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驶入高速公路。千里之行少不了电池的保驾护航,而锂资源自然成为了扼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命脉的关键。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的动力电池销量排名中,前十榜单中有7家中国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CATL)、沃特玛、国轩高科等企业已经瓜分了全球超过50%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整车、电池制造行业已经诞生出很多明星企业,最上游的锂电池企业自然被推向了风口,他们的动向正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迎接洗牌
不过在鲜艳夺目的榜单背后,“百鬼潜行”的窘态也开始显现。
某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目前国家的补贴有着行业内不对称的实际问题。首先,车企销售新能源汽车可以得到相应的补贴,但是作为最上游的锂电池企业却只能报以羡慕的眼光。
其次,产业浪潮的推动令整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下游厂商的价格战正在愈演愈烈,要求降价出货的电池厂商比比皆是,这就导致锂电池行业出现了大量赔本赚吆喝的“投机者”,严重搅乱了正常的价格市场。
相较于三星、松下等动力电池生产线的严苛,国内的投资者甚至地方政府则更看重可以尽快盈利。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51.7万辆,但截至2016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已达120Gwh,可满足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电池产能已经陷入不健康的供求失衡泥沼。这一不良现象已传导至资本市场。高市值、寡营收的企业比比皆是。
如此背景下,多位上游供应商都表示已经做好迎接行业洗牌的准备。
适者生存
锂电池企业三季度成绩单已经晒出。根据上证报统计显示,80家涉足锂电池的上市公司中,前三季度盈利过亿的公司数量达到52家,比亚迪、天齐锂业等5家公司更是超过了1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已经相继上调了第四季度的盈利预期。
所谓“适者生存”,优秀的企业并不会随波逐流、怨声载道。而是逆流而上、积极应变。
作为国内的新能源“王者”,比亚迪电池事业部打开门户的传言已经成为现实。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外销已与几个大的乘用车品牌在谈,有的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王传福表示,由于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因此和下游厂商匹配需要较长开发周期,量产预计在一年以后。因为比亚迪既是电池厂商又是汽车厂商,一部分整车企业存在疑虑,因此比亚迪将采用供应电芯,由第三方组装的形式供给整车厂。
在垂直的闭合产业链中,比亚迪已经“自给自足”太久。面对行业竞争的愈演愈烈,比亚迪电池外销无疑将开辟新的盈利路径。
无独有偶,赣锋锂业虽然在原料上依然受制于人。但是在产业链上却横向拓展,收获了不错的效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赣锋锂业目前已经向中下游进发。
目前该公司布局了万吨锂盐、超薄锂带、三元前驱体等重点项目。实现生产后,公司的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以及新型三元前驱体产能将集中释放,这对于提升公司既有的锂盐深加工业务优势无疑是如虎添翼。
除此之外,赣锋锂业通过资本运作,分别与美拜电子、波士顿电池完成联姻。成功打入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
上述两家企业的尝试都收获了回报。
除了比亚迪与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与多氟多也在为了适应市场而做出改变。为此,《英才》记者专访了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与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深入解析各自企业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