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基是不是可以比作那个‘额外的苹果’?”有人这样问新中基董事长刘一。
英国《泰晤士报》前总编威廉·里斯曾把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比作“额外的那个苹果”。即,额外的那个苹果决定了所有苹果的价格。如果少了这个苹果,所有苹果的价格都会上涨;如果多了这个苹果,所有苹果的价格都会下跌。
在番茄酱产业里,现在有人把新中基(000972.SZ)称作“额外的苹果”。早在2003年的时候,新中基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番茄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在A股市场,新中基一直被视为农业概念龙头股之一。
然而,近两年来,这个龙头似乎诸事不顺,业绩下滑、海外并购公司的拖累以及资金压力等问题此消彼长。此外,虽然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新中基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个行业大佬——中粮屯河(600737.SH)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目前,新中基与中粮屯河共同占据国内番茄行业90%左右的市场份额,每年番茄酱生产量各在30万吨左右,难分伯仲。但背靠大股东中粮集团的中粮屯河近来发展势头迅猛,而新中基略显疲态。2009年报显示,中粮屯河当年营业收入28.7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亿元;而新中基相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6.60亿元和2598.7万元。
2010年5月9日,新中基与中粮集团的直接竞争对手——益海嘉里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被市场认为是新中基与中粮屯河争夺世界番茄酱市场的“头把交椅”的重大转机,同时也是益海嘉里集团与中粮集团从粮油领域至番茄酱市场的竞争延伸。
与国际粮商巨头的合作能否使新中基摆脱竞争劣势?
联手油脂巨头
新中基与益海嘉里的合作是一个大动作。
益海嘉里背景雄厚,是由新加坡丰益国际和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共同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
根据合作协议,益海嘉里以巨资参股新中基旗下的两家主要子公司: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基公司)和天津中辰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中辰)。达成协议后,益海嘉里拥有这两家公司各30%的股权。协议公布后的当天,虽然A股市场一片惨淡,但复牌后的新中基仍被两机构狂掷2.45亿元抢货。
新中基与益海嘉里的合作一拍即合。益海嘉里意图进军番茄业行业,同时也想以新中基为“桥头堡”辐射它在中亚的一些工厂;对于新中基来说,益海嘉里能带来急需的资金和渠道。
中信证券分析师毛长青预测,此次合作将从三方面改善新中基的经营状况:益海嘉里在国内国际的销售渠道相助将使新中基受益;预计益海嘉里未来或将给予新中基持续、低成本的流动资金援助,大幅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益海嘉里对新中基输出的管理、技术,有助于公司的提升。
尽管双方仍处于磨合期阶段,但刘一认为,此次合作的效果将在明、后年新中基的业绩上有所显现。
不过,招商证券分析师朱卫华对于合作前景表示谨慎,“合作有利的方面是新中基的业务得到提升,但也被分走了一部分利润,平衡下来很难去判断前景。”
实际上,对于合作风险的考量,刘一也并不是没有准备。“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合作不成功,我再把它买回来,但那时候的新中基肯定已经上了大台阶了。”
缓解资金压力
与益海嘉里的合作前景仍待观察,但业绩亏损的报表却现实地摆在眼前。
2010年一季度,新中基报亏,接着7月30日,公司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称净利润同比下降769.51%,每股收益下降682.14%。
“一个是因为新疆番茄酱生产是季节性的,生产出来东西以后全年开始销售,二是产品价格下跌,我卖多少亏多少,少卖一点也亏。这和公司管理、合作都没有关系。”刘一解释2010年业绩亏损的原因说。
新中基主营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桶番茄酱制品,占公司主营收入的77%以上。在2008—2010两个榨季全球丰产的背景下,我国番茄酱出口价格从2008年10月的均价1187美元/吨一路狂跌,目前我国番茄酱的报价仅为600美元/吨。这也导致了此前一直快速增长的新中基在2008年发生了逆转,全年亏损9000多万元。2009年,虽然收获了2600万的净利润,但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再度报亏。
随着价格暴跌迸发的,还有海外并购的“后遗症”。2004年,新中基并购了法国普罗旺斯食品公司,然而从并购之日起连续四年,这家法国公司一直挣扎在亏损的泥淖之中,直接导致新中基2008年亏损6621.97万元。
“新中基这么多年完全是靠自己来发展,不像别的公司后面有强大的现金流来做支撑,一直财务压力比较大。”朱卫华向《英才》记者表示。
资金压力是长期困扰着新中基的一个问题,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2009年,新中基通过资本市场的增发和今年发行的短债,一下让公司获得了近10亿的流动资金,公司产能和财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在生产规模上增加了10万吨,又有了20万亩的重要生产基地。我给定的目标是中基公司一年销售要在25亿左右,2012年必须要达到35个亿,到2016年中基公司必须达到50个亿以上。”刘一说。
对抗价格风险
实际上,在新中基上路不久,刘一就一直在寻找对抗价格风险的“另一个支点”。天津中辰正是在此思路下的产物。
2004年成立的天津中辰,主要进行番茄制品的深加工,生产罐型的终端产品。
目前,中基公司一年生产大桶酱35万吨,天津中辰就使用12万吨。“在今年上半年,天津中辰的表现出乎意料,出口了7万吨产品,创出了历史纪录。”刘一说下一步,新中基将扩大天津中辰的产能,“要能做到25万吨,中基公司就剩下10万吨外销,这大桶酱的市场风险基本上就等于零了。”
不过,新中基仍然要面临国内市场残酷的价格竞争。从2006年开始,众多小厂商进入番茄酱行业,到2008年新疆地区注册的番茄酱企业已经突破100家,而众多小的番茄企业,采用“种植区建厂+路边加1分钱收购”的方式纷纷抢夺原料,造成原料价格的上升。
如果说未来的市场风险可能尚属于新中基可控的范畴之内,那么作为一家出口的外向型企业,汇率的风险则有可能成为新中基的下一个“拦路虎”。
对于80%的产品出口海外的新中基而言,人民币不断升值将意味着利润的不断压缩,而这是否会加大经营的风险?
“整体上讲番茄酱的利润空间还是很大,中国的一吨成本在700美元左右,欧洲的成本在1100美元左右,美国的成本在900多美元左右,人民币升值了,国外市场有些客户还是需要你卖到900—1000美元,人民币小幅升值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