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利好不断,但A股市场上股价表现却颇为淡定。
8月9日晚间,兴业银行(601166. S H )、华夏银行(600015.SH)率先公布2012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兴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9.81%,华夏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42.36%。
交通银行(601328.SH) 8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其定向增发方案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通过。根据方案,财政部、社保基金、汇丰银行等投资者将溢价认购交行股份。
台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颜圭田向《英才》记者表示:“过去大陆银行业高获利很大程度来自于高存贷利差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从今年开始有反转的情况,也加深市场对于银行业后势表现的忧虑,同时,随着经济出现降温趋势,使得市场对于相关问题的忧虑愈来愈强。才会出现这种银行业绩出色与银行股股价低迷的矛盾情况。”
中资上市银行的盈利光环会渐渐消褪吗?此外存贷利差的可能收敛,以及贷款不良率的可能放大,会成为投资者继续对银行股用脚投票的绝对理由吗?
外资降温
外资近期对中资银行股频频减持。
今年3月,花旗银行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折价抛光了所持有的浦发银行(600000. S H)股份,合计抛售5.06亿股,套现约42.16亿元人民币;摩根大通于5月29日减持中信银行2632万股,套现逾1亿港元;黑石在6月15日减持514.5万股招商银行港股,套现7604.31万港元;瑞银(U B S)在6月25日以每股7.113港元的价格减持民生银行港股1172万股。
7月,澳新银行(ANZ)公告称撤消参与天津银行1.2亿多元的增资扩股计划。虽然澳新中国CEO李权声称:“放弃对天津银行的增资并不表示不看好中资银行股。”但外资对中资银行的战略投资热情正在降温却是不争的事实。
光大银行(601818.SH)有关负责人8月13日表示,为了确保光大银行H股发行成功,尽快搭建海外融资平台,预计光大银行H股发行规模将降至14亿美元左右。虽然上述负责人并未透露光大银行H股上市的具体时间,但融资规模由最初计划的400亿港元大幅缩减至14亿美元,亦可看出外资对中资银行投资热情的减退。
汇丰银行尽管同意参与交通银行的定向增发,但汇丰银行对交行定增股份的自愿锁定期仅为3个月,而财政部与社保基金的锁定期长达36个月,可见汇丰银行此次参与交行定增,即便不是抱着短炒的态度,也难言长期战略投资。
一位外资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外资银行纷纷撤出或减少对中资银行的投资,除了其本身遭遇困境的原因外,双方合作陷入瓶颈是最大的问题。很多外资银行当初投资中资银行,名义上虽是战略投资者,实质就是财务投资者。双方之间除了一些人员的培训、交流,以及开发联名信用卡等业务合作外,很难有更深入的合作,中资银行更加不愿意外资银行来介入运作与管理。”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客座教授赵庆明表示,2011年外资减持是由于缺钱所致,而持续到今年的减持,更多的原因在于中国银行业的自身问题。“中国经济面临潜在的未来改革,包括打破垄断、降低市场准入、利率市场化等,加上周期性的盈利下降、不良资产率可能上升等不利于银行业盈利的因素,外资就会考虑是否减持或清空中资行。”
国家队力挺
虽然外资对中资银行股热情减退,但是以财政部、社保基金、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资金近期却表示出了对中资银行股的力挺。
2011年10月10日,汇金首先出手,通过A股二级市场买入工商银行(601398. S H )1458.4万股、中国银行(601988. S H)350.96万股、农业银行(601288.SH)3906.83万股、建设银行(601939. S H)738.43万股,同时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银行的股份。
今年二季度期间,汇金继续增持中资银行股,对工行、中行两大行分别增持700万股和76.26万股;在交通银行此次大规模定向增发中,财政部及社保基金认购其2/3的规模,而且锁定期长达三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公开表示,稳定的股息率是吸引长期投资的前提,毕竟大多数投资者是追求稳定收益的。根据2011年年报,市场中主要的蓝筹银行股去年现金分红2690亿元,银行股股息率达到7%,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两倍多。
国元证券(000728.SZ)投资顾问谢耘超认为:“银行股估值非常便宜,低得有点儿离谱。这体现了市场给予银行股非常差的预期,很多机构担心银行坏账集中爆发”。
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体系与国外的不同,中资银行承载着更多的责任,投资中资银行股风险也较小。“国外的融资渠道以发行债券为主,而我国以投放信贷为主,这就需要我们的银行具有非常稳定的结构。由于这些因素和金融管制赋予的特权,中国银行业是少数具有‘定价权’的行业。银行股的前景没有太大的风险,目前的分歧造成的低估值带来投资性机会。”
预期利润下滑
“炒股炒成股东”是最悲催的情形,相对于银行股三年后的价值,绝大多数A股投资者可能更关心的是中资银行下半年的经营前景和2013年的业绩。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英告诉《英才》记者:“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中报业绩均超预期,但鉴于中资银行下半年业绩增长难以为继,估计银行股股价上下空间都不大。”
华夏银行与兴业银行上半年赚的盆满钵满,但其不良贷款规模已出现抬头趋势。截至6月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84亿元,比年初增加0.84亿元,不良贷款率0.85%。兴业银行不良贷款“双增”,不良贷款余额42.12亿元,较期初增加了4.97亿元,不良贷款率0.4%,较期初略增0.02%。
兴业银行称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少数中小企业受宏观经济影响或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银行股中报公布前后,市场对银行股的担忧情绪将有所缓释,不过,近期银行板块仍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鉴于经济增长潜在中枢的下移以及不良资产显现的滞后性,使得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存在恐惧,需要慢慢修复市场对银行板块的信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8月上旬表示:“下半年中资银行经营前景更加严峻,企业活力下降会导致银行存款增长乏力、贷款审慎投放、资产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降息及利率市场化举措将使得银行息差收窄,银行盈利增速将显著减缓。”
连平还认为,“如果央行再次降息和银行不良贷款率增长0.2%以上的情况同时出现,那么中资银行2013年净利润下滑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