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5000点?深圳15000点?
现在,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谈论中国股市更刺激,更有吸引力。从2005年6月的阶段性历史底部起步,国内A股市场在两年时间内走出了一波叹为观止的强劲升浪,各种历史纪录被一次次地刷新。在财富迅速膨胀效应驱动下,市场参与者又一次陷入价值投资与投机的迷局。
不可否认,在目前狂热的氛围下,各种概念和消息依然充斥着市场,没有几个人能冷静地坐下来,好好分析或判断一下目标上市公司是否真的具有投资价值,甚至是那些专业的投资基金也未必能完全做到。然而,“需要吗?”并不是一句无厘头似的电影台词。翻看历史,已有前车之鉴。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的美国,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带动下,以NASDAQ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曾一度风光无限,但“安然事件”的爆发,将美国人的黄金十年彻底终结。经历了百年发展的美国公司,在热闹过后却发现公司治理的问题不可忽视,于是《萨奥法案》出台,让后来者引以为戒。
仿佛有几分相似。2007年仅仅过去4个月时间,国内A股市场的涨幅就达到了40%。不过,在市场保持高温的同时,监管者并没有放松。近期,证监会、深沪交易所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异常波动,屡次展开调查。
表现最好的是信息披露
中国公司治理实际行为上的改进,远比有关法律规范方面的进步小得多。
“这份评价报告通过对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上市的中国公司,按照市值排名前100家样本公司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整体的治理水平在过去一年有所上升,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有着明显的作用。”甫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向《英才》记者简单介绍了调查的结果和评价标准。
此次调查时间跨度为一年,覆盖了金融、交通、电力和运输物流等29个行业。样本公司总市值占同期沪、深、港股总市值的59%。另外,调查报告中,对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股东权利”、“对股东的平等待遇”、“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作用”、“董事会责任”、“监事会责任”以及“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等六大评价项目。
尽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较上一年度有一些进步,但在刘建新看来,上市公司的治理依然需要很长时间来不断提升。
2006年9、10月,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上交所挂牌交易。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因为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就希望通过上市来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不过,一些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比如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无法体现,虽然从非流通到流通的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这些“国字号”企业仍然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另外,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还是很多,大多数公司披露这类问题时还是有些遮遮掩掩。
“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最好的是‘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我们的评价得分超过了70分,但是到底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质量如何,很难去估量。因为中国上市公司要面对来自于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深沪港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东西,甚至比国外要多得多,可这是上市公司不得不为的事情,有表格你就得去填,不像国外的公司会主动填报。”刘建新说。
参与此次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中心主任鲁桐认为,2006年数十项新修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从公司治理的法规原则和制度基础上,大踏步推进着中国上市公司向国际公司治理水平看齐,但遗憾的是“中国公司治理实际行为上的改进,远比有关法律规范方面的进步小得多”。
积极地看,事情并不很糟糕,因为上市公司治理的自主性意识正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最近和一些保险业、生产制造型企业和能源类企业的老总交流时,我发现他们都开始觉得公司治理能够使企业走得更远,并且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种为企业自主增值的过程,而不再是应条文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去硬着头皮做的事了。”刘建新在中国工作了六七年,之前从未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尤其是近6个月时间,从我们的客户和他们提出的需求来看,这种趋势非常清晰。”
这的确是很多企业家意识上的一种重大转变,而带来这种变化的除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外,还有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麻烦。比如,在本次上市公司治理20强中排行第8位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对外担保的问题上吃过大亏。
“万科曾对外担保,但结果是所有对外担保的债务最后都是由万科来归还。吃过这个亏后,我们绝对不能容忍公司再出现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公司一个香港派过来的独立董事也曾问过我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对外担保在中国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但当他知道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后,异常吃惊。”王石曾坦言万科是吃一堑而长一志。
上市公司强制性变迁
如果简单地把中国公司的治理做一个横向的比较,我们只能分辨出与美国公司相比,中国公司治理水平还有差距,但你无法准确的度量出这种差距,因为从环境到结构上,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安然事件折射出的是美国公司治理自主性过高,但缺乏必要的外部约束,而中国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大都是生长在条条框框之中,缺乏自主治理的动力。这也正如鲁桐所说的那样,中国公司治理实际行为上的改进,远比相关法律规范方面的进步小得多。
“在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早就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个管理模式基础和自身的文化,在这个基础结构中有充足的人力和清晰的分工,但问题是他们缺乏整体的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在刘建新看来,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没必要去参照国外公司来做,只需要改变上层的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结构就可以。
但问题是,谁有这样的能力?
“对比民企,如果民企老板要改变企业的文化和治理结构是相对容易的,因为他说了算,只要有意志和意识去改变,那么企业的结构很快就能执行、建立,但国有企业里没有一个人有这个权力或政治资本。”刘建新认为中国企业治理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上层建筑来协调解决。
在调查报告中,鲁桐也提出了同样的意见。“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逐渐在从一种完全是迫于监管压力的‘强制性变迁’,转变为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市场压力的、企业自主性的‘诱导性制度变迁’过程。认识到这样一种趋势的存在之后,监管者应该相应地调整今后改进公司治理的‘政策基调’,不必再过分以强制性的具体措施和治理机制的安排,给企业自主性治理改进和创新行为留出更多空间。”
实际上,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据业内人士透露,财政部正在着手准备将国资委、证监会、证交所的各种规则标准进行统一,并与国际资本市场标准接轨。
“
2007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20强
排名 公司名称 上市地及股票代码
1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 深000039
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019
3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港2600
4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036
5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012
6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664
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000063
8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000002
9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688
10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016
11 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 深000898
12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港2318
13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548
14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000
15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377
16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港2328
17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深000825
18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005
19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港1919
20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沪6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