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迎来危机后的行业兼并重组新时代。”去年新日铁(Nippon Steel)会长三村明夫在来华的一次演讲中说到。彼时,这家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掌门人应该已经在酝酿着下一步的扩张计划。
今年2月3日,日本的新日本制铁公司和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宣布启动合并谈判,双方将设立“合并研究委员会”,就合并方式、持股比例、管理层构成等展开具体磋商,预期在明年10月完成合并。
如果这两家分别排名日本第一和第三位的钢铁企业合并成功,他们的粗钢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位居世界第二。
每当钢铁行业出现大的并购事件,必谈的经典案例就是2006年米塔尔钢铁(Mittal Steel)与安赛乐(Arcelor)的合并,这家钢铁巨头诞生后其2007年钢总产量达1.16亿吨,占世界市场份额比例超过10%,是当时排名世界第二位的新日铁钢产量的三倍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也在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2008年由唐钢集团与邯钢集团牵头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其规模超过宝钢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钢铁企业集团,此后通过兼并重组了十几家小型钢厂,从规模上再次超过新日铁,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
面对不断超越自己的对手,新日铁不得不加快了扩张产能的速度。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不少的产能被闲置,也没能阻止新日铁扩张的步伐。此前很多年,新日铁的产能都保持在3000万吨左右,2010年它的产能达到4000万吨。
“钢铁企业规模大不一定代表强,但不大肯定是不强。”中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周希增认为,钢铁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如果规模小,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力弱,产业链延伸困难,最终导致抗风险能力不强。
联合抗产能过剩
在全球钢铁公司中,安赛乐米塔尔在并购中长袖擅舞,韩国浦项制铁((Posco)擅长成本控制,而新日铁则是一家在研发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钢铁公司。
每年,新日铁都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即使金融危机带来的钢铁业萧条还没有消散之时,新日铁依然宣布计划将2009-2011财年间的研发经费增加至近1400亿日元(约合14.9亿美元),与2006-2008财年相比增加了4%。
混合动力车及风力发电设备等领域所需的钢材,特别是高级钢材,是新日铁研发的重点。新日铁方面曾表示,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钢材的品质方面提高很快,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以保持领先优势。
不追求规模,以质量求生存,曾经是新日铁的发展战略。但是与一些高科技行业不同,钢铁业一些天然的结构缺陷决定了它不太可能仅凭高端路线获得较高的利润。
谁获得定价权,谁就能获得高利润,这是企业界的一条定律。而钢铁业的上游资源由于集中在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手中,成本由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家说了算,钢产品价格却由市场供需决定。再加上钢铁业的集中度一直偏低,更会失去在产业链中的控制力。
同时,钢铁企业固定成本过高,这一点类似航空业,虽然需求会出现淡旺季,但每月都必须摊销固定成本。
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曾说,特钢、汽车板虽然是高端产品,但是由于近三年国内供远大于求,比如宽的汽车板,全国需求量只要150万—200万吨,现在产能却搞到2000万吨都不止,价格自然卖不上去。
米塔尔这家印度的钢铁集团在与安赛乐的合并前已经进行了20多项收购,阿塞洛也是在2002年由欧洲三大钢铁制造商以换股方式合并而成,后改名为安赛乐。
安赛乐米塔尔的合并,使它在优化铁矿石、生产工厂和钢铁产品市场这三者的全球化布局方面跨入一大步;通过自身的全球份额和量级,进而控制全球钢铁产销网络开关、产能,是更高一层的目的。
“由于并购后很快出现金融危机,所以对安赛乐米塔尔是否达到预期的并购效果目前还比较难评判。”周希增说。
产能过剩,钢铁产品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这正是钢铁业的普遍现象。新日铁与住友金属一个在技术方面有优势,一个在海外的网络、资源上有所长,双方如果合并成功,除了产能的扩大,还形成了优势互补。
有预测显示,到2050年,世界钢铁需求将比目前扩大一倍,约为27亿吨,扩大规模将是钢铁企业做强的必经之路。
跨地区兼并重组
由于钢铁产品的运输半径,造成钢铁业更多的是区域性企业而不是全球性企业。而日本本国近些年对钢材需求的低迷,使得日本钢铁企业向外扩张,尤其争夺新兴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
在米塔尔宣布与安赛乐合并后,新日铁迅速与浦项制铁达成协议,双方交叉持股比例提高大约2%,以防止被恶意收购,接着他们又决定联合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并宣布首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日本JFE Holdings和韩国现代制铁(Hyundai Steel),这两家本国排名第二位的钢铁生产商也紧随其后,提出要拓展双方的合作。
为了降低成本,新日铁公司与中国台湾中钢公司达成协议,使用新日铁船公司(新日铁分公司)的货船进行联合运输。去年它还在越南成立了一家生产钢管桩和钢板桩的合资公司,预计今年5月投产,这也是新日铁的首家海外建筑钢生产基地。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新日铁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从35%上升到45%。不过,如何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是包括新日铁、安赛乐米塔尔在内的钢铁巨头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安赛乐米塔尔采用了较为激进的办法,它曾经通过收购在香港上市的东方集团的股份,希望达到控制这家国内民营钢铁企业的目的,但最后受限于国内的政策而被迫放弃。
新日铁则与宝钢、武钢等国内大型钢企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三村明夫曾经说,在跟宝钢合作时,公司内部对技术输出有意见分歧,但有时候需要超越利润短视行径,因为与国际同行保持良好合作是一种无形资产。
进行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是这两年国内钢铁业的主要话题之一。中国国内已经明确提出,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的产能要占全国产能的45%以上。
根据中钢协的消息,去年前十个月,生产粗钢最多的十大钢铁企业集团合计产钢2.4472亿吨,占全国粗钢总量的46.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28个百分点,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了明显提高。
虽然关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国内一直有一些批评声音,认为整合的速度过慢。不过,周希增看来,国内钢铁企业单体规模的成长已经很快了,“如果一家钢铁企业达到一亿吨的产能,它将对物流、人员、地域跨度、管理能力等提出非常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