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进行一个“最爱用外部CEO的跨国IT公司”评选,惠普一定名列前茅。从卡莉·菲奥利娜(Carly Fiorina),到马克·赫德(MarkHurd),再到刚刚任命的李艾科(LeoApotheker),惠普的董事会似乎更愿意用外来的和尚念经。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惠普最大竞争对手的IBM,自从成立至今只有一次从公司外部聘请了首席执行官,那就是1993年在IBM陷入低谷之际,任命郭士纳(Louis Gerstner)出任公司CEO。而正是郭士纳,帮助IBM从硬件厂商成功地向软件与IT服务转型。
当赫德因为性骚扰丑闻被迫下台,大家在纷纷猜测惠普内部高管谁有可能接下CE O一职时,原SAP公司的CEO李艾科成为最后人选。宣布这一任命的当天,惠普在盘后交易中下跌3%,市值蒸发40多亿美元。原通用电气CEO韦尔奇也公开批评惠普的董事会,认为他们没有尽到挑选和储备CEO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当李艾科在SAP任CEO时,作为应用软件领域排名前两位的厂商,SAP和Oracle自然免不了一番厮杀。2008年Oracle以74亿美元收购了SUN,走软件与硬件融合之路,李艾科又来到与O r a c l e正面竞争越来越多的惠普。
这就难怪Oracle董事长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不断对惠普的C E O人选一事发表负面观点。其实,在Oracle收购SUN时,IBM曾经与之发生口水战。
如今,IBM和Oracle之间的关系却不断升温,他们不仅达成协议,合作并整合资源,加速Java平台的创新。IBM的CEO彭明盛还公开赞扬甲骨文,认为它提高了现金流和技术投资,埃里森做得很好。
事实上,Oracle、思科等公司都曾是惠普的亲密合作伙伴,但是随着惠普不断地通过并购延长其产品线,增强其在数据、存储、网络、服务等领域的能力,曾经的伙伴也就变成面对面的对手。
李艾科已经明确表示会将软件业作为惠普未来的战略核心,因为“软件业务就相当于胶水,能够把惠普的各部分业务有机整合到一起。”
一场并购风潮已经在硅谷展开,今年以来美国科技界的收购交易总额比去年增长24%,达到500亿美元。虽然有人质疑,认为李艾科没有已被证明的并购整合的能力。不过,当年赫德被选中掌舵惠普时,他不也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NCR公司的CEO吗?
惠普的新冒险能成功吗?
重视数字的赫德
赫德离开了,他就任惠普CEO五年间,交上的是一份看上去非常完美的答卷:惠普第一次超越戴尔,成为全球P C老大;第一次在营业收入上超过IBM,成为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从数字上看,惠普的营业收入增长了50%左右,股价上涨一倍多,平均年利润率达到18%。
赫德已经将惠普塑造成一个更为强大、有竞争力的高科技公司?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彭明盛最近就曾这样批评惠普,“我从来没有担心过一个不投资研发的竞争对手,他们不得不收购,他们没有选择。”
在菲奥莉娜时代,她主导了惠普以250亿美元对康柏的收购,惠普也因此除了自己那历史悠久的研究院外,还拥有了康柏仅次于IBM的DEC研究院。但是,赫德2005年上任后,这位以控制成本著称的C E O就砍掉了惠普实验室的一大批研发项目,公司新产品研发费用的比例也从原来营业收入的9%大幅降低到2%。
相对应的,IBM却在持续地进行大力研发。2009年,I B M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研发,它获得的专利数量超过了包括谷歌、微软、惠普、甲骨文等大公司获得的专利之和。就在惠普进行新旧CEO换任之际,IBM的股价也创出了公司上市95年以来的新高,10月7日报收于每股138.72美元。
“现在IT产业一个明确的趋势就是给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软件、硬件到网络、服务。”Frost& Sullivan高级咨询师陶勤珠告诉《英才》记者,惠普却属于在这条道路上转型比较慢的。
在郭士纳时代,IBM就已经在从一家硬件厂商向软件与服务进行转型,他的继任者彭明盛则更加快了步伐。他自2002年就任以来,IBM在八年间累计斥资200多亿美元完成了100多宗收购,并且彭明盛表示到2015年之前,还计划再斥资200亿美元用于收购。
同时,作为全球最大计算机服务供货商,I B M在重新回归I T业领导地位后,数次引领了市场发展的潮流,从“E-Business OnDemand”(随需应变)到现在的云计算、智慧的地球。
惠普呢?“管理无痕”的赫德最重视的除了数字,还是数字。在这个过程中,赫德表现出他超强的执行力,在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方面他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由于他在任期间取消了惠普多年实行的员工利润共享制度,部分慈善项目和公益项目也被停掉,员工们对他的满意度并不高。
一个CEO,他给一家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与变化,也许需要等他离任一段时间后,再来评判来得更为客观一些。就像当年菲奥莉娜在非议声中离开,现在却有更多的人看到她力主并购康柏的战略眼光。
曾经赢得投资者一片赞扬之声的赫德,他是真的让惠普变成一个赚钱机器,还是说这只是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的短期繁荣?
李艾科的必修课
也许,惠普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现在又是需要一位战略眼光的CEO的时候了。
李艾科的开局似乎就暗示了未来的这条道路比较艰难。由于他出任SAP CEO期间,甲骨文状告SAP侵害其知识产权,李艾科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因此出庭作证。
惠普内部管理层能否平衡过渡也将是一大挑战。此前,曾有消息认为惠普PC业务执行副总裁托德·布拉德利(ToddB r a d l e y)可能会接任赫德。虽然布拉德利掌管着营收额超过420亿美元的P C和设备业务,不过这显然不是惠普最为重视的业务方向。
IDC的一位分析师认为惠普未来作为核心部分的资产面貌将发生整体性的变化。虽然惠普已经收购了3com,EDS,不过陶勤珠认为,与IBM、微软等公司相比,惠普在企业软件领域的弱势还是比较明显,对李艾科的任命正是惠普董事会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强烈信号。
通过收购SUN进入硬件市场的Oracle,已经从一家软件厂商变身为系统厂商,它也早成为了惠普在服务器市场上的直接竞争者。惠普最近以23.5亿美元从戴尔手中抢到存储系统厂商3Par,予以反击。
不仅是IBM、Oracle,戴尔也正在通过收购向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转变。彭博社曾撰文表示,惠普、甲骨文和IBM正在硅谷引领一股并购交易的风潮。在这股风潮的带动下,美国科技界打破了过去十几年的各领域界限。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以合适的价格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将是李艾科的一门必修课,咨询服务、电脑安全和存储等都将是惠普扩张的方向。
短期的业绩压力和战略性的产业布局,这将是李艾科需要很好平衡的关键点。在他正式上任前,惠普进行了业绩展望,预计2011财年营收将达到1315亿—1335亿美元,比本财年增长7%,净利润增长将有可能达到14%,这些数字都超过了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惠普董事会这次会赌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