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恒天然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作为新西兰最大的跨国公司、世界上第六大的乳品巨头,曾持有三鹿集团43%股权的恒天然在华似乎一直“默默无闻”。
然而,“三聚氰胺”丑闻带来的“廉价”曝光率不是恒天然想要的广告方式。三鹿原本被恒天然视为其投资中国的“先锋”,最后却意想不到地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始料未及的三鹿破产,也意味着恒天然8.64亿元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对于年营业额超过80亿美元的恒天然来说,8.64亿人民币的损失在财务上的影响或许并不算什么,但它却令恒天然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华的发展战略。
恒天然的在华战略到底哪里出错了?反思了整整一年,恒天然中国董事总经理菲利普·特纳于今年2月高调地带来了恒天然中国的新计划——在河北省新建两个牧场。
当《英才》记者问特纳,恒天然从投资三鹿的失败中学到了什么,特纳提到了掌握合资企业控制权的重要性。所以,恒天然此次新建牧场时就将对牧场的绝对控制权作为前提条件。
不轻易下手的“玩家”
恒天然面对的情景好像是一个外国人对着一盘香喷喷的中国菜,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筷子。
我们很难相信恒天然投资三鹿的颗粒无收是源于其对中国乳品市场的“绝对陌生”。
恒天然与中国的渊源则更是可以追溯到1972年中国与新西兰刚刚建交的时候,当时中国就派代表团访问了新西兰乳品局(恒天然的前身之一),也是从那时起恒天然就开始为中国市场提供婴幼儿配方粉。
20年来,在中国乳品市场上,恒天然是一位耐得住寂寞、不轻易下手的“玩家”。在1993年中国乳业第一轮投资拉开序幕时,国际乳业巨头卡夫、帕玛拉特等都纷纷带着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前来大施拳脚,而恒天然却选择隔岸观火,不为所动。恒天然的袖手旁观策略被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卡夫、帕玛拉特都没有在这一轮投资中获得成功。
国外乳业巨头挫败的同时,中国本土的乳品企业却如雨后春笋般地得以迅速崛起。但是恒天然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乳品企业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自己却依旧没有准备好如何与中国本土的乳品企业展开正面的交锋,它将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上游,为本土的乳品企业提供原料乳粉。在中国进口的奶粉中,有70%来自新西兰,而其中的60%是由恒天然提供的。
然而,进口只占据了中国乳品市场10%的份额,随着中国乳业市场规模持续地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扩大,恒天然再也找不出仅仅满足于进口商角色的理由了。恒天然的业务主要有四大块:牧场、原料粉进出口业务、餐饮业务、消费乳品业务,四大业务贯彻了整条乳品产业链,它希望在中国也能有一个“从奶牛到消费者”的全产业链计划。2000年,恒天然终于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中国。在考察了伊利、蒙牛等中国的国内乳品企业之后,恒天然最终选择了以加工奶粉见长的三鹿。在与三鹿的合作过程中,恒天然也延续着其一贯的谨慎风格,其投资三鹿的谈判整整花了5年时间。
根据合作方案,恒天然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在三鹿集团董事会的七个席位中占有三个席位,却只派了一位财务代表参与管理。
投资三鹿的失败表明,尽管恒天然在乳品深加工方面经验丰富,但仅凭参股的方式很难将自身的优势贯彻到合作企业中去。而且,“三聚氰胺”事件也再一次向恒天然警示了中国乳业市场的复杂性。
但投资三鹿的失败并没有改变恒天然对中国市场的正面看法。“中国目前是一个非常活跃、有潜力的市场。”特纳对《英才》记者说道,恒天然预测中国将在未来3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品市场。恒天然面对的情景好像是一个外国人对着一盘香喷喷的中国菜,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筷子。
跟蒙牛、伊利抢地盘?
恒天然依旧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中国乳业市场上的真正领导者之一。
既然中国乳品市场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一次“小小的”失败根本不可能阻挡恒天然投资中国的决心。只是三鹿之后,恒天然亟需为自己找到一条扎根中国的新路子。
正如其CEO安德鲁·费瑞尔(AndrewFerrier)曾向媒体坦白的,新西兰鲜奶生产正在放慢,且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而中国则被选为了恒天然在新西兰之外最优先发展的市场。
事实上,恒天然加快了对华投资的脚步。与第一次投资中国整整考察了10年、谈判了5年相比,恒天然这一次的牧场新建计划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便得以高调出炉。
恒天然依旧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中国乳业市场上的真正领导者之一。特纳向《英才》记者表示:“我们非常愿意在中国建立一条从奶牛到消费者的产业链”,但这又谈何容易?国海证券乳业分析师刘金沪分析,“中国乳业品牌和渠道大局已定,恒天然若想跟蒙牛、伊利抢地盘不是找死吗?”
不过,恒天然从唐山汉沽牧场的成功运营中获得了灵感。汉沽牧场是恒天然与三鹿在2007年4月共同投资建造的,投资额为3000万美元,两者分别持有股权85%和15%。在三鹿破产之后,其所持有的15%股权于2009年5月8日被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首农集团)以拍卖的方式拍得,而首农集团则是三元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所以,虽然在投资三鹿一役中被狠狠摔了一跤,但正是这一跤让恒天然清楚地看到,尽管中国乳业市场竞争激烈,安全、高质量的牛奶在中国却依旧是供不应求的。消费者正在慢慢地觉醒,越来越在乎自己所喝的牛奶是否安全、是否营养。而恒天然正是要为高端牛奶提供高质量的奶源。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大家都知道奶源的重要性了,甚至是决胜的一环。”刘金沪向《英才》记者表示,“恒天然进入牧场是很对的,不管是谁,以后没有牧场就没戏。恒天然只有先把奶源做好,以后还有一定的空间,因为实在不行还可以把奶源作为资本讨价还价,如果连这个也没有,人家说把它消灭就灭了。”
恒天然拟将计划新建的两个牧场均落户河北省,这样便于与原来的汉沽牧场形成一个牧场群,以取得管理方面(如运输、饲料采购)的高效性。这两个牧场大小上与汉沽牧场相当,汉沽牧场目前有3300头奶牛,占地约35公顷。特纳同时也表示,河北省并非恒天然牧场计划的唯一区域,未来恒天然或考虑在其他地区投资建立牧场。
特纳认为“中国牧场将面临一场革命”。凭借自己在牧场管理方面的领先储备(包括管理、经验、技术知识),恒天然正跃跃欲试地成为中国牧场革命的积极分子。但刘金沪对此并不以为然,“大家都知道奶源的重要性之后,外资不做,内资也会做。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的牧场都做得很不错,恒天然才刚刚起步,对国内奶源影响很小,奶源绝大部分在民族资本手里掌握着。”
恒天然已深谙中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古谚,遂将其中国战略的实现方式描述为“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除了牧场业务之外,恒天然在其它业务方面依旧极力避免与本土的乳品企业展开正面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