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科锐和国内某大型IT用品生产商L公司进行了接触。经过4个月的沟通,L公司经过成本核算和业绩审核,被科锐成功说服,同意购买其“招聘流程外包”服务,由科锐为其打包招聘中、低端人才,每年有500人以上。
招聘流程外包(英文简称RPO),是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之一,也是人力资源外包的一个分支。目前,常见的人力资源代理服务,有福利薪酬外包、培训外包以及诞生时间并不长的招聘流程外包等。
世界上的RPO服务于10年前诞生于代理服务最发达的美国。而成立于1996年的科锐咨询公司,于2004年在国内第一个试水为企业提供大规模的打包招聘服务。
科锐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是在第一波互联网大潮中。2000年,他们开办了科锐人才网。其招聘网站的业务开展得比现在的51Job还要早,同一年,他们还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收购了一家网络公司。招聘网站业务为公司带来了声誉,科锐人才网和当时的中华英才网、招聘网(后来的智联招聘)位列全国三大人才招聘网站。但当时尚不成熟的互联网环境,使得招聘网站的利润十分微薄,科锐的招聘网站业务只能靠猎头业务养着。
于是,自创业以来,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的科锐,第一个拐点到来了。是豪赌未来双线作战,还是知难而退实用主义?
高勇选择了后者。他向《英才》记者解释,这样做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他自己并不是一个互联网专家。而且,“(不得不)放弃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融到钱。”高勇向《英才》记者坦承。
融到钱的招聘网站,利用广告轰炸,迅速和科锐拉开了距离。
高勇的放弃,却为科锐在日后RPO细分市场的中国率先发力打下了基础。
2003年的一天,强生公司的高管和高勇坐在一起聊天。科锐曾为强生提供过几次猎头服务。强生高管向高勇抱怨,公司人事部门招聘中、低层人才时的效率不高,并半开玩笑地说如果科锐也能帮他们找到中低端人才就好了。
对方随口说的这句话引起了高勇的注意,他立刻展开了调查和规划,最后,强生果真成就了科锐RPO的第一单。
经过调研和实践后,2004年上半年,科锐决定在中国提出RPO概念,这个新概念引起了许多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注意。
在RPO诞生的十几年间,全球已经出现了十多家这一领域的上市公司,其中几家还是世界500强公司。而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涵盖三个部分的业务:猎头、招聘外包和短期雇员,科锐的业务布局和他们十分类似。
高勇表示,目前科锐的客户80%以上都是外资企业,由于这将面临登陆内地的外资RPO的严峻挑战,2008年,科锐开展了C50战略计划,即开拓50家中国民营企业客户。但高勇表示,国内客户采购RPO服务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2008年5月,一向低调的科锐公司获得了来自年初刚成立的经纬创投(Matrix)中国基金400万美元的投资。Matrix投资合伙人万浩基向《英才》记者介绍,在一次偶然的咨询合作中,他们了解到了科锐的RPO业务,Matrix团队十分看好这一在国内新兴的业务,计划帮助科锐未来上市。
“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是必然的趋势。我希望科锐可以有效地推动这一进程。”高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