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美国家复归“再工业化”,试图重振制造力时,中国却在资本逐利中迷失着“传统优势项目”。
正像美国曾经的经历转变,从“工业化社会”过渡到“服务性经济”,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也不可避免的导致制造业走向“夕阳产业”、产业空心化和经济泡沫化,最终丧失增长动力。
经济危机教训了靠借贷组合方式维持经济发展的模式。当美国重新企图在制造业上力挽狂澜时,中国的制造商们愁眉不展。在产业环境恶化与国家经济转型双重压力下,没有定价权以及成本失控,成为了中国制造企业的两大威胁。更严重的是,中国也正面临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经济时代。
“产业空心化,资本逃离实业、企业外流外迁、利用实业作为融资平台,进行投机,同时实业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谁都想赚快钱,企业经不起宏观政策的风吹草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近日表示,温州正面临制造业空心化危机。
融资成本、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原材料成本、工资成本等方面面临“软肋”都使得未来中国制造业前景堪忧。实际上,经济危机之后,回归制造业成了很多国家的共同课题,连奥巴马也曾问乔布斯,苹果制造为什么不能回归美国?
那么,同样的疑问,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家们,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李东生 重新洗牌
TCL董事长李东生对《英才》记者表示,“目前制造业的利润还很微薄,服务业以及投资会带来更多价值,所以资本的流动是正常的。也因此,政府一直在出台很多鼓励制造业企业的措施。在现阶段来说,制造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而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业链这一块去扩充。过去制造业企业竞争更多是依靠效率、速度和成本领先的优势,但现在单是靠这些不足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TCL来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企业虽面临挑战,但也有更多的机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很多产业面临重新洗牌,比如日本主要电子企业去年都出现大幅亏损,导致这些企业进行产业调整,这势必会让全球化经营彩电的日本企业增长放缓,给了中国企业提高市场份额的机会。”
王健林 都做投资就麻烦了
美国经济现缓慢复苏,但就业状况却没有改善,因为制造业越来越少。有人曾评价“没有了制造业,就像人没有了脊梁一样。虽然‘血液’(金融业)什么的都在,但仍然是不健康的。”对此,不少中国的企业家们也感同身受。
“我认为做实业不管利润厚薄,都应该坚守。这不是因为我所在的商业地产行业利润高就号召大家做实业,现在制造业普遍面临低利润,比较难控制的是成本上升,包括国内的人力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对《英才》记者表示。
很多人认为,万达的坚守实业是因为商业地产行业利润高,王健林显然有更多话要说:“除了商业地产外,我也做酒店、零售还有文化领域。但酒店就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其投资回报率世界平均只有百分之五六,与中国的制造业相当。但我们必须坚守,不然10个企业家9个做投资,就麻烦了。”
王健林认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定义是很多企业家现有的实业不做而去做投资,并不是由制造业在国家所占GDP的比重来判断,国家越发达,制造业占比越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未来以内需扩大为主发展的第三产业最终占GDP比重的70%,与中等发达国家持平。但这种调整,不是制造业的削弱和空心化。”
蒋锡培 投资反哺实业
“中国制造业还远远没到把产业移到中西部、转移到欠发达国家的程度,这是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决定的。”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告诉《英才》记者。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过程,蒋锡培认为关键是找到制造业如何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业结合。利用科技促进制造业转型,提升效率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还很不发达,包括装备制造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都要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比如和电子商务模式的结合等,这些都能成为制造业转型突破的空间。”
在蒋锡培看来,中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水平相差20年,出现的问题是转型中所面临的困难,并非产业空心化的表现。“投资+实业是远东主要应对当前制造业转型问题的方法。远东的主营业务有电缆、医药、地产,制造业这一块的利润确实很少。所以在投资上,我们参股了一些公司,现在看来都有很好的回报,这是远东反哺实业与平衡利润的方法。”
张跃 聚焦细分市场
“现在一些制造业企业面临着破产或者是转移,我认为不是产业的空心化。这是由于之前国家过度依赖国际贸易、依赖出口的结果。”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对《英才》记者表示,温州是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中国出口贸易最兴盛的小商品制造中心,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很多过剩的产能,当外需减少或出现短期终止时,产能释放不了,这些企业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
从业20年,让张跃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制造业企业的贸易需求有两种,一种是必需品,一种是非必需品。两者的不同是后者会由于外需市场的波动受到冲击,而前者不会。“几乎全球贸易都在做满足浪费生活、用来享受的产品,但真正无可替代的制造业企业,不应该生产可有可无或者经过改善加工的产品。”
张跃认为制造业企业要学会在危机中吸取经验,企业升级与创新不能只聚焦在竞争方面,还要聚焦到更加细分的市场群体不同需求。
汪潮涌 摆脱低成本制造
对于对市场风向最为敏锐的投资人来说,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对《英才》记者表示“对目前的制造业很少关注。”
这是由于,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大量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出口减缓与GDP增速双降的情况下,大批制造业的过剩产能要转移到其他行业。在汪潮涌看来,制造业企业未来面临的是提高效率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一些中小企业的倒闭是这一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也是提升制造业毛利率的方法。
此外,中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与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回归不一样,美国是政府有意引导的,这些人大部分在硅谷等科技领域工作,知识结构高,除了产业分工,这些制造业带动一批蓝领的就业。
“中国制造业目前要摆脱的是低成本制造,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说要把GDP增长速度降下来,但GDP的结构要调上去的原因。像福建、泉州等一些生产服装、鞋的公司,以前做代工,现在发展到有自己的品牌,这是不错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