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投资圈里,纳斯达克OMX集团亚太区主席蓝博文(EricD. Landheer)去了港交所,成了很多想去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老板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这个能把中文说的“绘声绘色”的美国“大兵”怎么就这么跑了呢?
说中文几乎堪比母语的蓝博文,在中国的成功让他在国际资本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瞩目;对于港交所来说,得到这么一个既懂国际资本市场,又会说多国语言,特别是港交所未来几年内吸引上市的重点区域:新兴市场国家,蓝博文几乎是不二人选。只是对于一贯在中国市场“多灾多难”的纳斯达克来说,又要换帅了,怎么铁打的“营盘”刚刚加固,流水依旧如此匆匆,未来会如何,有点迷茫。
纳斯达克的中国“福将”
2010年底,港交所(00388)宣布委任蓝博文出任市场发展科高级总监暨上市推广部主管,他将向港交所市场发展科主管罗力汇报,并于2010年2月1日履新。70? ? ? TALENTS / 2011-03
蓝博文此前为纳斯达克O M X的亚太区总负责人,主理该所一切有关上市推广及发行人关系的工作,早先蓝博文还担任了4年的纳斯达克新公司上市部门的董事总经理一职,负责发展纳斯达克在美国西部的IPO业务,主要推动美国西部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蓝博文早年也曾任职不同的经纪行及证券公司,参与股本融资及以大型美资互惠基金及对冲基金为对象的机构销售工作。
其实,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蓝博文是一个“福将”。四年前,蓝博文刚上任,新团队就出现了波动,但业绩却未受影响。
2007年中,纳斯达克推出中国指数,跟踪那些在美国上市且交易活跃的中国大公司的表现。新指数作为在美上市中国企业股票表现的基准指数,旨在提高透明度;当年12月3日,纳斯达克正式宣布成立北京代表处,由徐光勋出任首席代表,作为纳斯达克在中国的总部进行运营。
北京代表处的成立被视为纳斯达克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并将加速争夺中国上市公司资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蓝博文任上颇为称道的事情。
随后好戏连台,2009年5月14日,刚刚躲过金融危机后,纳斯达克与天津市政府签订备忘录,就天津滨海新区企业海外上市展开合作。该协议为打算海外上市的天津公司提供支持,并为天津的上市公司提供融资和支持服务方面的信息交流。
此前,纳斯达克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签订了备忘录。2009年2月,纳斯达克还与国泰基金公司签订了排他性许可协议,表示计划把指数产品(即纳斯达克100ETF)引进中国的外国交易所。
和蓝博文交往的人透露,蓝博文属于那种典型的“中国通”,而且其低调亲和的性格特点也颇得中国企业家的喜欢,“能上能下、能伸能屈”是一位企业家对其评价,而这点在外国公司的高管身上难觅踪迹。
纯熟的语言功力和圆润的交际手腕使得蓝博文很快就在中国企业家圈子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十分重视媒体工作也让此时的纳斯达克在中国市场上好评如潮,以至于一段时间关于纳斯达克的报道几乎完全是正面和赞美之辞,此举让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艳羡不已也无可奈何。
接近蓝博文的人士透露,蓝博文本人对中国充满喜爱,并且把中国乃至亚洲市场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其甚至对中国文化当中的诸多“潜规则”也深入研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谈判周旋,蓝博文既有美国人的精明,又不乏中国人所喜爱的“义气”,加之其本身所拥有的纳斯达克的资源,在中国市场可谓是风生水起。但另一方面,在纳斯达克内部,蓝博文也拥有绝对的权威。在其任期内,五年三换中国区负责人就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纽交所开始迎头追赶。特别是两家交易所共同争夺的项目中,很多项目“流失”,这也让蓝博文恼怒不已。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股价表现高于纳斯达克,主要有几个原因:纽交所上市门槛高,公司质量有保证;纽交所的投资者构成更加广泛,其中很大部分是长期投资者,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股价稳定;纽交所的交易制度,更能保持股价稳定。交易专家制度更能保证股价表现;纽交所能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服务,帮助公司宣传,提高公司知名度。
尽管首代命运多舛,但纳斯达克中国业务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要了。纳斯达克称,中国是纳斯达克最大的海外市场,在这方面蓝博文功不可没。
争夺新兴市场
港交所得到蓝博文可谓物超所值。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逐步走出寒冬,复苏的暖流激发了中国企业上市的热潮。更为重要的是,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成为各大交易所争夺的I P O资源,这当中,中国、巴西、俄罗斯都是最重要的客户。
中国、巴西、俄罗斯拥有成千上万家符合上市条件的高增长、高盈利企业。未来,这些国家将成为全世界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国家。但是在哪里上市以及选择何种途径上市?美国、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全球众多资本市场哪个更适合?
说客很重要。
知情人士透露,蓝博文的职责涵盖整个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吸引他们到香港上市就是他的工作。
由于政策障碍,港交所未能全面展开并购交易,于是转而争取海外上市公司。海外上市也许很有说服力。在香港或新加坡等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强的市场上市,意味着企业能更深地进入国际市场——这正是上百家中国企业在这些证交所上市的主要原因。得到更高估值的可能性,吸引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源公司赴新加坡上市。一些公司希望凭借海外上市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构筑品牌认知。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港交所的战略也在被模仿。新加坡证交所希望,到2012年,海外公司将占到其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而东京证交所届时也希望将其海外上市公司的数量增加4倍,至120家左右。
因而,得到合适的人才成为了重中之重。此前,新加坡交易所(SGX)任命纳斯达克OMX集团总裁薄满乐(Magnus B?cker)为新任首席执行官就可见一斑,而此番港交所也不甘人后,纳入蓝博文。
最近几年,香港交易所的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规模全球名列前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大陆企业赴港上市。但是,2007年初,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在上海或深圳上市,而不是在香港,令港交所首次公开募股的一个重大来源趋于枯竭。晚些时候,允许内地居民直接投资香港股市的“港股直通车”计划草案浮出水面,推动香港股市飙升,但随后该计划被搁置,香港股市也急剧下跌。而此时来自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竞争正日益加剧。
香港当自强,新兴市场成为首选,这亦得益于李小加接任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一职。
李小加一上任便广揽贤才,转变战略。他表示,他的目标是让香港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市场”,外资公司可以在香港上市,吸引大陆投资者,正如大陆公司现在到香港上市吸引全球投资者一样。他说,港交所最终的成功在于成为一个中外发行股票的公司和投资者都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