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迫切利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北京,并没有在街上看到很多新能源汽车的身影。而在上海,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秦”的战火大有灭诸侯的态势。
根据比亚迪提供的数据,自3月10日上市以来,“秦”在上海的销量不断刷新着人们的预期,从3月的103辆,到6月达到480辆,而9月,“秦”的销量已经激增至1700辆。
“秦”用1—9月总销量接近9500辆的成绩让这一细分市场的话语权完全被自主品牌所垄断。要知道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总数为15905辆。
然而华丽数据的背后,也出现了质疑之声。在比亚迪总部,一位销售部人士向《英才》记者透露,1700辆月销量中,上海的销量可以占到1200辆左右。
根据测算,在上海购买一辆“秦”,购置税和牌照费全免,市政府还能补贴3万元,个别区政府还会进一步补贴1.5万—2万元不等,而沪牌成交价就高达7万元,如此算来,买一辆“秦”不仅省去了牌照的成本,还可以得到相当优惠的补贴。
这不免让人猜测,上海销量撑起的“秦帝国”是否稳固?
然而此次采访中,比亚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传福专门为此事正本清源。“根据我们的调查,购买比亚迪·秦的用户中,纯电里程占比高达89%。”王传福告诉《英才》记者。
“比亚迪未来的所有车型都将提供混动版本,这无疑是符合城市居民需求的,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王传福对这款车型的自信可见一斑。
在王传福的汽车版图中,整车技术已经不再是掣肘,近几年来,比亚迪财报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已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那么在王传福眼中,产业版图中的哪一座城池是他亟待攻破的呢?
充电桩似乎是唯一的答案。“以公带私”是王传福认为当前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手段。他向《英才》记者表示,“给私家车建充电桩是血本无归的。”
他举例:中国拥有120万台出租车+50万台公交大巴,数量占全国总保有量的1.7%,但是它排放了中国所有尾气的80%,还有耗掉中国所有用油量的33%。
王传福表示:“公共领域里面的电动设备、节能汽车的使用,效果将会极其显著。我们不能紧盯庞大的私家车的发展速度,不要把这一块做死。应该以公带私,把公共领域做好以后,充电站自然就起来了。”
究其原因,公共交通具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路线,且运营范围就在一个城市中,活动半径小。因此为公共领域建设配套设施是有保障的,投多少台公交车是有预期的,建多少个充电站收入也是有相应的保障。
配套设施建设的瓶颈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最严重的制约因素。
尽管国家已经开放了充电桩领域的准入门槛,但也正是因为潜在进入者变多了,反令这一领域缺失标准。加之在很多人眼中,配套设施的投资是一项“砸钱”的买卖,看不清产业方向,回报便“遥不可及”,因此谁都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标准”对于一个新兴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传福的行动开始了。
200倍杠杆的合作
既然单干势必“血本无归”,于是中科招商和比亚迪的合作便顺理成章。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告诉《英才》记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不光是集中在对电池、电机、电控三方面核心技术的投资。目前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是对基础设施——充电桩网络的投资。
在接受采访时,王传福告诉《英才》记者,我们会引入产业基金,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充电桩建设领域,以此消除地方对建设充电设施的担忧。
此次合作,是协同发挥中科招商与比亚迪在资本、产业领域的优势,在全国有条件地区全面实施新能源汽车“三基”工程。——即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建设充电网络和服务基地、振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单祥双接着解释称,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短期投入大,回报慢,这会拖累上市公司业绩,不利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而中科招商追求的是中长线稳健良好收益,双方出发点的契合促成了此次合作。
其中,在深圳前海设立的母基金10亿元,在香港设立专项基金5亿元港币,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设立若干子基金。合作将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投资。
单祥双详述了投资的放大作用。该基金设立的注册资本金是10亿元,比亚迪出资10%,另外90%资金由中科招商募集。作为母基金,该基金将在比亚迪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城市设立子基金,母基金作为牵引资金最多投5%,按照这一比例计算,子基金总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也就是说,比亚迪投入1亿元资本,将撬动200亿元的投资规模。
王传福也表达了对这一产业+资本模式的期待。他表示,与中科招商的合作近期会从建设充电设施开始。
“电动化就跟互联网一样,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宽,就像现在的互联网应用,比当初想象的宽太多了。”王传福表示,这一投资长期将涉及多个领域。这一模式或许将成为产业+资本模式在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域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