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开年的市场并没有迎来一波更好的行情,调整成为了一季度的主旋律。股民在哀怨的同时也对2016年的反弹抱有期待。在“4万亿”后,股市中有一个板块可谓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人们对它惊人的涨幅津津乐道,也对涨幅的业绩支撑感到担忧。这个无疑就是A股中的创业板。
有人认为创业板被毁了,有人认为创业板非常成功,深圳市场与上海市场巨大的活力差就是例证。《英才》记者依照惯例,将总结创业板近些年的发展历程,拨开投资者心中的迷雾。
总结创业板,最好的角度莫过于对创业板中的上市企业进行长期跟踪,所以《英才》记者以至少在创业板中已经有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企业为样本,于是2009、2010、2011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就自然成了我们的样本分类区间。
2009年:创业板开局中规中矩
首先来看一下2009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一共有36家,自上市后利润能够保持连续增长的有十家,具体如表1: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英才》记者就对2009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做过相关统计,那时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衡量标准,这次为了能更清晰的看清企业真正的利润表现,就采用了净利润这个指标。
从2009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可以看到,保持净利润连续增长的占总数36家的比例为27.78%,不足三分之一。5个同比数值,6个完整年度。从当时设立创业板的意愿来看,这个比例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也无槽点。
如果标准再定的高一些,要求企业利润达到高增长的标准(创业板的标志之一)即每年的利润增长不低于20%,那么很明显每年都有如此表现的只有两家,分别是银江股份和华谊兄弟。
从这个高标准看,2009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的成功率只有5.56%。
2010年:上市创业板公司质量滑坡
2010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一共有118家,能够在上市后保持净利润逐年增长的一共有12家,具体如表2:
通过此表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利润逐年递增公司的数量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是10.17%。这一成功比例与2009年相比不是一点点的下滑。
4个同比数值,5个完整会计年度,118家公司,得到的结果是12家净利连续增长,成功率10.17%,与前一年相比下滑17.61个百分点,可以说是出现了“滑坡”。
这样的失败不只是属于上市企业,这样的失败属于除二级市场投资者之外的所有人,更包括主管部门及相关的服务机构。
2010年是一个创业板需要反思的年份。
2011年:上市丰收年里的尴尬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一共有126家,这个数量是迄今为止最多的。所以2011年可以被称为创业板上市的“丰收年”。那么在这一年上市的公司中到现在来看又有多少家实现了利润的连续增长呢?具体如表3:
2011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能够实现连续净利增长的一共有32家,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2009和2010年。但值得注意的是:一,2011年是创业板迄今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一个年份;二,上市的时间还短,毕竟只有四个完整会计年度,越往后“掉队者”的数量越多,五个完整会计年度这个坎儿不好迈。
2011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连续增长的比例占全年总数又能有多少呢?答案是:25.40%。这一比例比2010年强,但是比起2009年来依旧低2.38个百分点。而且在32家利润连续增长的企业中,能够保持基本每股收益也同步上扬的只有一家公司——华峰超纤。如果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年的创业板成绩我们可能会选择“差强人意”。
健康、环保、文化领跑创业板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至于之后上市的创业板公司,由于上市时间不长,连三个同比数值都没有,所以在这里不作为样本依据。
现在总结一下2009、2010、2011年创业板的成长历程。看看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
第一,从成功率方面来说27.78%、10.17%、25.40%,平均值21.11%,也就是说创业板上市公司每上市5家,才能有一家在上市后的几年依然保持成长的活力,作为以高成长为标志的创业板来说这样的比例未免偏低。所以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发审部门特别是创业板的发审部门未见得能保证上市企业的质量,注册制取代审核制,利用市场的力量鉴别公司可能也很难比这更差。
第二,从能够连续增长的企业来说,健康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新材料、IT互联网公司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因为在连续增长的企业中他们的比例最大。
第三,理性看待创业板的上涨和下跌。创业板中的多数企业是伪成长的,他们利用各种资本手段侵吞资本,占有资源,就是不给普通投资者活路,炒作他们会吃大亏。但是说创业板一无是处也是不合理的,如果在价格较低时买入表中那些能够连续增长的个股,那就是拾到了金子。
第四,高成长的另一面往往体现出高风险和高失败率,创业板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痛恨又难以离开的板块,让多数人哀怨,于少数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