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千亿流通市值的万科A(000002.SZ)上一次“一字马”涨停还得追溯到2008年,而2013年1月21日,万科A开盘封死涨停,立刻引得投资者群情激奋。
虽然影响股价的因素永远是多方面的,但当天公布的“B转H”方案却被公认具有首要影响,其佐证便是万科B(200002.SZ)的相同走势。
或许有人质疑“B转H”究竟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多大益处,但上涨的股价却是货真价实:截至今年2月8日,中集集团(000039.SZ)在完成转板之后累计上涨了31.7%,其H股部分的同期涨幅也将近30%;而近期才公布转板方案的万科A和丽珠集团(000513.SZ)也分别上涨了18.9%和7.7%。
一时间“A+B”的股票都变成了“香饽饽”,而“B转H”的影响也从制度层面延伸到了投资层面——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能从中寻得出手的机会。
B股房企最受益
“相较于B股市场,H股市场的流动性更强、更便于融资,所以‘B转H’之后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将得以提升,进而改善其基本面,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开展海外业务。”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陈思翀告诉《英才》记者,“长期来看,影响肯定是积极的。”
同样,万科董事长郁亮在记者沟通会上表示,这次转板相当于万科第二次股改,目的就是为了将B股转换到流通更好的市场,还可以帮助万科达到更高的国际化水准,这对于万科的国际化进程非常重要。
但即便“B转H”算得上长期利好,这就足以将万科A、B在开盘之际双双推上涨停?能够让丽珠集团创下近两年来的最高股价?
“就万科而言,其本身的公司业绩有明显的增长,基本面状况不错,估值也不高。”国海证券分析师邹璐对《英才》记者表示,囿于较高的资金成本(大约7%、8%的水平),万科的估值长期偏低,而此次“B转H”有望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估值水平,自然会有更多的投资者预期向好。
根据最近的数据,万科今年1月实现销售金额190.7亿元,同环比均实现增长,且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也高达41.74%;而丽珠集团也业绩向好,预计2012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4.4亿元,同比增长22.99%。
“相比较而言,房地产公司在‘B转H’这件事上会受益更多。”邹璐认为,“(房地产)这一行业本身属于资金密集型,需要不断进行资本投入,而其他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可能就没那么迫切。”
事实上,在A股房企IPO于2009年底被暂停之后,大量房地产公司纷纷求助于银行贷款和信托公司,或是谋求海外上市,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去年A股中小房企的净利润率仅为10.32%,被高息融资的利息成本(超过15%)严重挤压。
如此重压之下,融资能力无疑成了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B转H”则给拥有B股的房企开辟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不过由于注册地还在境内,仍受到国内的政策法规限制,所以内地房企在‘B转H’之后仍无法进行股权融资,但是可以发债。因为香港发债的规定是‘境外企业或者注册地在境内的但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这样内地房企就获得了在香港发债的资格,融资成本将大大低于国内的房地产信托类产品。”陈思翀坦言,“若不是地产公司,还可以在港股进行‘闪电配售’迅速融资。此外,在香港上市之后,评级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评级也会上升,这有利于海外分公司拿到贷款,方便进行海外并购。”
转板的门槛
“B转H”好处颇多,却并非所有的B股都有幸享有。根据港交所的上市规则,申请在港股主板上市的企业必须满足有不少于3个财政年度的营业记录,上市时市值不得少于2亿港元以及持股的公众股东至少为300人等条件。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符合以下三项有关财务表现测试中的任何一项:
1、上市时市值在2亿—20亿港元之间的,过去三个财政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的盈利至少为2000万港元,而且前两年累计盈利至少达到3000万港元);
2、上市时市值在20亿港元以上的,企业上市前三个财政年度中,与其正常业务及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合计不少于1亿港元,且企业在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年度的收益不少于5亿港元;
3、上市时市值高于40亿港元的,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年度的收益不少于5亿港元。
“毕竟香港那边也要保证转板股票的流动性和资质。”陈思翀认为,“此前港交所要求中集集团转板后市值达到10亿港元。若按照这一标准,一些小一点儿的公司可能就会有问题,何况还得有300个公众股东,毕竟中集集团也就找到了340多个,刚刚过线。”
根据人民币对港币1:1.2的汇率,10亿港元约等于8亿元人民币——据此测算,目前沪、深B股市值达标的公司总共仅有33家,尚不及总数的一半。
另一方面,即便有些企业达到了转股标准,目前也没有相关计划。
“公司对此还没有任何计划。”威孚高科(000581.SZ、200581.SZ)董事会秘书周卫星对《英才》记者坚定地表示。而老凤祥(600612.SH、900905.SH)董秘周富良亦有类似的说法:“目前没有相关的计划,虽然想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