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连续数周的钢价反弹,大量中小钢企似乎预感到了“春天”即将到来——大量停产、限产的企业纷纷复产,蛰伏的产能再次得到了释放。中国钢铁协会会长、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给出的数据是:1月、2月粗钢日均产量分别高达132万吨、142万吨,2月的数据折合成年产量将高达5.2亿吨。
但随之的反转,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业内的一致观点:产能过剩,需求低迷——这不是“乍暖还寒”的迹象,而是长期低迷的开始。
另一方面,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经过连续几年的疯长,依然高企。用邓崎琳的话说,“已经涨成了天价,这个价格失去了理性和商品实际价值。”
钢铁行业将何去何从?它上承煤炭、电力等重要资源行业,下启房地产、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也反映着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政府不会坐视不管,钢企大佬也不会坐以待毙,而钢企整合被各方视为必走的出路。
2009年3月1日,宝钢以20.214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取得了宁波钢铁56.15%的控股权,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持股43.85%,退居为第二大股东。此次重组后,宁波钢铁公司还将增资扩股,之后,杭钢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降至34%。加上此前如邯钢、唐钢重组成河北钢铁等地方钢企联合重组,中国钢铁业整合盛宴刚刚拉开序幕。
过剩 产能之殇
巨大的产能不断释放,可钢材市场的萎靡却进一步恶化。
产量高速增长势头在2008年戛然而止:全年产量5亿吨,仅比2007年增长2.2%。
但2008年中国对钢铁工业的投资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热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9年第一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公布,2008年炼钢产能达6.6亿吨,过剩1.6亿吨左右。
巨大的产能不断释放,可钢材市场的萎靡却进一步恶化。邓崎琳对此的担忧表达的颇为直接,1月、2月市场行情略有好转,部分钢企就纷纷增产,“只会让钢材市场更加恶化,中国的钢铁行业形势严峻。”
邓的担忧不无道理:经历了9周的上涨,国内钢价从2月第二周开始连续下跌,仅仅三周时间,钢价便重返去年11月的水平。悲观情绪再度弥漫钢铁市场。
不难发现,钢价反弹只能昙花一现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在金融危机面前,建筑、汽车制造在乖乖地放缓了脚步,市场对钢材的需求萎靡也就毫不奇怪了。
据“我的钢铁”的数据统计,2008年钢铁消费增速为5%。这是在GDP实现9%的增速、固定资产名义投资增长27%的条件下实现的。
如果2009年GDP实现8%的增速,根据钢铁消费增速与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历史关系分析,“我的钢铁”资讯总监、知名钢铁专家徐向春预计2009年中国钢铁消费增速为3%,也就是说比2008年钢材消费量仅增加约1300万吨。
中钢协的预计更为保守。即使考虑到4万亿投资刺激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利好因素,中钢协在一份行业报告中预计中国2009年钢材消费量约4.3亿吨。
可怕的是钢材需求减少是一个全球现象。钢铁行业研究机构的一致预测是:2009年全球钢材需求下降10%以上。在中国钢材主要出口目的国家中,韩国需求预计下降9.5%,美国下降11%。日本官方数据显示,日本2009年一季度钢铁需求同比降低31.6%,为39年来的最低点。
而占世界钢铁产能近半的中国钢铁行业有着强烈的外部依赖性。去年11月,出口出现了近7年来的首次下降。
按照2008年四季度出口形势,2009年出口数量可能降至4000万吨,比2008年减少约2300万吨。
除了海外市场需求减少,中国钢铁出口还受到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各国对本国行业的保护也逐渐明朗。印度对中国热轧钢进行反倾销调查,印尼对中国中厚板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对中国含硼中板进行反规避调查,欧盟对中国非合金焊管征收反倾销税,拉美钢铁协会呼吁对中国钢材采取市场保护措施。
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税率的连续下调,也削弱了中国钢材竞争力,甚至可能导致国际市场的钢材倒流国内市场。
整合 政策援手
政企双方的观点趋于一致: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要义在于钢企整合,加强行业集中度。
与需求不足相对应的产能过剩,是中国钢铁业的矛盾焦点。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需求随着4万亿基建项目的启动而回暖,钢铁业恐怕也会陷入“涨价—复产—跌价—减产—再涨价”的循环。
问题怎样解决,钢企大佬在想,政府也在想。
政企双方的观点趋于一致: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要义在于钢企整合,加强行业集中度。
大型钢企会有更为强烈的行业宏观意识,即使年初市场出现回暖,“因为我们意识到,供需矛盾本来就很尖锐,再进一步扩产情况会更严重。”邓崎琳介绍鞍钢、宝钢、武钢三大企业都没有扩产:武钢停了2座高炉,鞍钢和宝钢都分别停了1座高炉。
邓崎琳强调,根据市场情况,武汉钢铁集团今年计划减产15%-20%。
这一点政府也看到了,在《钢铁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钢企重组并购、加强行业集中度。
业界也给出了预期:随着未来细则的推出和条例的落实,“产能过剩”这一顽疾将逐渐被根除。
整合带来的不仅是产能问题的解决。“重组兼并,实际上就是整合、整顿、整理的过程,把差的落后的淘汰掉,再组建新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集团。”邓崎琳说。
按照邓的观点,钢铁企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很多小型钢企起来的时候势头很猛,倒下的时候也很快。”
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体现在高品质钢材身上,而这一点需要技术、管理的底蕴,“在行情好的时候勉强上马的企业,生产一般的钢材还可以,但是高品质的钢材他们根本做不到。”邓崎琳介绍,仅硅钢片武钢就研发了30多年。
中国钢铁行业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铁矿石价格非理性的疯长。从邓的角度来看,“从2005年开始,铁矿石一直在涨价,2005年涨了71.5%,2006年涨了9.5%,2007年涨了19.5%,2008年涨了70%以上,完全脱离了商品本身的价值,根本没有理性。”
按照邓的介绍,1.6吨铁矿石炼1吨钢,中国高达6亿吨的产能有50%的铁矿石需要进口。这给中国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样的长协价格让人怎么受得了,”邓直言,“我们正在千方百计制止这种行为。”
当然更为理想的状态是钢企拥有自己的矿山或矿山股份,邓崎琳表示武钢正在做这方面的资源开发,“不仅仅在国内找,也在国外找。”
(本刊记者薛瑞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