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新闻在媒体上广为报道,代表着当时中国生物科技最尖端的研究能力。但很少有人知道,华大基因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从科研到产业化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华大基因一路走来,也备尝艰辛。
业务不被理解,陷入各种论战,都不能阻挡华大基因的高速成长。在这个从零起步的全新产业之中,华大基因好像荒原之中的开拓者,没有方向,却要创造方向,没有规则,却要改变规则。
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曾经判断,在10年、30年之内,生命经济将要成为下一个最有活力的经济。在这条充满活力的赛道上,怎样才能稳住方向,躲避障碍,保持优势?领跑的角色,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不要短视资本
基因医疗概念的上市公司,屡屡被各路资金盯上,板块整体估值颇高,全社会对这一新兴产业的高度关注,都通过一连串的上涨曲线体现出来。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华大基因并没有引入太多的战略投资者。直到必须通过海外并购,发展自己的测序仪器,才大举引入战略投资者,包括红杉等投资巨头成为了华大的股东。
近期,华大基因也出现在了创业板IPO排队的名单中,这家中国最大的基因检测企业,也再次吸引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目光。
但华大对资本的态度清晰,虽然随时可以获得大量资金,但从来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原则。
“如果选择的资本都是急功近利的,那他就会把这个组织毁了,颠覆你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打下来的基础。”华大基因CEO尹烨对《英才》记者表示,资本天生就具备短视性的特征,所有的基金都是五年左右的存续期,在短暂的时间里,资本会要求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收入,保证每年利润的扩大。
“只要商业价值,不要社会价值,那没用。这样的资本,不配成为华大的投资人。”尹烨对此非常坚决。
实际上基因行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路径,其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远超各类传统企业,夯实了基础的华大基因,有能力以契约精神,完成资本的承诺。但如果要在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仍然不停加大油门,显然是荒谬不计后果的行为。
尹烨介绍,截至目前,华大已经在全世界62个国家,拥有5000多名员工,基因业务的全球化布局初具雏形。从前端的科学研究、世界最大的基因组技术中心,到华大自主测序仪的研发完成,再到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扩张,基因产业链的闭环已经形成。
一个从零开始的行业
华大基因以其强大的科研能力为人所称道。从1999年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就在生物科技最前沿的产业中潜心耕耘,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论文。
尹烨认为,如果把基因相关诊疗都看成一个产业,那么这个产业无疑是建立在大量基因测序、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才“凭空创造出来了一个产业”,并高速发展。
华大基因多年来得到了国家层面很多支持,但和公立的科研机构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华大更加注重科研的效率。尹烨介绍,到2012年全世界每测两份基因数据,其中就有一份是华大基因做的。
相比之下,很多原本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占据更大份额的国家,包括英、德、法、日等,都慢慢淡出了这个行业。
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之前,尹烨刚刚参加了一场测序仪器的展览,“如果测序仪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好像造车没有发动机,造电脑没有CPU。如果没有这些,或许也有可能把企业做的很大,但你的利润率一定会很低,是行业的二流。这就是为什么华大基因一定要坚定造国产的测序仪。
从生物科学研究,到基因数据的测序,再到测序仪器,行业后端最关键的节点,都被华大基因牢牢掌控,当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企业的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掌握定价权
为什么很多疾病都有着明显的人种以及地理环境区隔?中国人胃癌患病率高,西方人更易得黑色素瘤,流感病毒在欧洲历史上杀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但是在中国只是小毛病。
答案正是在基因之中,人们罹患疾病的各种可能,都隐藏其中。精准的基因判断,可以超越任何医生的望闻问切,蕴含着庞大的市场空间。
如今在这一领域,最成功的业务就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孕妇可以通过检测明确腹中胎儿的健康情况,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疾病等因素。
在这个检测领域,华大基因已经站稳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截至2015年底,全世界做这项检测一共约300万人,中国就占到了其中的150万。其中一多半是华大基因完成的。
“原因很简单,当美国把它定价在2000美元的时候,华大在深圳把它定价300美元,再加上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这项业务瞬间就成了世界第一。”尹烨介绍道,仅这一个单项,在中国就可能达到十几亿的年收入。
巨大的行业空间,让原本空旷的赛道瞬间变得拥挤起来。大量检测类企业切入到基因行业之中;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用资本手段并购行业中的创业企业,很多原来华大基因的中高层管理者,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同行竞相挖角的对象,华大甚至被冠上了“基因黄埔军校”的名号。
最出乎汪建意料的,是华大员工选择离职创业,华大高层仍然大度的献上祝福,并积极创造良好生态。
虽然未来行业的竞争似乎在所难免,但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然而打着基因的旗号进行诈骗,就需要全社会都予以警惕。如“天赋基因”的检测,号称可以在孩童时期就明确人适合从事的工作领域,类似这样打着基因旗号的业务,实则与诈骗无异。
尹烨说,这种业务背后实际上是“基因万能论”的一种体现,好像与生俱来的基因可以决定一切、解决所有问题,这是最需要注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