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资、不上市、不借款”,拒绝通过“资本投机不劳而获”,曾是远大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大)总裁张跃恪守了20余年的财务准则,却被“联手高盛原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共同涉足可持续建筑”的消息打破。
随之而来的,是远大集团业务板块的逐渐清晰,分拆成非电空调、空气品质、可持续建筑(以下简称可建)以及能源利用四大板块,并成立了相应的子公司。显然,这是上市的前奏曲。
可建究竟是什么?在互联网上曾经流传一段经典的视频:6天时间一栋15层的酒店从无到有,不需要任何广告,这则视频在海外疯狂转载,许多外国网友为中国的建设速度啧啧称奇,而这就是远大可建“魔力”的展现。速度只是一个表象,可建更重要的是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又有极高的抗震性能,抗震性能达到9度。
而张跃对资本市场的“抵触”也因可建而改变。“两三年内完成上市”,虽然张跃以“我不负责上市”为由推搪详谈细节,但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还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时间界限。
那么,一直以“谨小慎微”著称的张跃,何以此次打出了“上市”这张牌?“不是我们需要钱。我们已经16年没跟银行贷过款了。”张跃斩钉截铁地否认资金紧张,“但是我们的加盟商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我们有很好的融资方式,就可以为加盟商打下资金基础。”此处所言加盟商,并非加盟远大集团所有产品,而只是加盟远大的可建。
规模化复制
谈及那座6天建成的酒店,张跃脱口而出:“别人是做不出来的。”显然,张跃对自己团队的高效甚是满意。
而问及张跃6天的深层含义,他则以“怕下雨”带过。“下雨也是有防范措施的,可以用薄膜覆盖。但是我们的工人很娇贵,很多女孩子都在工地现场。”实际上,张跃也心疼成本,“节省成本也是一个原因。我们租用的吊车很贵,按小时计价。”
网友眼球被占据,尚沉浸在“他是怎么做到”的疑问当中。而张跃已经开始了他的下一步战略:向全世界复制可建。“我们要在全世界建100个工厂,大量复制技术、复制工厂、复制管理经营模式。”张跃说。
不过,这计划中的100家工厂,并非凭借张跃一己之力。在“可建”方面,张跃一改既往“不合资”的做派,除长沙一家投资10亿元建设的可建模块厂是远大独资外,其余全部采取与加盟商合作的模式。
“可建采取加盟方式合资建厂,远大以技术入股,仅占5%-10%股份,利润方面也只抽取5%-10%。”把技术马上分散出来,是张跃当前的愿望,“制造业不像IT行业,需要把技术牢牢地握在手里,形成垄断,用技术再生技术,而是要让技术迅速产生最大收益,加盟商才有实力扩大产业。”
虽然可建工厂率程度高达93%,但是“自动化程度并不高,还不足五成。”张跃解释,“这是为了让加盟商在初期快速收回投资。中国劳动力很丰富,用过多的自动化手段,对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
实际上,在张跃既往的商业准则中,一直不提倡“快速扩张”。而对于此次违反常态的做法,张跃的解释是:“只有这样才有实力改变现有建筑的格局。我现在不说出来,赚的钱可能更多一些。但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说出来,大家都来做,才能改变现有的建筑格局。”
“建筑使用了世界50%的资源,消耗了世界40%的能源”一直是张跃心头的一大忧患。这也是为何可建刚一起步,就已经被张跃推上了“跑步前进”的节奏。到2011年底,远大计划的可建目标是“300万平方米”。如果得以实现,可建将替代非电中央空调成为远大的主业,至少占比50%。
目前,张跃的可建全球发展目标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成立合资公司100家,实现年建7亿平方米的能力。
华宝证券分析师王行兵也看好可建的前景,“‘十五’期间,钢结构建筑实现每年20%—30%的增长是小意思。”王行兵说,“高层建筑是不适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因为重心往上移对高层建筑而言是非常危险的,而钢结构建筑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且抗震性好,成本低。但是,目前中国的钢结构建筑只有1%左右,而国外的比例已经很高了。所以钢结构建筑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巨额利润
“从股市融来的资金即便再大,也不会觉得开心,因为那不是自己的成就。如果经营不慎亏欠了股民,又会觉得是自己的罪过”,张跃曾以此为由拒绝上市。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过去的远大一直坚守不上市的原则,是因为以非电中央空调为主业的远大,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短期内很难实现快速扩张,而上市则需要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大幅度释放效益。“远大集团非电空调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目前已经达到60%以上”,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国内销中副总经理赵兴元介绍。
在大部分人看来,节能是有经济代价的,或者是以成本增加为先决条件。但是张跃却想展现一个相反的观点:节能恰恰会带来经济利益,带来资源更有效的利用。
“也许以后全世界最富的人就是我。因为我能做全世界最节能、最舒适、最安全的建筑。并且用的是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办法。”虽然张跃自己也承认这是狂言,但他对此依旧兴致蓬勃。
张跃给《英才》记者算了一笔账,用以验证他的言论:“我的购买者,大约可以用低20%的价格,买到与传统建筑同样质量的建筑。同时,可建还可以赚到20%的利润。”如果以同等价格购买同等质量的可建,远大最高可获利“40%”,这也难怪张跃会以“巨额利润”一词形容可建的盈利性。
然而,壮语易言,但做起来却并不轻松。“我们现在其实也很痛苦,想要做到效率很高、质量很好、成本很低,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张跃直言其压力,“在管理上,可建的复杂程度是做非电中央空调的无穷倍。真要做一栋好的建筑,比做10台好的空调还要难。”
远大“很多产品的研发都借助于外力,但可建的开发却几乎不借助外力。”这也是张跃的无奈之举,远大也曾经考察了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工厂化建筑、钢结构建筑,张跃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的开发工程师离实践太远,任何一个小小的发明都要耗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制作、来试验,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有情绪再做这个。只有我们这样的模式,我在这做主导,才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张跃将其控制欲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一吭声,几百名工人,天天不停地做试验,任何一个想法,都可以在24小时之内实现。”
即便如此高效率的团队,可建的研发,也还是消耗了张跃2年的时间。对于研发的资本投入,张跃不愿详谈,他认为“资本是把事情复杂化了。而且把大家的视线转到钱上边去,太俗气了。”不过,按照张跃“每平米500元盈利”的算法,他表示2011年底完成300万平米的建筑就能收回成本。“找回来了。”既是自言自语,也是告诉《英才》记者,“我们还是蛮会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