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业
英才调查
帅位之变
肖鸿扬 日期:
2005-01-03
浏览次数:
635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2004年的帅位之变是他们受世人热力关注的聚焦点。
不过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大型国企、跨国公司还是民营企业里的经理人;也无论是内部人员调动,换届选举,还是跳槽或辞职,只要进入了媒体的视线,统统都被以“下课”论处。
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国企强人的嬗位风潮。其代表人物则是7月间的长虹新帅赵勇,他接替倪润峰执掌长虹,并迅速推行新政令长虹进入了“后倪润峰时代”。
8月,原南航、国航、东航三位掌门颜志卿、王开元和叶毅干退休,代之以刘绍勇、李家祥和李丰华。
而跟倪润峰一样,长城集团的王之和三九集团的赵新先,这些声名显赫、辉煌一时的国企强人都已不复在位,相继退出了自己的企业舞台。因而被媒体称为一代国企强人上演“集体谢幕”。
与之相比较,在华跨国公司的高层变动,同样掀起热浪滚滚,吸引眼球无数。
2月,微软中国总裁唐骏辞职,转投本土企业盛大网络,震动业界。而执盛大网络总裁帅印之后,唐骏本人收获了260多万股的股票期权,成为中国身价最高的职业经理人。
不过与唐骏的选择不同,曾以年薪500万元受聘于用友总裁的何经华则是反其道而行,辞职之后,加入从事数据库业务的Sieble公司,又重新回到跨国公司的轨道上来。
并不是所有的跨国公司经理人都如唐骏这般风光的,至少前甲骨文大中华区总经理陆纯初、前CA中国公司总经理吴沛殷的运气就没那么好,而前朗讯中国总裁戚道协就干脆于4月7日被公司解雇,以涉嫌贿赂的名义遭到总部的唾弃。
在众多跨国公司试水中国的道路上,既有权力斗争,亦有亚太区和中国区之前的不协调,等等原因导致新人换旧人场景一再重演。换帅原因已经属于过去,重要的是,在人事变动中,跨国公司们需要更明确的中国市场方向,以及实实在在的业绩。
本土的企业又怎么样呢?
苏强曾信誓旦旦,“希望通过5—10年,把华晨汽车发展成为国内主要的汽车集团。”其言犹在耳,无奈物是人已非。12月9日,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苏强离职。随着他淡出华晨的核心权力层,华晨终于彻底摆脱了仰融的阴影。
与苏强相类似的是,11月29日南汽集团宣布终止了与孙勇的聘任合同。再之前,则还有微笑着离开北京现代的郭谦和带着失意离开华泰的张才林,不知道他们面对自己新的东家,未来的一年里如何再展宏图?
曾有人总结道,如今中国的经济不再是能人经济,因一个人的盛而成,因一个人的衰而败。2004年,像是职业经理人的离职“旋涡”。“旋涡”之中能走出去的经理人,面临的或许是另一片海阔天空;而深陷其中者,则注定被历史所沉沦。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