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的苹果新品发布会,当苹果公司CEO库克介绍完iPhone6和iPhone6 Plus 时,他踱步舞台,“We have one more thing”。库克抛出这句话后,全场起立沸腾,声浪甚至高过了对新款iPhone的期待,随后一款名为Apple Watch的智能手表横空出世。
尽管褒贬不一,甚至果粉们要等到明年初才能真正佩戴,但苹果首款智能设备依旧赚足了眼球。
IT产业风云变幻,可穿戴设备经历了概念阶段,正逐渐落地开花,各家手机厂商更是憋足了劲抢占新的竞争高地。
而在配套的软件系统方面,各家也是纷纷发力,优化既有的操作系统,试图形成独特的生态闭环。软硬兼施,圈住用户。不少分析认为,未来智能手机的竞争疆界将被重新划定,手机升级大战已经打响。
硬件拼精细
iPhone6 +Apple watch,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还不得而知。但是一款娇小的智能手表其背后隐藏的野心不容小觑。
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在手机硬件过剩、功能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在移动终端市场突围,手机生态系统建设是关键。
在三星和索尼的发布会中,手机已不再是绝对的主角,两家厂商都选择与智能手机同步发布智能配件。三星发布的新品中,极具创新的侧曲面屏手机Note Edge甚至抢了Note 4的风头。索尼移动一同发布了可穿戴设备Smart Band Talk和Smart Watch 3。
小米依旧低价策略,率先“戴上了”79元的智能手环;即将被联想收购的MOTO移动,发布了外观炫酷的MOTO 360,其正式发布不到一天的功夫,摩托罗拉官方就宣布售罄;三星也推出了智能腕表Gear S,以及虚拟现实头盔Gear VR。
“智能硬件领域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给了很多初创者发展的机会,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全新动力。另外,智能硬件为移动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更好的体验,这也是促进智能硬件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向《英才》记者指出。
从概念到爆发,可穿戴设备似乎只是一夜的功夫。而面对更加丰富甚至令人有些眼花缭乱的智能设备,有分析认为其功能还比较鸡肋,仅凭借概念和外观,难以有所作为。
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探索期,用户的认知度并没有得到提升,培养用户需要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虽然现在智能硬件市场各处开花,但是市场是无序的,混乱的。产品形态众多,但是功能却类似。”徐昊表示。
诚然,单纯用智能手机定义新一轮硬件竞争显然过于狭隘,手机厂商的壮志不在一款手机本身,与新品发布的同时,在以手机为控制中心的生态布局已然开始。
“无论是华为、小米、360发布的智能设备,他们的企图心不仅止于此。单纯的某一个硬件的竞争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战略意图。未来人们所在的客厅、购物、开车、娱乐等等不同场景,所构建的硬件生态圈都是各家争夺的领地。”国内一家可穿戴设备上市公司总经理告诉《英才》记者,他甚至用“生态圈的群殴”揭示未来巨头们的竞争态势。
可以预想,单纯基于处理器性能、屏幕分辨率的硬件竞赛已经成为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基于自身更有差异化、精细化的硬件比拼。徐昊认为,生态圈的建立是手机厂商竞争的一种必然趋势。“智能硬件也是生态圈由小到大的一个必然补充元素。而且国内走在前面的手机厂商如小米、联想、华为等已经展开了生态角逐的竞争,趋势正在形成。”
软件看谁黏
如何打通智能设备与手机,搭建良好的互动桥梁,甚至实现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端到端的联系?这是各家思考的问题。
今年6月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HealthKit和HomeKit用以布局可穿戴和智能家居两个热门领域,两个平台显示出苹果进军新领域的意向。HealthKit平台支持第三方设备,其中Health应用可支持用户跟踪与健康有关的信息。
苹果之前开展与耐克合作,开发一款健康应用程序。而HomeKit则为智能家居的开发平台,允许通过苹果认证的第三方智能家居应用开发商提供对应的产品,成为HomeKit的合作伙伴。苹果打造手机生态的野心可见一斑。
另一互联网巨头谷歌,在推出谷歌眼镜后,发布了Android Wear、Android Auto、Android TV以及Google Fit等衍生平台,效仿苹果,进军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以及医疗健康领域。
三星凭借自己优秀的产品线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独占鳌头,而由于“生态系统”的缺失,使得三星很难黏住用户。现今,三星利用供应链优势在生态建设上发力,着力研发自有操作系统Tizen,同时加快产品布局,推出多款智能硬件。
反观国内,小米和锤子都选择先在自有Rom上做文章,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向手机等硬件方向发展。小米单独为MIUI6进行了一场发布会,足见小米对其系统的重视。小米、魅族等厂商已经在开始建设自己完整的生态圈,他们的做法是寻觅创业公司作为生态合作伙伴。
小米手环正是由小米公司与合肥华恒电子合资成立的华米公司研发设计,整合了小米公司的资本、品牌及营销渠道与合肥华恒电子在智能穿戴产品方面的研发力量。
基于强大的品牌力量、渠道和知名度,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与手机企业进行捆绑合作才是正道。“我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注册一个牌子,然后做几个手环,拿到中关村在线或者某一个店里去卖。我们没有想过要和这些企业进行竞争。”上述上市公司总经理一针见血地告诉《英才》记者,“向超级大企业、行业、工业等客户,提供软硬云一体化的系统和服务,这才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凭借上述应用平台,巨头们彰显了其连接一切的野心,这一雄心壮志建立在各自的系统生态之上。同时,各家拥有自己独特的闭环,这就让用户在选择智能设备时必须考虑与其他移动端的匹配度,这也增加了客户黏性。
正如一位科技评论人士所调侃的那样,“苹果的CarPlay(智能车载系统)可以连接汽车的基础是iPhone手机,甚至是Apple Watch。言外之意,想要用CarPlay吗?你首先需要一部iPhone手机或者是苹果手表。这才是苹果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