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方股份,在A股市场是个特例。
同方股份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投资以及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
外界对于清华同方品牌并不陌生,但似乎更多的限于电脑产品。其实,除了P C产业,同方在数字城市、物联网、数字电视、知网、微电子、半导体照明、多媒体、军工、环境共十个产业中已有所建树。可相对目前每股不到30元的股价和总计约为280亿元的市值,同方股份似乎与十驾马车的规模不太相符。
“其实每个老总看自己的公司,都觉得股票被低估了”,同方总裁陆致成对《英才》记者说的淡定又坚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去年创业板的推出,同方控股的子公司“分拆上市”的信号越发明显,此时,同方背后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才得以显现,很多券商预测,同方股份可能迎来一次资本大爆炸。
11月12日,晶源电子发布公告:拟向同方股份、清晶微科技、赵维健等定向发行1.07亿股,收购同方微电子100%的股权。受此利好刺激晶源复盘涨停。实际上,2009年,同方股份即通过增发成为晶源电子第一大股东,此番更像是通过“借壳”将旗下同方微电子“分拆上市”。
10月20日,同方股份参股公司百视通增资6655.96万元,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上海诚贝投资咨询公司、上海联合投资公司等认购,至此,同方股份所持百视通股份被稀释至15.466%,而此番让出第一大股东位置,也被视为百视通在创业板上市的前兆。
通过研究发现,同方的十大产业布局与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暗合,也让外界不得不佩服陆致成当年的战略眼光。
“其实,上市的时机已经晚了”,没想到陆致成会如此回答。“企业在5—10年的时间段里是成长最快的,前三年基本上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规模不够;三到五年开始从亏损到挣钱;五到十年是长的最快的时候。这段时间最好在资本市场上市,但是我们的主要产业都晚了。”
恍然间,99家公司从同方孵化器中诞生、长大,但是,迎来创业板的春风也就这一两年。“我的目标是培养出来一批企业,同时培养出一批高科技企业家,这样我又当回了教授,从教书育人又回归到办企业育人,实际上像教授的回归。”62岁的陆致成似乎从来没有从“教授”的岗位退休过。
但他说,“我不是一个执着的人”。可陆致成曾经在公开场合谈到同方低谷时,甚至几度哽咽。好在,他带领同方熬过来了。其实,对于振兴科技产业之梦,陆致成已执着了20余年。
拟风险投资
1989年,怀揣5万多元课题费的清华大学教授陆致成“下海”了。
陆致成和几位同事组建了清华大学人工环境工程公司,此后连续几年销售收入翻番,1996年成为清华大学校办公司利润第一名。1997年北京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发起设立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人工环境工程公司被合并,并由陆致成出任清华同方的董事和总裁。同年6月25日,清华同方(600100.SH)股票在沪市挂牌交易。
当时的背景是,虽然清华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大学,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换率依然不高,更不用说产业化。这让清华大学的领导和校友都觉得与清华的金字招牌不能匹配。自然而然,上市后的清华同方就挑起了清华大学产业孵化的担子。
多年后,陆致成回忆当时清华同方刚上市的情景:“当年的清华同方很像现在的创业板公司,PE也是100倍,上市当天发行价8.28元,收盘33.9元,日涨幅达到309%。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清华同方在上市不久便提出‘拟风险投资’的概念。”
“从今天来讲,‘拟风险投资’是一个商业模式,相当于一个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它跟一般的孵化器不太一样,同方的商业模式,不仅是提供一些厂房和资金,更是帮助这些企业把科研成果产业化、孵化成企业,这才是同方的价值。”陆致成称。
早期,清华大学有不少课题组都因资金不足而濒临死亡。怎样保住项目最合理,是“买项目”还是“买人才”?不同企业家有不同的回答。当时,陆致成并不相信纯粹的技术贸易,他认为项目和人才都必须过来。恰好清华大学对人才流动的体制比较灵活,清华同方便将很多课题组整体“带土移植”到企业,由课题组的成员来企业做技术骨干和总经理。
当大学课题组融入企业后,变成一个“创新小组”,却不必理会有关企业运行的任何事物,只用潜心研究,经过2-3年历经“从草图到图纸”的变化后,变成独立运行的事业部,团队的业务重心也从技术转向市场和生产,专注于如何做出产业规模,至于资金、税务、行政、人事等琐碎事务也一概交由母公司清华同方打理,经过孵化期之后的事业部获得盈利,便脱离母体变成独立公司。
“同方与风险投资有一个本质的不同,他们是以退出为回报,而我们是以科技产业孵化为目标。这些公司不仅仅是投资,我是有控股权的。它不是一个P E投资为了要挣高科技企业的高附加值、高回报而退出,而是用风险投资的方式去培养一批自己的企业,对于主干企业,我们原则上是不退出,也就是当儿子养的。”陆致成打趣的说。
1996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正是得益于“拟风险投资”模式而被挽救,最终成立同方威视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集装箱检查系统行业的一匹黑马。
其实,正是因为母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同方控股才可能不太追求现金来探索“技术+资本”的孵化器模式。如果仅仅是一个PE基金,终究是要在项目退出之后将资金还给投资人。当然,同方控股则需要更加坚定的拉升价值,以此回馈资本市场的股东。
不盲目搞多元化
同方十大产业,看似纷杂,但在陆致成看来,其实就是二元化:IT和能源环保。
“其实在中国,服务业、农业、生物医药都是很好的投资领域,但是我们基本上没有考虑过那些。尽管也有很多机会,有很多人找,但是目前同方的诉求,一个是要做高科技企业,一个是要做能源和IT方面的领军。”陆致成对《英才》记者称。
事实上,熟悉同方历史的人会发现,曾经清华同方有三驾马车,包括产业、金融、房地产,但是最终放弃了金融和房地产两翼。
其实,同方也走过弯路。1997-2000年,万马奔腾的激进投资政策,让同方陷入产业布局混乱和财务失控的危机中,其股票价格从2000年最高点72元,一路下滑到2006年的6.67元。陆致成意识到,同方要稳健发展,必须聚焦,要控制企业的扩张冲动。
翻开同方的历史年报,2001—2004年,同方的营收从2.9亿元跌至1亿元上下,并持续了三年。
从财务指标看,一方面,要清理和处置过去不良资产;另外,2000年新募集一批资金,新投入的项目以能源环保为重点,但此类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导致前两年的投入期都是亏损。在双重压力下,同方的财报数据一度非常难看。
期间,还经历过一次投资项目的失败。活性炭,至今仍是一个“香饽饽”概念,早在2005-2006年时,便被同方相中。但是,研发了3年、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换来的只是一些厂房、办公楼。“产业方向是对的,但是团队观念不对,3年过后,连规模生产的炉子都没有研发出来,5000万中有3000万种到地上了”,这件事对于陆致成是个很大的触动。
看过如海的投资项目,经历业绩沉浮的陆致成,如今也沉淀下更多心得。
“第一,是选方向,看这个项目是否在我要做的产业方向上,像围棋一样,看是否站在眼位,是否对大局有帮助,是否将来可以成为一条龙,这是最主要的选择。第二,看人,实际上,我们最缺的还是人才,有时是只懂技术不懂管理,有时是只会做市场不懂管理,要看是否有全面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第三,在选择技术和团队时,要判断一下它有没有可能‘拐弯’。”
在回忆起当年对威视“集装箱检查系统”项目的投资时,陆致成称,当时投资3000多万元,对于只有4个亿净资产的同方而言,比例算比较大了。但是,他选中项目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基于集装箱市场的未来前景,而是因为这批团队人员的核心技术是图像处理和自动控制,这些技术其实在IT行业里相当于“万金油”。回顾同方环境公司,从能源公司变成了环境公司,也是因为最早团队出自热能系,能够较好的顺应趋势而转型。
如今,同方控股一盘棋。多元化业务群落在IT和能源环境两个产业方向上,依次延展,形成由该领域核心技术支撑的十余个成熟产业链条。链条内的多个公司互为纵向上下游,链条之间彼此横向呼应,99个“棋子”公司按照链条清晰排布出了同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观布局,关键眼位并已拥有了成熟的核心技术和业务基础。
资本膨胀
经过13年,“拟风险投资模式”在同方一路发展起来。“同方就相当于一个大苗圃,在苗圃里面种了很多树苗。我们每一个产业本部都是其中一棵树,同方希望并要求这些产业本部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一片又一片小树。”
不过,眼看小树逐渐枝繁叶茂,管理的繁冗也随时而来,同方也正在加强横向和纵向的管理,但是,真正的难题在于,对于子公司的进一步扩张或者并购,母公司从资金上开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陆致成坦承已经遇到瓶颈。“1个公司10亿元销售规模,总资产大概也相当,如果是60%-70%负债率,有3亿-4亿净资产,如果是10个公司,我作为母公司还能承受,兄弟姐妹也还算和睦,但你要是每个公司到了20亿元的规模,抢资源的情况会非常严重。因为母公司已经均分不了,或者说,重点很难突出了”。
以同方半导体和照明领域为例,计划上马100亿元的项目,同方股份作为母公司如果投资20亿-30亿元,则占净资产30%,那么,如果同方参股的其他公司也需要30亿元怎么办?显然,同方股份不具备这种能力。于是,子公司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子,去更大的资本平台,完成规模化成长和并购等系列扩张。至此,才能实现真正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大循环。
今年4月,证监会发文允许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同方股份则在4月27日公告,声明公司正在研究相关政策和规定,评估对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领域以及环保、水务、建筑节能等节能减排领域的业务境内外分拆的可行性,并依此拟定相关方案,成为首家做出肯定回应的企业。
湘财证券指出,从创业板IPO过会的公司情况来看,基本上都要满足近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到千万级,最近一个年度的净利润要达到2000万以上。同方旗下同方威视、同方知网、同方环境、易程、哈尔滨水务、百视通技术等上市可能性较大。
2009年,同方股份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达99家,对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占到利润总额的56.48%。显然,近期真正酝酿的同方微电子和百视通,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也正是基于此,多家券商开始密切关注同方股份的分拆上市,并纷纷对其投资价值预测:百视通业务若能成功上市,凭借良好的业绩和牌照的垄断优势,上市以后PE很可能达50-60倍,整体市值可以达到180亿-200亿左右。如保守按上市后进一步摊薄持股10%计算,同方股份所持股权市值大约在18亿-20亿。
参照目前二级市场上互联网及传媒企业的估值状况,知网如上市成功可达到至少60亿-80亿市值,如按摊薄30%计算,公司对应市值在40亿-50亿。
参照目前二级市场高铁相关设备提供商的估值状况,易程如上市成功可达到至少80亿-100亿市值,按摊薄30%计算,同方股份对应市值在50亿-60亿。
同方股份目前拥有哈尔滨水务10%的股权,预计到上市的时候会被摊薄至6%-7%。如果按照2011年增长30%,30倍PE计算,上市后同方持股部分的市值将达到3亿左右。
“如果按照每年分拆及重组借壳上市2-3个子公司的速度,同方两年后手持市值保守也在80亿-100亿元,如果乐观可以达到130亿-150亿元。”长期跟踪调研同方股份的投资界人士谈到。
事实上,对于同方股份而言,以上这些市值并没有乘以同方股份本身的PE,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分拆释放成功,同方股份抛售部分股份所获盈利乘以本身几十倍的市盈率,其市值离千亿规模将只有一步之遥。
未来的产业布局
过去,清华同方被外界了解多半是PC业务,而现在,“去PC化”趋势正在老牌厂商中渐渐显现。
“现在已经不亏损了,但是指望PC赚大钱是不可能的”,长城电脑总裁周庚申曾经对《英才》记者直言,这种感慨并非一家P C厂商而言。如今,联想已经踏上乐phone大冒险的征程,试图掘金移动互联网;而方正更是较为彻底的“剥离”PC业务,将其交给宏碁打理,转型成为投资控股集团。
未来,同方控股是否也会效仿?
“方正卖给别人了,我们就有机会了。既然我们剩下了,就快成王了”,陆致成哈哈一乐。
他的判断是,从产业角度看,计算机产业至少20年不会消失,只不过是产品和服务方式在变化。剩下的竞争就看谁在这个行业里面占有率高,看谁对市场的适应快。
据同方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商用PC部的员工一个月甚至能拿到十几万奖金,但是,在过去,同方PC在商用市场做的并不如消费类市场,正是方正退出给了同方机会。
不过,在陆致成看来,同方P C未来的真正机会,一方面在保密和可信计算,另一方面是P C服务。
从近年频繁的艳照门事件来看,公众对于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应用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更加看中,金山董事长求伯君也曾经告诉《英才》记者,金山软件的很大一部分增值软件就在于数据恢复和加密。
不过,对于同方的PC服务,看似相当于一个客服呼叫中心,但其实并不容易实现,需要非常好的培训和教材,陆致成的目标是,希望同方的P C服务,不仅能帮助解答同方品牌P C的各种问题,还可以服务外包微软等商业巨头。
“其实对于移动互联网,我们认为核心还在于对于各种移动终端的服务,像苹果的成功并不是iphone、ipad多好,而是内容跟上了,其实,我们在2000年就想做这个事情,但是到今天也没有做好,其实是缺乏一个领头人”,陆致成也不无遗憾的称。
不过,同方显然并没有放弃PC的打算,“我们要放弃就剩下联想,太便宜他了”。
事实上,在信息技术产业板块,同方还拥有物联网、硬件、三网融合领域的固有优势,未来云计算、知识网络、数字出版和文化创意产业都是潜在增长点。
对于同方控股的另一大核心领域清洁能源,尤其是谈到节能环保时,陆致成显得非常自信。在节能环保板块,同方的水处理、空气净化、热泵技术、建筑节能已居于国际领先,热网技术稳占国内50%市场占有率,未来将在绿色照明、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等环节加大力度。
陆致成“我们不会做生意”
《英才》:同样包含PC业务,同方从发展战略上,与联想最大不同是什么?
陆致成:从同方发展战略来讲,同方第一步就是技术+资本,就是借助资本市场去做技术,技术和资本市场结合以后帮助科技成果产业孵化。这是我们第一步做的事,这和联想完全不一样,他们走的是“贸工技”路线。
《英才》:同方的投资策略与郭广昌等别的投资型企业有何不同?
陆致成:我们其实对近期的利润、收益不那么敏感,这一点和郭广昌比不了,他能算的精明、赚的多,这一点我们比较弱。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身处行业,懂技术、对产业发展方向会稍微看的远一点、准确一点。不过,有时候方向好,节奏也得好,投早投晚了都不行。
《英才》:同方旗下业务线众多、子公司众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并规避风险?
陆致成:实际上,团队都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有天然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另外团队文化很重要,我们用人和培养人才,最开始就是要让大家认同清华的文化: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再就是公司管理制度要不断创新,产业是竖向的,职能部门是横行的,靠这个矩阵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经济分析会,这是个包含十几项财务指标的全面型预算,不断的让所有管理团队都有一个经济指标的概念,严格按照财务指标来走。
现在财务是集中管理,对总经理充分授权,当然,这也是双刃剑,一般企业恐怕做不了这个,同方因为有清华文化,才敢这么做。从这点来讲,我们还是比较有运气的,能有这么一批人一心一意做事的人。
《英才》:你一般对各业务线的副总提出哪些要求?
陆致成:我总跟管产业的老总讲,你们千万别学我,母公司,我是横着走,你们要学我横着走,你们就完蛋了,你们的资源和起步,都决定了你只能竖着走,你要做深做透,这样同方才能真正做出一流高科技企业的价值。
《英才》:你是一个很自信的人,是这样吗?
陆致成:人都有两面,有自信的一面就有自卑的一面,我这个人不是属于很自信的。
我们底下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格,他们跟我第一次说建议的时候,一定是no,我觉得你这个建议不够好,第二次建议的时候就可以讨论了,第三次的时候同一个建议,基本上就同意了。
《英才》:你认为,你是一个执着的人吗?
陆致成:我这人不是很执着的。你让我退休,我明天就可以走。执着的事,真的没什么,如果感觉不是说大话,那还是想给国家做点事。
《英才》:鉴于同方的科技产业孵化模式,到如今的资本规模,有人曾经说过你做企业不是很精明吗?
陆致成:我一般不能参加真正商务谈判,谁要把我拉去谈判,恐怕我真会先让100万,肯定吃亏的。我这人做生意的时候不想我的利益最大化,有一些事情可能正因为我这个性格,所以能做成的事多。但是正因为这个性格,企业挣钱挣的少,这是事实。遗憾也有,因为我们不会做生意,挣钱挣的很少,其实,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挣更多的钱,但是我们不会挣钱。《英才》:你有过反思和改变吗?
陆致成:我就想少挣点就少挣点吧。
《英才》:中国企业界的老总中,你最欣赏谁?
陆致成:我最佩服的其实是柳传志,但偶像还说不上。佩服他比较长远的战略眼光,他这一点比较厉害,特别对于团队的建设,产业结构的把握,这一点老柳比我强。
《英才》:13年来,同方的产业布局经历过哪些阶段,未来又将改善哪些方面?
陆致成:我们老说是三个五年计划,第一个是技术加资本,第二个发展加合作,第三个品牌化加国际化。其实现在,品牌化、国际化都做的不够。国际化是我最自卑的地方,因为我不会英文,我的英文只会Yes、No。
《英才》:你希望同方品牌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
陆致成:从公司来讲,需要把“清华同方”中的“清华”两字去掉,咱们是打工的,他让去掉就去掉,但是在商标上,在品牌上,我坚持不能把“清华”去掉。清华和同方,合在一起,一代表科技,二代表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