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53.59%?“这么高的收益,我怎么没有注意到它。”一位投资圈里的人士在看到国投瑞银瑞福分级今年11月9日收益率时,发出惊呼。
在市场一片惨绿之下,53.59%的收益率简直就是一个神话。基金管理资金总规模近2.5万亿,虽然上半年各类基金共盈利997.56亿元,但至三季度盈利却迅速降至247.82亿元,投资回报率仅1%左右。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和保本型基金亏损分别为572.13亿元、240亿元、11.6亿元、1.55亿元,仅QDII、货币型基金盈利35.11亿元、40.43亿元。而在各类机构公布的数据中,股票型基金上投新兴动力以21.93%投资收益位居基金“王座”,但要相比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就逊色多了。不仅如此,实际上国投瑞银瑞福分级所属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前17名投资收益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前赴后继玩创新,但实现的收益却极其可怜。名号中亦有“创新”二字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到底有何来路?它的创新玩法又有何不同?
“创新”翻盘
王亚伟落户私募,市场传言其第一只产品正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或许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操作模式是吸引“一哥”王亚伟的重要原因。
实际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并非市场的新生产物,2007年8月第一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大成优选“下海”试航,随后国投瑞银基金公司“三箭齐发”,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似乎进入快车道。
但从入市的时点来看,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注定是一部“悲剧”——在“史上最大牛市”中还没怎么品尝“牛尾”,便被“熊掌”拍入深渊,没有收益,也未给投资者留下印象。大成优选被迫“封转开”。
开放式基金由于可以自由申购赎回,基金面临高流动性和短期化特征,与一些中长期投资标的有所冲突。而封闭式基金恰恰避免这种冲突,但封闭式基金也一直存在争议性。
现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曾表示:“现有的封闭式基金在基金治理结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限制、存续期限、交易手段以及费率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不过,今年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无疑打了一场翻身仗.《英才》记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相比今年A股下跌5.93%,209只债券型基金中193只取得正收益,占比高达92.34%;紧随其后的就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82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A/B级分开算)中65只基金正收益,占比79.27%;330只股票型基金中131只基金正收益,占比39.70%;161只混合型基金中51只取得正收益,占比为31.68%(以上基金均未计算今年新成立基金)。
若以收益率来看,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则完胜债券型基金。目前债券型基金“老大”天治稳健双盈债券13.27%的收益率,在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中仅能位列13名。
“这也不难理解。”好买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曾令华对《英才》记者表示,今年是债券牛市,一般债券型基金收益在7%-8%左右,去年底债券有5%-10%左右折价率,这类基金可以使用3.3-5倍杠杠投资,取得这样收益也很正常。
在“业绩为王”的资本市场,创新型封闭式基金能否借此机会实现二次腾飞?此类基金是否存在长期投资价值?
收益波动大
看头不看尾,往往失望多于希望。
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QDII投资收益最高,为5.92%;其次分别是货币型基金投资收益0.79%,保本型基金投资收益-0.58%,债券型基金投资收益-0.91%,股票型基金投资收益-3.90%,混合型基金投资收益-4.13%,被动指数型基金收益-6.24%,封闭型基金收益为-7.24%,创新封基收益为-8.95%。
显然,个别基金的高收益难掩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最亏损”的窘境。同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收益也有天壤之别,第一名国投瑞银瑞福分级收益为53.59%,与最后一名申万深指分级进取-47.33%的收益率,相差高达100.92%。
目前,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一般就是指债券型基金。一位业内分析师对《英才》记者表示,现行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形势走势决定着债券市场收益率,当经济稳步向好,债券市场收益难以跑赢股市,“下半年以来债券收益率已经开始下滑”。
“债券看似稳赚不赔,由于收益波动较大,外加杠杆操作,一旦介入时点不对,亏损自然被放大,基金经理投资能力非常重要。”曾令华提醒道,任何情况下投资收益与风险都是正相关。
对于投资者来说,往往选择单只基金是个挠头的事情。一位业内人士建议道,选择这类基金时最好关注历史业绩好、折价率大的基金产品,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只适合短期参与、波段操作,成本较低;另外,偏债型基金是较好的投资品种之一,偏债型基金当经济向好可以投资股市,尽管投资比例较小,但对它整体收益影响很大。保险资金以及券商自营业务目前对这类基金比较关注。
“明年偏股型基金投资机会更多一些。”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也对《英才》记者表示。
而一位私募业内人士提醒道,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一般采取杠杆操作,股票型一般2倍杠杆,债券型一般3.3倍,但私募没有明确限制。“据我所知,目前有些私募产品杠杆达到9倍,如果介入时点不对,将面临巨额亏损,而私募不能上市交易,投资者‘割肉’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