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然包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不论是雾霾、水污染还是土壤污染,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最终都会落实到政府部门对于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的行动上。
2018年四月,生态环境部取代原环保部挂牌成立。新的部门整合了原环境保护部与六个部门的相关职责,具备更强的可协调性和执行能力。名称的变更背后,是将“保护”上升至“生态”的高度,其内涵与要求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不仅仅是对环境进行保护,更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带来更具确定性的市场机遇。早在2012年开始,中国环保产业就掀起了第一波发展的热潮。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政策的指引下,各类地方政府、国有和大型工矿类企业、发电和排放型企业都开始大规模采购环保设备,各个城市也开始集中兴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
环保产业巨大的前景有目共睹。大气治理有数万亿的市场空间,大量的工业排放需要机器设备的优化;水污染处理方面,仅“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就要投入超5600亿;2017-2018年水环境综合修复治理市场超2万亿;土壤修复市场数以十万亿计算。“环保”两个字,意味着十万亿级的商机。
自2012年开始,A股环保类上市公司就开始了长达5年的快速增长,包括先河环保(300137.SZ)、启迪桑德(000826.SZ)、万邦达(300055.SZ)等在内的大批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好,股价连续多年上涨。
但全社会的共识之下,也形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确定性的发展前景和企业强劲的吸金能力,吸引了大量机构和个人参与到环保产业的创业中。仅自2005-2014年的十年时间里,环保类企业就从2000余家增长至50724家。如此激烈的竞争,不仅拉低了行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也在市场上形成了诸多乱象。
目前,中国市值最大的环保企业也没有超过500亿元,而在欧美国家,千亿级的环保企业已经充分成长。如今数万环保企业同台竞争,究竟谁可以在乱战中最终胜出?十万亿规模的巨大蛋糕,到底应该怎样分食?本期《英才》试图找出未来环保行业最终的胜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