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业
英才调查
联想还行不行?
本刊记者·朱雪尘 日期:
2004-06-02
浏览次数:
567
中国1000大工业企业排名第50名 效率手段:裁员
摆在杨元庆面前的已经不是一个树枝,而是一堵墙。
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令牌的第一天,人们便对他充满期待:
他被称为少帅,他打下了联想的PC江山,他的实干令众人刮目相看。
三年后,他遇到了联想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杨元庆掌权三年,三年营业收入增长20%,平均每年不到7%,被称为业界旗帜的联想增长速度甚至跑不过中国的GDP大势,联想进入成立以来增长最为缓慢的时期。
2004年3月,联想被迫大规模裁员,官方报告此次裁员数字为5%,但有人怀疑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各种非常消息不胫而走,20%成为了网上最广为流传的数字。当日,联想股价大跌5.69%,以2.9港元报收。
裁员遭到普遍质疑,人们在问:联想还行不行?
被开一日
罗某是他所在联想事业部中最后一个被叫去谈话的人。
当事业部总经理走进办公室叫他的名字时,所有人的目光“唰”的一下全部聚焦到罗身上。没有人会想到,这位理论上总经理的继任者会被“开”。在当时悲凉的气氛中,那些没有被叫去谈话的人心头更是一紧。
这一幕其实早已在罗的脑海里提前预演了无数次,但到了节骨眼,他的眼眶还是湿了,可表面上,他的嘴角依然挂着惨淡的微笑。
一个月前,罗就已经知道裁员的消息,甚至还参与了部门裁员名单的制定。谁也不会想到,他会特意要求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可以不走,在联想,他还有很多关联利益。
“联想的股票4元以上时,每涨1元,我都可以得到100万,但我想以后这几年,我可以挣出这些钱。”罗显然对联想未来几年的发展不再抱有信心。
离开之前,罗连续几周失眠,毕竟这是他人生最大的一次鹿诀择,但他没有和别人商量,甚至没有和自己当大学教师的妻子商量。
或许失眠的不只罗一人,因为这次裁员对于杨元庆乃至整个联想,都是最重要的一次抉择。
操刀的依然是杨元庆
十年前,联想也遇到了一道“坎儿”。
1990年国家取消了高科技产品进出口许可证制度,联想们与跨国公司在没有国家保护的情况下直接交锋。不少国内厂商在国际品牌的冲击下纷纷转向合资或者停产,联想PC的市场份额也一度跌到百分之几。
可那时走出来一个杨元庆,身后背着一把“刀”。
杨元庆以一个中层干部的身份上书公司管理层,获准成立独立的事业部。当年杨元庆的第一刀也是裁员:把300多人的队伍,精简到125人,销售系统的100多人只留下了“十八棵青松”,这一刀把枝枝节节都砍去,砍出了微机事业部的大模样。
十年后,同样遇到“坎”,走出来操“刀”的依然是杨元庆。
联想裁员之后,网上曾以几何级数拷贝着一篇文章,题目是:《联想员工亲历联想大裁员:公司不是家!》,里面写道:
“今天就是面谈日。进去的人,领导首先肯定他过去的成绩,解释战略裁员的意思,然后告知支付的补偿金数额,递上所有已经办好的材料,让他在解除劳动关系合同上签字。平均每个人20分钟。……被裁的员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在面谈之前,他们的一切手续公司都已经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室的同时,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当他们知道消息以后,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离开公司。” 罗告诉记者,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与他级别相当的研究院的领导。
联想缺少有“反骨”的人
若干个难以确定是否胎死腹中的项目加起来让杨元庆失去了耐心。三年增长20%,更令他失去了在投资者面前解释的颜面。杨元庆只有背水一战。
但这次变革在罗的眼中却准备得并不充分:
“如果是一个准备充分的变革,一定要和大家有一个沟通。可现在,变成了当初创业时,我杨元庆说什么,你们去办。当然这也符合他的做事风格,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换了杨元庆,再来一位CEO,也会选择这么做,但是杨元庆的裁员似乎有些孤注一掷:“联想已经放弃了服务器里面企业级的产品,这是一个信号,联想已经把目标锁定在低端的电子消费品。”
杨元庆要把所有精力投入当年造就联想的低端产品,但联想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联想,当初的300人,现在也已经变成了10000多人,产品也不再只有PC一种,于是,摆在杨元庆面前的已经不是一个树枝,而是一堵墙。
在联想内部,分为5个层级,最高级只有杨元庆一人,第二层级是副总叫做VP,下面是各事业部经理,再下面就是总监和员工。
罗告诉记者:联想的VP大都是和杨元庆打下PC江山的那批人,但是做PC与做服务器、做网站,却不可同日而语。
“FM365的老总,正是和杨元庆一起打天下的第一任Market总经理。可是,网站做得怎么样?烧了几个亿,最后网站倒了,人家还是VP,现在接管了一个大区的市场。”罗说这仅仅是一个例子。
赏罚不明,念旧情,直接结果就是导致联想的VP们缺乏进取精神,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在联想有上千个百万富翁,这里面不能排除有几十个关键的人,恰恰是这些关键的人,没能把事情搞好。创业的时候,老板想清楚了,你就去干,干好了就行了,杨元庆手下都是这种执行能力很强的人。但是,当你独当一面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模式依然是:老板叫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你不说我就不敢做事情,杨元庆手下缺乏有‘反骨’的人。”
罗把以上这些归结为两个字——“唯上”。
“虎狼之师扯淡”?
与“唯上”相对应的便是“唯下”,更准确地说就是“唯亲”。
此次联想裁员,如罗这种级别的人离开并不多,除他之外只有6人。“更多的是干活的人,领导下去的并不多。”他告诉记者“如果一个VP不要工资,那就可以养活几十甚至上百人”。
“企业文化是什么?就是你们这些人的价值取向,这会决定企业的风气文化和所有的东西,虎狼之师,扯淡,文化靠你说嘛?靠你想吗?”罗挥舞着桌上的绿茶瓶子,把桌子敲得咚咚响。
罗告诉记者,在联想新大楼落成的时候,停车区特设了总裁停车区,意思是非总裁室的人不能停车。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最后被迫取消。
“柳总做公司的时候,他没有说文化的事情,他营造的氛围是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知道这些人都是高智商、高学历的人,联想需要一种家的文化把他们融合起来。可现在这些管理层,给人传递的信息中,封建社会本质的东西出来了,我和你不一样,我挣大钱,我开大奔,我坐的办公室是封闭区,动不动不许别人进来。如果我是打工的,那么企业生死和我没有关系。我哪里还有什么积极性?”
罗又开始用绿茶瓶用力地敲着桌子,“如果你能站出来,充满信心地说:我自降工资,三年不领工资,三年之后做成我再来补。如果你敢,只要你说这句话,同志们愿意干的,都降一半工资,我们一起帮你把难关度过。现在却整天说《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联想的死穴
“华为以营业额的10%投在技术上,联想一年才投入3%左右。”可能是做技术出身的原因,罗最关注的是联想有没有核心技术。
“其次,联想一直在做低端的、标准的、大批量的、服务简单的产品,可是这些一到企业级产品就不灵光了。联想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你打标准化,就要打规模,零售业有沃尔玛,PC有戴尔,这个行业都只有老大没有老二。”罗认为规模不足,是造成联想今天被动局面的第二个死穴。
“在1998年,联想状态最好的时候,他没有走出去,关起门来和人家斗,背水一战,技术上也没有优势,以前就是宣传产品抢钱。抢到钱的时候,也没有回报到技术上去投入,融了很多钱,都在其他产业上做贡献了,比如房地产。”对于投资泛多元化,罗感慨良多。
杨元庆的棋,下得似乎很明:裁员之后,轻装上阵,瞄准大众消费类电子产品,同时抢占国际市场。
可是,在自己门口还会被戴尔“欺负”的联想,到了外面是否就安然无恙?
危机时刻,联想大举裁员,本意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却令内部各种利益冲突交织错杂:究竟裁员是减去负累,让联想的心脏跳的更加有力,还是反而让人人自危,民心大失,身在曹营心在汉?削去企业级产品,是为了更加专注精力,还是迫于技术的无奈?杨氏“打工文化”挑战柳氏“家庭文化”,联想到底是不是“家”,哪个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这一连串的问题只能靠联想以后的业绩来回答。
律师点评
想裁人没那么简单
口述·张蔚民律师/整理·本刊记者 朱雪尘
现在,裁员已经成为了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手段之一,而联想裁员令人们对于裁员的规范性给予不少质疑。其实现代企业裁员,从1994年颁布《劳动法》以来便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如果不在意法律规定或者是法盲的话,往往会认为给钱就行,其实被裁人在很多地方都吃了亏。
不是什么情况都能裁人
《劳动法》对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作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
这条规定首先规范了企业裁员要有正当的理由,裁员必须在“法定整顿期间”或“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但是现在很多企业把裁员作为改善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裁员远离法定时间。
应提前30天通知
现在企业看重用人自主权,同时也随之以为有裁人的自主权,辞退员工时往往仅仅给予员工一定经济补偿就了事,但经济补偿并非法律本身所规定的全部内涵。
在《劳动法》中规定:“企业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对于这个规定,现在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企业在裁员的时候,往往考虑到如果提前通知,可能会引发人心浮动或者破坏性行为,而采取突然行动的办法,在裁员当日或者前数小时通知被裁者。
所以,很多时候,被裁者见到的合同是一种标准化的模版,被裁者只有最后签字的权力,而没有改变文本的权力,裁员的情景往往是“领导谈完话后,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文本给被裁者,同时说道:你在上面签个字吧。”但是这种模版都写明“一个月前的某日通知了被裁者”,软弱的员工就会吃了哑巴亏,如果问起这句话,很多企业还会告诉被裁者:“公司会多补给你一个月的工资”,其实,被裁者可以根据《劳动法》规定拒绝接受被裁员,因为在《劳动法》中还规定裁员过程中公司应“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签订劳动合同时就要长远考虑
中国现实情况下,被裁者和公司两者之间,往往是被裁者处于劣势,这不仅因为被裁者因为生计没有富余的金钱和时间与公司打官司,同时也因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注意保护自己。特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更应该注意附加条款的签订,比如说明:如果公司进行裁员,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经济补偿等带有自我保护性质的条款,不要因为与公司的感情因素而为自己日后留下隐患。
(张蔚民E-mail:weiminrisheng@163.com)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