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银行,一家被外资轰轰烈烈的买去了,又热热闹闹地卖出去了,但银行得到了什么?”一位金融业内资深人士不无感慨的说:“五年前,或许深发展和招商银行都不过是偏安一隅的‘诸侯’罢了,而今,招商银行已经是号令全国的大将军了,而深发展其实还是原地踏步的,尽管我不否认它的进步。”
客观地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活力是“入世”以来才被激发的,作为同处深圳的两家拥有全国性牌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发展和招商银行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让已经引领招行12年的行长马蔚华引以为傲的,恰恰是他们走出了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银行发展道路。
拒绝花旗
如果当时接受了花旗银行,招商银行还会如今天这么强大吗?
“最早,旅行者集团与花旗合并之后,桑迪·韦尔出任董事长,彼时的花旗如日中天。桑迪在其主事的17年间,对花旗的利润增幅要求十分高,为每年15%。他在任的最后5年,更是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并购案,使花旗的股价猛增160%。”马蔚华回忆说,“我和花旗高层的交往正是始于桑迪这位华尔街传奇人物。2001年初,因为信用卡合作的事情,我在北京国际俱乐部第一次见到桑迪·韦尔,这位我心目中十分崇敬的银行家。”
事实上,彼时的桑迪·韦尔已经看中了中国庞大的金融消费群体,想透过一家可控的银行,联合在中国发卡。
同年5月,马蔚华率团赴美考察,应邀拜访花旗,在桑迪的办公室里再次和他友好、热忱地相聚。桑迪称招商银行是“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银行”。
但友谊归友谊,商业就是商业,马蔚华没有被桑迪·韦尔的热情冲昏了头脑。
“虽然我们并没有在信用卡领域开展合作,但这些年,两家银行一直非常友好地交往。”马蔚华说。
马蔚华坚定地选择了自己做。今天的招商银行俨然已经成为了信用卡的代名词,谁的口袋里没有一张招行的卡呢?
马蔚华表示,如果当时接受了花旗银行,“我们还能那么大规模的投入吗?”
拒绝外资私人银行
事实上,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领域的优势由于政策限制并没完全展现。
拒绝桑迪·韦尔并非神来之笔,马蔚华一直就对中国人做自己的银行坚信不疑。
“4年前,招商银行刚刚考虑要做私人银行的时候,外资机构可以说是闻风而动。”马蔚华回想,“他们的热情简直是疯狂,都非常热情,都很积极。”
“我们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自己做。”马蔚华后来拒绝了所有的外资机构。
2007年8月,招商银行正式推出专为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私人银行。
短短三年的时间,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连续保持了近35%的增长速度,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深重的2009年,客户数和管理总资产仍取得了39%的增长。
在马蔚华的心目中,私人银行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作为私人银行家,中资银行在进行长期规划时,需要考虑私人银行市场业务的发展。
第二代高净值人群多数会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往来,只要中资银行的能力和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就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事实上,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领域的优势由于政策限制并没完全展现。由于我国金融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投资产品上还未完全解禁,致使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离岸服务和外汇投资上。在中国,外资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实在少得可怜。
拒绝美国联合银行
拒绝不是简单的说“不”,而是需要告诉什么是“是”。
收购永隆银行,对于马蔚华来说是惊险的一跃。
马蔚华表示:“从2002年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后,董事会和管理层就一直在思考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招商银行要想优秀乃至卓越,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国际化这步棋非走不可。走到境外,走出国门,通过兼并收购或开设机构,实现跨国经营,是我们国际化的最终目标。似乎是巧合,在整个世界都将难以忘记的2008年里,招商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也将留下两座载入史册的里程碑-纽约分行的开业和收购永隆银行。”
实际上,在永隆的收购前,美国联合银行业曾经找过招商银行,马蔚华不是没有心动过,但是在考察了美国联合银行的业务状况和重新考量了招商银行的战略后,他选择了永隆。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77年来,永隆银行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考验,依旧得以生存和发展。虽然其资产总额在香港上市银行中仅列第十位,但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较好。
另外,永隆银行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
“我们总部在深圳,除了香港分行本部,在香港没有银行网点。永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收购永隆银行是招商银行国际化的一大步。”马蔚华说。
对于收购永隆,英国《金融时报》曾经这样评述: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案例对中国其他同业来说,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挑战接踵而至,“5月底,我们完成并购的意向签约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特别是雷曼兄弟倒闭之后金融机构的估值一落千丈,市场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价格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如果现在并购,不是可以少花钱吗?’”
马蔚华指出,“这当然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因为以现在的价格,买方愿买,卖方不一定愿卖。要等新的机会,至少要5年。而在这5年之内,招商银行是完全有可能消化并购成本的。况且,香港这样的并购机会已经不多了。更重要的是,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战略意义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