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开场,却成绝唱。
90元的上市发行价,不仅让华锐风电(601558.SH)缔造了A股主板最贵发行价,一跃接近千亿市值,更使参与其中的投资机构获得百余倍账面收益,被奉为投资界的经典案例。
而今,千亿市值已蒸发4/5,华锐风电因虚增利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高管频换,而波澜四起。只是,凭借这样的方式再度“走红”,实在令其普通投资者扼腕。
这家当初踏准所有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节点,又有机构辅助的企业,经过短短两年时间跃然成为行业老大。当如今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且临近解禁期,机构开始变得浮躁的时候,企业各种矛盾也逐渐暴露。
被政策和机构资本催升起来的企业,到底发展中蕴含着怎样的潜在风险?实业派、资本派到底谁又能挽救企业?
轰动上市
2005年,资本市场的两个“老人”——尉文渊与阚治东,共同创建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公司后,开始寻找投资项目。一直关注新能源的二人,看好风力发电设备行业的前景。
彼时,兼任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韩俊良,买下了德国富兰德(Fuhrlander)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已拥有技术和厂房,就缺资金。东方现代考察该项目后,双方一拍即合。
2006年初,大连重工、西藏新盟(尉文渊控股85%)、东方现代、新能华起、方海生惠共同创立华锐风电,大连重工一家占股30%,其余四家各自出资1750万元,占股17.5%。
在华锐风电负责技术研发的一名员工,几乎经历了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他对《英才》记者表示,赶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产风电设备的良好时机,以及早期在大功率风机领域的独特优势,使华锐风电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国家发改委曾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风电厂不允许建设,另外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对大功率机组青睐有加,在2006年时行业还是750KW机型占主流的时候,华锐风电直接上马1.5MW,致力于发展大功率风机,让华锐风电能够拿到众多风电设备大单。
华锐风电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投资机构的关注。2008年3月,新天域通过旗下FUTURE MATERIAL INVESTMENT LIMITED投资7500万人民币入股华锐风电,获得了16.67%的股份,成为华锐风电股东中最大的PE。
也就在当年,华锐风电以22%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龙头,此前行业第一的金风科技市场份额则下降至18%。此后两年华锐风电行业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2008-2010年其净利润分别为6.31亿元、18.93亿元和28.56亿元。此时,上市成为华锐风电的下一步棋。
2010年华锐风电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拥有不俗的业绩、知名的PE及资本名人,华锐风电上市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虽然华锐风电的IPO之路跌宕起伏,但2011年1月,其以90元/股的发行价,48.83倍的市盈率登陆资本市场,立刻引发轰动。上市后,华锐风电募集资金合计94.59亿元,总市值逼近千亿元。而新天域也通过华锐风电上市获得了180倍账面回报,创下了沪市IPO公司账面投资回报率的最高纪录。
股价一泻千里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华锐风电,无论从股价、市盈率、市值都把昔日行业老大金风科技甩在身后,一时风光无二。
但正和成立之时踏准所有政策节点相反,华锐风电上市之后,风电行业的各种危机也开始接踵而至。事故成为风电行业走向拐点的导火索,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出现了两场大规模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而这两起事故中就有华锐风电的设备。
事故让国家能源局对风电设备并网有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并收紧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
一家关注风电行业的PE机构负责人对《英才》记者表示:“风电原来是朝阳行业,政策也大力支持,结果在各路资本的追捧之下,各省的风电项目一窝蜂的上马,到最后就是产能严重过剩。”
数据显示,中国风电累积装机容量从2004年的74万千瓦,暴增到2012年的7.5兆瓦,成为全球风电装机规模第一大国,产能过剩率超过50%。
当政策优势不再,行业产能过剩及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华锐风电开始走向衰退。上市当年,华锐风电营收、净利都出现大幅下滑,2011年实现营收104.36亿元,同比下降48.66%,净利润7.7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2.84%;到了2012年,华锐风电营收更是锐减至40亿元,同比下降57.73%,净利润-5.83亿元,同比下降197.31%。
随着业绩的严重下滑,华锐风电股价也一泻千里,截至6月14日,其股价报收4.93元,市值197亿元,与上市当初相去甚远。
瞒不住了
业绩严重下滑、股价的狂跌,华锐风电的管理层也开始出现动荡。
去年8月30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韩俊良不再兼任总裁一职,改由尉文渊出任代理总裁。此后,尉文渊开始主持华锐风电的日常经营工作。今年3月韩俊良又辞去董事长职位,尉文渊接任。
尉文渊虽然在资本市场属于“教父”级人物,但对于实业涉猎较少,玩资本的大佬能否担负起拯救实业公司的重任,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
可谓临危受命的尉文渊,自去年8月以来开始推行一系列自己的“施政方针”,降低成本、优化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方向,甚至拟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适时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
“(尉文渊)他上来之后,整个公司套路全都变了。当时我们搞的很僵,都快成仇人了。”前述已离职的华锐风电研发人员对《英才》记者表示。
一位在华锐风电工作了近三年的员工,在今年2月的裁员中被“停工放假”。而其所在的研发部门,人员从300人左右被砍到100多人,“我们当时找尉文渊谈了四次,他说人力成本太大,库存积压太多,华锐已经运转不开了。”
然而,尉文渊一系列的改革并没有让华锐风电的业绩实质性的好转。华锐风电2013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当季公司营收6.83亿元,同比下降40.98%,净利润-2.48亿元,同比下降537.87%。
不仅是业绩颓势难转。在今年3月6日,华锐风电发布一则公告,披露因会计差错,2011年公司虚增利润1.63亿元。5月29日华锐风电又发布公告主动披露,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一位分析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出现这样的差错,不可能是疏忽。而对于为何在2013年主动披露2011年业绩虚增,这位人士直言“瞒不住了呗。”
日前针对华锐风电虚增利润,导致投资者受损一事,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一欣律师主动发起代理索赔的诉讼委托,拟代理投资者索赔。
“现还在征集投资者诉讼委托,正式的起诉要等到证监会处罚决定出来才能起诉。”宋一欣对《英才》记者说道,“证监会的处罚决定没有出来,所以到底哪个阶段可以赔偿,等证监会做出处罚以后再最后决定。”
PE躁动
在资本力量的烘托下出生的华锐风电,其股权结构与很多产业公司有很大不同——PE等机构股东在里面占了较大比例股份。
《英才》记者查阅资料显示,目前华锐风电的前十大股东中,除大连中和天华中泰(韩俊良控制)外,其余几乎全部为机构股东。
经过一系列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后,目前华锐风电中大连重工持股16.86%,天华中泰持股11.94%,新天域持股11.94%,西藏新盟持股10.45%,新能华起持股7.24%,瑞华丰能(阚治东)持股3.55%,华丰能(华锐管理层)持股2.98%,汇通丰达、中恒富通和上海元琪共持股6.89%、其他法人股股东持股17.69%。
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中,占有较大股权的PE拥有很大的话语权。PE作为公司财务投资者,获利套现是其根本目的,而自2011年1月上市的华锐风电,到2014年1月三年禁售期解禁,届时,PE就可择机套现退出,这也难免让身在其中的PE开始躁动起来。
一位投资界资深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通过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项目套现退出,成为PE滚动发展很重要的资金来源。
但华锐风电的股价从当初的90元跌到如今的复权价20元左右,眼看着自己的收益成百亿的急剧缩水,PE不免心生幽怨。
在齐力把尉文渊扶上台,期望尉文渊利用其在资本市场的能力,扭转公司颓势,挽救股价的计划没有达到目标后,尉文渊下台似乎也就“理所当然”。
5月15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尉文渊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等一切职务。而在5月14日召开的董事会中,公司选举王原为公司董事长,聘任刘征奇为公司总裁。
资料显示,王原此前担任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征奇则2006年2月至今任公司副总裁,实业背景高管又重掌华锐风电实际管理权。
“好多公司都这样,行业景气,公司好的时候大家都看不到问题,一旦行业不行了,赚不到钱了,那问题全都出来了。真正好的公司会渡过这个难关。”上述PE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