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矿置业总经理”变成“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地产建设业务中心总经理”,田景崎名片上头衔的变动显示了五矿集团房地产主业的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年前,五矿集团开始推进股份制改制,计划整体上市。包括地产业务在内的集团六大主业纷纷开始重新整合。2011年7月,继其他业务中心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实体控股公司之后,五矿集团旗下的四家地产公司也完成了人员的整合。“地产业务中心刚刚组建,这仅限于集团内部的称谓,五矿地产的实体公司明年初成立。”田景崎对《英才》记者解释道。然而,田景崎并没觉得轻松。毕竟,在被确认了房地产主业资格仅四年,五矿地产就遇到了地产行业“史上最严厉调控”。事实上,这家公众眼中有着深厚背景,“不差钱”的央企,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烦恼。
自2009年,央企在全国各地争抢“地王”之后,央企地产公司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好似暴发户:财大气粗,抢资源不计成本。然而,田景崎却说,在资金方面,央企一样有烦恼。“都觉得我们有钱,实际不是。”
2010年,刚刚发展了3年的五矿地产遇到了“史上最严厉调控”的“国十条”,以及2011年后续出台的“国八条”。两轮调控政策下来,田景崎感觉到了压力。首先,五矿地产在“中农工建”等各大银行的贷款遇到了问题。在2010年以前,凭着母公司良好的信誉及银企合作协议,五矿地产能轻松拿到贷款。如今,即使四证齐全,项目优良,与各大银行也有过硬的关系,但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仍存在很大难度。
当田景崎找到五矿集团寻求帮助的时候,财务总部表示,集团最核心的业务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这些都是政策大力支持的,在资金方面,集团是有倾斜度的。但是,房地产业务,对不起,绝不能依靠股东贷款,哪怕是过桥性的。银监会查银行,银行就找五矿集团,即使房地产是主业,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就有麻烦。田景崎明白,集团有着自己的发展战略,财务总部也要把关,不能冒政策风险,“我也不愿意给周老板添麻烦。”
事实上,如今的五矿地产的资金链运转完全靠销售回款、自有资金以及境外银团贷款。五矿建设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可以在香港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国内公司只能依靠信托、或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身为央企的五矿地产的融资方式与一般地产企业没什么区别。
外部融资的渠道一旦遇阻,为了保证资金链安全无恙,五矿地产只能调整策略,放缓拿地进度,加快销售回款,或者是寻求“短、平、快”项目,使资金得以快速周转。田景崎坦言,公司今年第四季度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现有的多个项目正常运转和快速周转,涉及投资峰值在30亿以上的新项目,暂时不会考虑。
幸运的是,五矿地产如今也大致完成了全国布局,内部分为东北区域、环渤海区域、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西部区域,也形成了开发梯次。“有钱是针对那些中小民企而言。和大型地产公司比起来,我们并没有资金优势。”田景崎坦言。
在规划中,未来的五矿建设作为五矿地产中唯一的上市公司,主要定位于住宅地产和发挥融资功能;五矿置业则会侧重于商业地产;未来的潜力股项目则是产业园公司。
2007年,在五矿集团和辽宁地方政府的主持下,五矿地产在营口拿到一块面积30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始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无论是商业、旅游、工业这些主题的地产,现在统称为产业地产,这种项目是地方政府的最爱,也是未来的趋势。”薛迥文解释。
事实上,产业地产盈利的秘密不在厂房出租或散售,而在于土地的附加价值。除了厂房,仓储,工业园区或物流园区内肯定要为入驻企业白领们配备一些商住项目,而此时,平衡资金效益的机会也就显现了出来。
与其他工业园的开发不同,在工业地产模式之上,五矿还深度参与产业园的招商引资。“营口政府每次招商一定拉着五矿去,联系客户也是五矿集团撒下请柬。”现在,借助五矿集团及旗下44家海外子公司的资源,五矿地产既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又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解决部分就业和税收的方式,还增大了自身取得优质土地的机会,实现了多赢。
“目前,在国内知名地产公司,好像还没有谁在成熟运作大型工业地产和物流地产业务。而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田景崎表示。根据规划,五矿地产还将在广东、北京、天津等地大量复制产业地产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