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位 2 年的经营数据、甚嚣尘上的经营丑闻、钱途迷失的海外市场。这些“隐秘的角落”正在稀释大疆曾经高顶的独角兽光环。
即便在无人机市场叱咤风云、独领风骚,但是规模饱和的市场似乎难以在给予大疆更多的成长空间。
近日,深耕影像与工业无人机领域的佳能被曝出已经申请了消费级无人机专利,产品或将在三年内上市。面对强敌的“进犯”,大疆如何保守边疆?
损失究竟有多大?
目前,大疆成立已逾 14 年,早已成长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龙头企业,细分市场的统治力至今难有望其项背者,它有着全球超过 85% 的市占率。而2013-2017 年的飞速成长正是企业奠定今天江湖地位的磨练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2017 年,大疆的经营业绩开启飞天模式,几乎每年增长一倍。2013 年,大疆销售收入为 8.3 亿元,2014 年销售额实现近 4倍的增长,达到 30.7 亿元。2015-2017 年,大疆营收分别为 59.8 亿元、97.8 亿元、175.7 亿元,年复合增长 114.5%。
彼时,根据多家机构预计,2018 年大疆将实现9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销售额或达到300多亿元,依旧保持在消费级市场的优势地位。然而这一数字最终没有得到官方验证。从 2018 年开始,大疆的经营数据成为了秘而不宣的行业秘密。根据早前界面新闻的报道,大疆在 2018、2019 年营收情况均实现增长,年营收已经突破 200 亿人民币。
早在 2016 年,汪滔曾表示,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 200 亿元也就到顶了。因此,大疆已经飞触到了汪滔曾预期的天花板。
营收增长,估值却面临下滑。根据路透社今年4 月的报道,大疆的估值自 2018 年 4 月那次融资以来下跌了 10%,降至 145 亿美元。
然而早早预见增长天花板的大疆却似乎抽身乏力。“一招鲜、吃遍天”的好处自然是在细分市场做到极致,成为龙头 ;但是另一方面,行业波动、经营变局都很有可能最大程度的影响企业的成长。
首先令大疆身陷囹圄的就是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困局。
根据 IDC 在 2018 年的预测,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为 90 亿美元,预计未来 5 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30%,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到 2023年,无人机市场的整体规模仅约为 334.1 亿美元。
然而,Gartner 的预测更为悲观,他们认为,2020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112 亿美元,而这其中起码有五成以上的规模属于行业级无人机。
与此同时,大疆表示 :大疆 80% 商品的销售发生在线下,大疆无人机通常应用于影视、旅游、户外等场景,现在大家不出门逛街也不去旅游了”。由此可见,大疆受到的冲击显而易见。”
在最近的一次公开露面中,汪滔表示 :“大疆在国内的销售已恢复到疫情前的 70%,但海外销售影响较大,问题主要在供应链和销售端,海外供应商存在较大断供风险,疫情下运输成本高涨。这种影响将在第二季度体现出来。
根据大疆曾披露的信息,大疆的海外业务占比不低于业务总量的 80%。在疫情的持续发酵下,海外业务受损程度不言而喻。而作为大疆最为重要的北美市场,除了疫情的影响,还叠加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展望。虽然大疆在北美市场已经多次被针对,但这并不能成为大疆面对困难游刃有余的经验。
转型不易
如果说市场环境的艰难是大疆自由翱翔的风阻,那么转型困局与内部腐败等问题则更像是高空中折翼。
从 2019 年曝光发酵至今的大疆反腐风暴终于在一年后有了最新进展。
2019 年初,大疆创新曾对外发出公开信,声称在引入供应商决策中,研发、采购、品控部门的部分人员存在大量贪腐行为,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超10 亿元。其中,涉及供应链决策腐败的研发、采购人员最多,共计 26 人 ;销售、行政、设计、工厂共计 19 人。问题严重、移交司法处理的有 16 人,另有 29 人被直接开除。
如今,被形容为“冰山一角”的案件有了新的进展,司法机关做出的判决显示,渉事的大疆原采购经理吕某和伊某,在2015年7月-2018年8月间,利用职务之便,向供应商收受回扣 360 多万元,截至报案时,采购额共计约 7500 余万。
相比 10 亿损失,大疆的反腐风暴似乎还没有完全终结。与此同时,今年的裁员风波又一次点燃了人们对于这家“不差钱”公司的关注。虽然最终官方进行了辟谣,但是人们对大疆内部运营出现问题的关注似乎早已超越其本身的产品。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在大疆开疆拓土的2015-2017 年,作为一家产品、技术主导的科技公司,过硬的产品力与先人一步的技术突破是真正点燃大疆引擎的源动力。
2015 年,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占率首次突破 50%。而 2017 年,这一比例竟然高增至72%。伴随着市占率的迅速攀升,大疆的产品也在全球流行起来。
但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并非大疆的迭代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是无人机的天花板并非遥不可及,当大疆与其他厂商形成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后,无人机本身的进步空间就已经在不断地竞争角逐中被压缩至极了。
相较于大宗消费的汽车,无人机的单价完全可以支持不少普通消费者“一步到位”,而深度玩家更不会为此省钱。因此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并不强烈;对比智能手机,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又并不复杂。反之,无人机还面临着很多不可抗力的政策限制。
因此,当无人机这个概念不再为消费者所陌生时,它的快速上升期也就戛然而止了。
对此,大疆早已有了相关的预判。根据大疆在此前的预计,2020 年之后,消费无人机市场将达到饱和,增速或不到 10%,而行业级无人机、行业级影像设备仍能实现 100% 的增速。
而大疆也早在 2015 年就未雨绸缪,成立了行业应用部,其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农业、安防救灾、石油、电网巡检、建筑工程等行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到 2025 年,工业级无人机的行业规模将接近 450 亿元,平均增速将达到 30%左右。
今年 3 月,大疆宣布,其全系农业植保机在2020 年第一季度的发货量已经突破 1 万台,比2019 年提前一个月实现这一业绩。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工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中,农业植保应用占比达 42%。这与我国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相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