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永远都是寡头的天下?
过去是,未来未必是。当互联网通讯技术遭遇金融业,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8月24日,中国平安(601318.SH)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马明哲高调宣称将和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上海成立合资保险公司,试水互联网金融。
“三马卖保险”的消息一出,立刻就成了财经界瞩目的焦点。尽管相关方并未吐露更多信息,但很快关于合资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的信息,就被“人肉”了出来。
这家在上海注册,资本金10亿的新公司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其股东名单:阿里巴巴控股19.9%、中国平安与腾讯分别持有15%的股权,还有携程5%,其余股东包括多个网络科技公司。
按照持股比例,保险巨头中国平安不是第一大股东,而借“支付宝”涉足金融领域的网商大佬马云,似乎才是主导者。当然,腾讯和一干网络公司,也为这张名单平添了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
众安在线财险是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服务。把保险业务和互联网技术嫁接在一起,马明哲的账算得很清楚:“阿里巴巴和腾讯主要是有互联网客户的优势,庞大客户群和客户交易量,以及现有低成本业务销售平台的价值。”
而马云、马化腾虽未对合资公司的未来做更多评论,但都已经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二马,显然是想与金融产业擦出更多的火花。有此想法的,大有人在。
9月12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人人网宣布,将对总部位于旧金山的金融服务公司SOCIAL FINANCE投资4900万美元。有中国互联网“杂牌军总司令”之称的人人网CEO陈一舟,涉水P2P(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脱媒,使具有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能在线上通过平台自行配对)。
SOCIAL FINANCE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一群学生在2011年创建,依靠校友资源,主要为学生以低于美国联邦政府贷款的利息提供教育贷款,业务遍及50多所美国高校。虽然名为一家金融服务公司,但实际上运用的却是互联网公司的模式。
实际上,在这些互联网大佬们之前,更多互联网草根早已在金融业的市场边缘各种尝鲜,甚至做出了气候。
如果梳理其中脉络,找寻相对成型的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大致可分两波:第一波是以网络通讯技术对接金融支付服务而产生的“第三方支付”或“移动支付”;第二波则是这两年迅速兴起的P2P。
到底互联网通讯技术能否给金融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在未来出现野蛮生长?他们又会对整个金融市场和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怎样的影响?
《英才》记者走访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希望通过了解他们当前的发展状态,描绘出他们未来的轨迹。同时,我们也试图从监管部门、传统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视角,更完整的观察互联网金融的全貌。
互联网金融第一波:移动支付
不同的支付“阶级”
“有些人根本不懂支付是什么。”这是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对《英才》记者反复说的一句话,语气无奈的同时,也带着隐隐的自豪。
创立6年来,拉卡拉总部的员工们搬过很多次家,因为公司业务规模扩张迅速,隔三差五就有新同事挤进来。在最近一年里,这个不到1000人的团队已经增加到了4000多人。
从2011年5月第一张支付牌照发放,到今年6月29日,央行一共发放了四批牌照,共有196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通行证”。
这个热闹的市场里,既有银联、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块头,也有依附在互联网巨头身上的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中产阶级”,当然还有拉卡拉、快刷等移动支付市场上的“草根”群落。
只是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公司,各有各的通天道。
关键词一 渠道
根据移动支付差异化的服务,这一行可分三大派:
绑定派,即把银行卡和手机SIM卡、SD卡绑定继而支付,这是自1998年招商银行首开网银后,各银行纷纷追随的业务;
账户派,以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移动支付业务,要先注册中转账户,支付宝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三个就是刷卡派,靠终端刷卡把支付由线上“移动”到线下来,进行远程支付,这就是拉卡拉正在做的事情。
“作为第三方支付来讲,你的能力体现在对于用户和渠道的获取。真正构建一个对接所有银行、和银联同样功能的系统,并不等于你在市场上的成功。”
孙陶然认为,无论哪种派系,抓住市场需求,打通渠道,不断逼近下游,才是王道,“终端离用户越近,粘性就越大。”
富鑫创投(曾于2007年参与了拉卡拉B轮融资)的投资经理周杭加认为,在移动支付市场,谁能最终胜出还是要看渠道的能力;而盒子支付的销售总监相如也对《英才》记者表达了同样的看法:移动支付的发展,关键在于用户的接受程度。
业内的一种普遍看法是,支付的“命门”无非两个:安全与便捷。
各大银行出于前者的考虑,设置了各种加密措施,支付步骤也因此变得复杂。移动支付公司正是看准传统支付的这一弱点,试图依靠技术手段,让便捷和安全取得平衡。
手机刷卡器等新一代终端的确极大地方便了支付;支付从电脑和线下POS机扩展到随身必带的手机终端,可谓真正“移动”了起来。整个支付系统就犹如巨大的蛛网,金融机构、商户和个人终端在网上无缝连接,只为了一个目的:让支付变得更简单。
在各种支付都忙着跑马圈地的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如何快速抓住用户的心,这是每个企业都不得不好好思量的。
关键词二 盈利
和互联网企业遇到的问题一样,现在,摆在移动支付公司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盈利模式。
手续费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基础,盈利模式多年来再无更大突破。成本受制于银行,市场受制于银联,用户经营受制于政策。支付公司若要赢得客户的青睐,在这看似庞大的市场分一杯羹,往往只能靠费率上的让步。
按照央行规定,每笔收单交易的结算手续费按照交易金额的1%-4%收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7:2:1的比例分配:发卡行拿手续费的70%,收单机构拿20%,央行钦点的清算机构——银联,拿10%。移动支付公司要争抢的即是其中的20%,而这20%还不一定都能落入移动支付公司的腰包。
因为,相当多的第三方收单机构都是采取与银行合作的方式与商户签约,其本质是承接收单市场的外包业务,因此并不能完全获得收单市场的利润,而不得不与商业银行分享。
上游既然难走,不如往下游走。
拉卡拉的线下支付可以说是从便利店起家的,占有着便利店95%以上的市场。但人气的背后是巨大的投资。所有的系统固定费用要摊在每笔交易里。
移动支付公司通常会整合一些缴纳水电费等便民金融业务,但大多是非盈利的,只是为了聚拢人气。
也许可以利用平台推送广告信息来盈利,不过这些都要建立在有可观的用户和交易规模上。
关键词三 规模
总之,利润和交易规模息息相关。
移动支付听着就像个好点子,不过好点子未必都能马上赚钱。即使是这样,对这个市场感兴趣的人还是有很多。
总部在深圳的盒子支付则是一个技术型团队;“公司70多号人,五六十人都在做研发。”相如说。
尽管在做与支付公司类似的事,盒子支付却没有牌照,因此也不是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它的目标就是收单那20%手续费里的一部分。
其实,盒子支付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技术的提供方。支付公司、银行、有收单资质的金融公司,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和技术拓展业务。
“在某些业务上我们有收入,但是没办法获得盈利。”相如说,在区域分散的中国,百万级的用户才会有一定话语权。对于所有的支付企业,现阶段要想盈利,只有做大规模。
暂时看不到盈利,也并不是值得悲观的事情,事务总是有着一定的发展规律。如和通国际投资总监杜伟明所言:“市场不是很成熟,机会很多,但还没到爆发点。”
在孙陶然看来,移动支付是一波大潮,“去年整个拉卡拉平台上的交易量约为2800亿,今年这个数字会达到7000亿。”
互联网金融第二波:P2P
“捡硬币”的人
在别人的痛苦上建立自己的幸福,或许是一种不错的灵感。
“中国约有4300万家小微企业,只有3%左右从银行拿到过借款。其余的要么发展缓慢,要么去借高利贷,小微企业生存状况非常糟糕。”拍拍贷CEO张俊对《英才》记者表示,“当大家发现从网上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自然都愿意来借。”
成立于2007年的拍拍贷,是中国第一个P2P信用网上借贷平台。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累计出现了200多家P2P网贷公司,利用小额资金拥有者的投资理财需求和部分资金需求者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的困境,在几年间已经培育起了百亿级的市场规模,发展迅猛。
“银行是躺在沙发上数钞票,我们是趴在地上捡硬
币。”一位P2P网贷公司的创始人向《英才》记者如此“定位”自己。
自称是互联网高科技的网贷公司,难道不是在动金融企业的蛋糕?
抢饭碗
“这个行业的市场非常大,我们判断有万亿级的规模。”宜信CEO唐宁向《英才》记者形容,这个行业大到“以至于不会有哪一家企业可以独自满足所有市场参与者的需求。”
资料显示,2007—2011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的网络融资整体规模由2000万元升至60亿元。不光是市场大,P2P网贷公司们“捡硬币”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在2010年我们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张俊告诉《英才》记者“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营收每个月都在以15%的速度增长。这个行业现在就像当年的电子商务行业一样。”张俊如此类比,“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当时淘宝真正的发展是在2007年以后。我们觉得这个行业将会在未来1-2年出现一个爆发点。”
IT宅男们能玩的网络信贷,难道银行家们看不到?
“银行原先针对企业的单笔贷款金额下限可能是500万,现在降到200万。但是拍拍贷现在单笔金额平均只有8000多块钱,银行的经营成本决定了他们单笔借贷降到这么小的范围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网络P2P借贷平台的用户相比银行用户更加容易突破地域的限制,而且从互联网上获取、审核、服务单个用户的成本远低于银行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所以他们更有能力去服务小额借贷。
用户通过拍拍贷可以获得的贷款上限为50万,而可以借出单笔金额不会超过10万。“我们最直接竞争对手是传统的民间借贷”,人人贷的CEO李欣贺对《英才》记者表示:“我们运营的环节少,虽然利率比银行高,但比民间借贷低。”
有风险
门槛低,也并不意味着风险会小。对于P2P网贷公司来说,控制风险的能力决定其生死。
由于国内的信审机制尚不成熟,人人贷、拍拍贷等公司只能自行开展信用评级。对于P2P网贷公司,控制风险远比增加放贷量重要得多,而是否拥有一套完善的风控体系,也是PE、VC等投资方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们看过类似机构,政策风险太高,所以没投。”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告诉《英才》记者。
2011年,银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务必建立与人人贷中介公司之间的“防火墙”。严防人人贷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从银行获取资金后用于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国外的网络P2P借贷平台的发展是建立在比较完备的信用审核体系之上,用户的信用状况可一目了然,所以P2P公司不会耗费太多时间进行信审;而国内的信审机制尚不成熟,人人贷、拍拍贷等公司只能自行开展信用评级。
“单月放贷额达到1个亿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控制风险,把坏账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李欣贺表示,即便距离1亿元贷款量的盈利门槛尚有一半的差距,公司短期内也不会大幅提升放贷规模。
对此人人贷主要依靠线上信审员和风险保障金机制两个方面来进行风控体系的建设,而拍拍贷则除了通过对借款申请人的资料进行审核,并依据制订的评级标准予以打分,最终确定是否贷款以及相应贷款额度,还要通过教育投资者分散投资,来化解风险。
人人贷的借款申请通过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的10%-20%,拍拍贷最终能通过审核的用户,也只有四分之一。“我们非常期望与央行合作,希望将我们的数据纳入央行的个人信用记录中。他们也非常看重我们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客观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状况。”张俊对《英才》记者表示。
唐宁也坦言,在当下,单纯依靠互联网提供信贷中介服务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诸如信用管理、风险控制等核心工作究竟适不适合在互联网上开展,行业内部还在讨论和尝试。
看风向
“竞争并没有给宜信带来压力,压力反而来自行业本身。”唐宁说,这个行业的合作远大于竞争。
许多P2P网贷公司目前规模还很小,对银行来说吸引力并不大,加上可能存在的坏账风险和道德风险,让不少银行望而却步。某P2P网贷公司曾经想让工商银行来监管,但工商银行由于无法评估网贷风险是否会冲击银行体系,拒绝其第三方监管需求。
“政策上来说,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是如履薄冰,不确定政策会怎么变。”张俊告诉《英才》记者。据了解,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内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认定P2P网贷公司是违法的,也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表明其合法的身份。
一位业内人士则对《英才》记者表示,政府很早就看到了个人对个人借贷的合理性,央行很早也在制定《放贷人条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推出来。这部条例的推出可以从根本上确认个人对个人借贷的合法性。
据了解,《放贷人条例》是由央行起草,目的是通过立法规范民间借贷,打破信贷市场被银行垄断的局面。网上借贷平台性质的认定,也属于《放贷人条例》要回答的问题之一。目前,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加强监管总是好事,免得行业里鱼龙混杂。”李欣贺表示,“期望管理层能够推出相关经营牌照,以便让好的企业进一步发展。”
其实,同样的困惑在互联网金融已经非常发达的美国也曾出现过。
在美国成立于2006年的Prosper,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P2P网站,6年之间吸引的投资达7500万美元。而其竞争对手Lendingclub也累计吸引了来自红杉资本等美国知名的风投机构5270万美元的投资。
Prosper在其发展中也曾经引起了美国证监会的注意,他们认为网站实际是在卖投资、卖金融产品,这种P2P的借贷模式不合法,并在2008年初勒令其关闭。不过2009年加州允许该公司重新开业并重新从事P2P信贷业务。
某投资机构的董事总经理也告诉《英才》记者,“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这里面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风险还很大。”
不过,还是有投资机构抵挡不住互联网金融公司带来的诱惑。
在P2P行业经营已久的宜信在2011年便获得了IDG和摩根士丹利的第二轮融资,投资机构对其的估值达5亿美元。
监管者说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补充
“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业态推陈出新。互联网金融作为新金融业态的表现形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代表着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告诉《英才》记者。
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与传统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是一种有效互补的关系,不仅可以增强金融市场活力,拓展完善金融产业链,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金融业的整体附加值,支持并服务于经济的转型发展。
曾任中央金融工委中国银行监事会副处长马靖昊告诉《英才》记者:“管理层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有利于金融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阎庆民表示,互联网时代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就可以完成,而且信息几乎完全对称,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极低,交易可能性边界也极度扩大,这都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现在流行的P2P贷款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