产品和服务的真实价值以及能够真实带给消费者的保障力度。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友邦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21%,相比中国人寿三季度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272% 高出了不少。但该指标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过少,那企业的风控措施要改进,投资人要注意破产风险;如果过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必然受到影响。
在诸多的上市保险企业,友邦保险的估值较高。同样作为接近万亿市值的寿险企业,友邦的市盈率是18 倍,中国人寿(601628.SH)的市盈率仅有11 倍。
港股的机构投资人占比较大,对于风控的要求更加严格。本着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友邦的业务主要在亚太的18 个国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分散投资,实现更优的资产配置,也更加符合专业机构投资人的胃口。
但是,国际化的运营模式必然会带来更高的运营成本以及运营难度。如果将这一部分考虑进去,友邦目前的市值能否突破万亿大关,聪明的机构投资者要看到更多的利好才可以。
当然,目前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互联网保险的兴起。创新的产品、丰富和便捷的购买渠道也一定程度冲击了传统的保险消费领域,而消费者的心态和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当然,友邦保险也在不吝财力发力内地市场。11 月22 日,友邦保险发布换帅公告,原中国平安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李源祥将接任黄经辉为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本次友邦保险的挖角行为,是非常明智的。随着外资保险进入中国的速度正在加快,对于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李源祥来到友邦必然会带来其在平安的人脉、渠道及人才,这对友邦保险来说是不小的助力。
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友邦保险如果想基业长青,一定要用心的看到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回归保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