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业
英才调查

四大困惑缠绕财经媒体

文·潘燕辉 日期: 2004-04-02 浏览次数: 1014
   

2003年底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版,掀起了新一阵的财经媒体热潮,几乎在同时,《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都推出了自己的新媒体计划,而中国台湾的《商业周刊》、《天下》杂志,美国的《福布斯》等大型财经媒体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步伐。以现在的发展看来,如果没有意外,2004年应该是一个“财经媒体年”,众多新的财经媒体将涌入,老资格的财经媒体要么取得更大的发展,要么被新入场者压制。在众多资金涌入财经媒体的同时,中国财经媒体的困惑甚至越来越大。

 

读者之惑

在很多媒体的宣传手册上,你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话语:我们定位于企业的决策者,他们是社会最顶尖的精英。很多财经媒体的负责人以此为荣,但作为一本刊物的普通编辑记者,谁能做出让经过二三十年奋斗的企业老总满意的文章?如果你不能让读者有收获,读者为什么要买你的杂志?我们不能让老板满意,但得让想成为老板的人满意。

 

主流之惑

第一个做斗士的人,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他通过揭露黑暗的一面给人们带来光明。但是在目前的财经媒体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做斗士,纷纷以揭黑幕为主要的报道方向,一些媒体记者见面问话就是:最近有没有猛料?这个猛料,就是指黑幕事件。如此这般下去,当揭黑幕被视做一种成功的技巧时,斗士已经与无赖画了等号。当揭黑幕、挖奇闻成为“主流”财经媒体报道时,我们的财经媒体记者和狗仔队有什么区别?阅读财经媒体的人大多是成长中的精英阶层,那么铺天盖地的揭黑幕似的报道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我们和以前有什么变化?

 

发行之惑

发行量,一向是财经媒体的软肋。根据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公司提供的零售监测报告,大部分财经杂志在市场上的零售量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地步,个别杂志的实销量甚至不到5000份。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发行”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作为救命稻草。一些媒体开始用读者群档次来取代发行量,但一份发行量只有几千份的媒体,怎么有资格谈有效发行?怎么可能有影响力?怎么可能让广告投放获得回报?而这种情况的造成,一个是由于市场不成熟,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财经媒体没有深入分析读者的需求,在内容、定价、发行等方面不能适应读者。

 

报道之惑

曾有人说:中国真正能做财经报道的记者不超过20个人。这句话听来很有道理,因为财经方面的专业要求的确很高。但这句话本身也带来一种问题,就是记者专家化。记者的本职工作,是发现读者的问题,用客观公正的方式找来答案交给读者。记者本身没有必要成为专家,他们的工作在于“找到真正的专家”。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大部分媒体人都习惯了“把自己的东西写给别人看”,至于别人想看什么,爱看什么,则“不关我事”。在这种情况下,财经报道怎么可能适合读者的口味?即使记者真正成为专家,也不能让读者就此接受你的媒体。

有人说“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但是在中国,目前恐怕说“财经媒体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更为贴切。不过财经媒体想要成为真正的晴雨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本文作者系《世纪华文》高级顾问)

 

报纸

 

1《中国证券报》

总编:陈乃进

创办时间:199210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以证券为“招牌菜”,吸引广大股民及证券从业者的眼球。

这份在全国的炒股热潮中诞生的报纸,以证券、金融报道为中心,以投资者、政府官员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的人士,及证券业从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学者等为目标读者群。因为其清晰的读者定位,背靠新华社的资源和权威性,以及国内各家企业上市的冲动,在全国金融证券类报刊中拥有良好的声誉。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体制的陈旧,使这份报纸缺少了些许活力。

 

2《南方都市报》

总编:程益中

创办时间:1997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试图成为主流报纸的自觉和激情。

面向市民阶层,又避免流于庸俗,有着专业主义理想和自觉。近年来,他们提出“从强大走向伟大”。对孙志刚等一系列事件的报道,使它成为媒体焦点。前不久诞生《新京报》则是他们扩张的一种方式。

 

3《经济日报》

总编:冯并

创办时间:1983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这家财经界重量级党报50天内两次改版。

股市工作日是五天,这份报纸真正称得上是财经的自然是周五刊。因为它要跟资本市场碰合。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日报》经常出现“变调”新闻——某某部的新闻发言人纠正某一条经济新闻。这更加固了它的权威性。

 

4《环球时报》

总编:何崇元

创办时间:19931月。原名《环球文萃》,19971月改名《环球时报》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中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国际新闻周报。

33个国家派有常驻记者,实力雄厚。国际新闻报道权威、翔实、深度。自1996年以来,已有不少独家报道相继被美国《华盛顿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日本《朝日新闻》等各国权威大报转引或介绍。只是环球风云变幻,奈何纸短。

 

5《中华工商时报》

总编:黄文夫

创办时间:1989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为工商界参政议政提供舆论阵地。

关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及时准确地报道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新闻;提供独到权威的市场分析和经济趋势预测;沟通工商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行业或同业内企业间的关系,企业内劳资间的关系;促进中国工商界与海外工商界的关系。

 

6《今晚报》

总编:贾长华

创办时间:19847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天津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关注今日新闻。强调首发新闻、独发新闻及深度新闻是其最大卖点。近日,其开放姿态愈益明显,聘请1000名读者评报员,高额奖金征建议、意见。目前,正在筹建今晚报业集团。

 

7《新民晚报》

总编:金福安

创办时间:1929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中国大陆第一张跨出国门的晚报。

这份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晚报,传承著名报人赵超构老社长提出的“短些、短些、再短些”、“广些、广些、再广些”、“软些、软些、再软些”等办报风格。适应人群广,副刊《夜光杯》雅俗共赏。覆盖面宽,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港澳地区也能看到当天出版的新民晚报。

 

8《体坛周报》

总编:瞿优远

创办时间:19887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利用世界杯及热身赛,大力打造足球热门报道,培养忠实读者。

虽然是综合性体育报纸,但足球显然是它报道的重中之中,曾因300万元天价挖到原足球报某记者,创造中国记者“转会”记录,因此名声大噪。

 

9《中国经营报》

执行主编:李佩钰

创办时间:1985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经济类周报。

紧扣“经营”,内容上侧重政策法规阐释、热点行业动态和经营战略与战术分析。商务人士、商务管理决策者是其核心读者。从可操作性出发,它逐渐形成“务实”、“有用”的办报风格。

 

10《华商报》

总编辑:刘东明

创办时间:1995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做真正的“市民生活报”。

从创办之初西安报业市场的“搅局者”,到西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商报》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1997年改版时,全面引进《华西都市报》的模式,紧密地贴近市民的生活,再加上灵活的体制和全新的发行方式,迅速获得成功。之后它还进行异地扩张,成功进入重庆市场。但是队伍的年轻化一方面使它很有冲劲,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不足和缺陷。

 

11《华西都市报》

总编:刘为民

创办时间:1995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第一张都市报。

作为中国都市报业的发起者,它的经营模式、采编风格曾被各地报纸效仿。据说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它一直在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成都的未来。理念上,它历经“市民生活报”、“主流报纸”、“整合型媒体”之路。现在,它变得收敛、含蓄,要做“不叫的狗”。

 

12《大河报》

总编辑:马国强

创办时间:19958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信息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它原名《大河文化报》,是一家综合性都市报,因为报道张金柱案而声名鹊起,并建立了亲民的形象。它立足郑州,辐射中原地区,日发行量已超过80万份,是目前河南省发行量、广告量最大的报纸。

 

13《羊城晚报》

总编辑:潘伟文

创办时间:195710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贴进市民生活、塑造强势晚报。

滚动发展,规模经营,拥有6家系列报、1家出版社、22家各类公司,自采新闻多、独家报道多,反应迅速。遵循“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的方针,力图壮大岭南特色,从地域走向全国,走向华人所在之处。

 

14《北京晚报》

总编:任欢迎

创办时间:19583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北京发行量最大、读者群最为广泛、影响及召力最强的报纸。

每天下午三点左右,北京几乎所有报亭的小喇叭就会传出这样的声音:晚报,晚报,北京晚报。它保证了70%以上的当日新闻量,信息全面丰富,报道敏捷简练。这份定价最为低廉、最能贴近百姓实际需要的报纸同时拥有数量最多的白领读者。

 

15《周末画报》

总编:邵忠

创办时间:1980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打造“综合”时尚理念,凸显国际化潮流。

经过改版,更注重报纸的杂志化和“保鲜度”,以年轻并有相当消费能力的都市男女为自己的目标读者群,国际化色彩浓厚,具有新锐的视角。

 

16文汇报

总编辑:吴振标

创办时间:1938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中国出版历史最长的一张综合性日报

它创办于上海“孤岛”时期,现为文汇新民集团的主报。这是一份立足于上海,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日报。它以知识分子为自己的主要读者对象,一直坚守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它的时政、经济等方面的报道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

 

17《财经时报》

总编:杨大明

创办时间:19996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提供真实、扎实的商业新闻,让经济简单明了。

从模仿《华尔街日报》起步,要在海内外华人圈首创紧凑、多元素、服务性导向的财经周报新形象。在金钱、魅力、知识和流动性的方向上,向读者提供重要的经济分析和服务性资讯。

 

18《金融时报》

总编:杨其广

创办时间:19875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权威的金融方针、政策、法规的及时发布。

它是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由邓小平提写报名、八家银行共同创办的背景,显然使这份报纸的政策色彩浓重。“立足金融,面向经济;通过金融,反映经济”是它的办报方针,但它在泛经济领域缺乏应有的影响力。

 

19《南方周末》

总编:张东明

创办时间:1984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针砭时弊,平民化的视角关注各种社会热点。

自创办之初,就将中学和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关心社会、热爱知识的人定位为它的目标读者群,并试图成为知识分子和民众的桥梁。这就使得它往往能够深入到基层,采访到一手的、独家的、引起强烈反响的新闻。调查性报道一直是它的拿手好戏,但近些年在报道中尖锐的棱角有所收敛。

 

20《北京青年报》

总编:张雅宾

创办时间:19493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立足打造一张能够被社会主流人群所认同、所喜欢的报纸。

这份中国北方地区最厚的综合性都市日报追求新闻品质,力图做到厚度与深度并存。经营方面通过将“资源变成资本”,建立多元化经营新模式,形成五报一刊一网的出版格局,初步打造了新型报业产业链。它创造的神话是,十年之内利润增长532倍。

 

21《人民日报》

总编:张研农

创办时间:19486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中国第一大报。

这份“中国日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也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刊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综合报道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和各行各业的最新信息,是一部活生生的堪称社会生活的“综合百科全书”。不少企业把研究《人民日报》社论作为必修课。

 

22参考消息》

总编:周树春

创办时间:1931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摘录国外及港澳台各大媒体的文章。

这份有着悠久历史的报纸,身上拥有太多的光环:每天高达300万的发行量,为全国日报之首,成为惟一进入2003年公布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前十名的国内报纸;被公认为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极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有“万报之报”的美誉。但这些光环几乎都是基于一点,它坐拥国内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无与伦比的信息资源。

 

23《京华时报》

总编:朱德付

创办时间:20015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北京新闻分量最足、本地资讯最多、新闻时效最强的早报。

最早进行采编机制改革创新,是《人民日报》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改京城传统的新闻理念,致力于新闻还原。其口号是提供具有阅读快感的、纯粹的新闻纸。号称是在北京市所有日报中第一个上摊,最早与读者见面,对新闻反应最快的报纸。

 

杂志

《新周刊》

总编:封新城

创办时间:1996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以独家策划概念性专题见长。

这是一本在中国显得独一无二的时尚出版物。它至今仍顽强地自封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却早已是“题文不符”,它关注的是更广泛的中国社会生活层面,正如它的另一个封号“时代前沿观察家”,不断制造出形式大于内容的新锐话题,惯用“话语霸权”总结时代的潮流,却难以深刻影响读者。

 

《科技智囊》

主编:傅强

创办时间: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

一本全国公开发行、定位于企业研究的财经类杂志。该刊以报道商界动态、传播经营管理知识、总结企业实战经验为主要内容。追求权威、专业、实用的理念,目标要成为“中国最权威的企业研究类杂志”。

 

IT经理世界》

总编辑:郭晋华

创办时间:19983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深度挖掘企业故事及介绍新管理理念。

力求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的商业管理杂志,起初从互联网热潮中崛起,却没有随着网络泡沫而破灭,而是依托中国计算机报业集团的强大资源优势,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好的商业管理杂志之一。

 

《财经》

主编:胡舒立

创办时间:19984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以揭露财经黑幕一夜成名。

这本由“中国最危险的女人”——胡舒立(美国商业周刊评)所操盘的杂志,以“基金黑幕”等一系列震撼财经界的报道,俨然一幅股市王海的形象,坚持要把打假进行到底,确立了在财经报道领域的地位,也成为了相当多精英人士,尤其是金融证券界精英人士的必读刊物。

 

《读书》

总编:黄平

创办时间:19794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平实、坚持是该刊的一贯作风。

《读书》像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种子,青灯黄卷,埋首书堆,它又是一本可以在大街小巷的报摊上很方便买到的杂志,虽与风起云涌日新月异的时尚休闲类杂志形成巨大反差,但其坚持把关注点锁定在人文社科类的学术著作,这种格调令世人尊敬,成为许多高层次知识分子心中的一块圣地。

 

《财富中文版》

总编:黄翔

创办时间:1999

入选理由及造势手法:推出的“财富论坛”及财富500强具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

财富中文版秉承了“财富全球500强”的评判标准,并开始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的榜单,已经在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