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本刊记者 朱雪尘
文·本刊记者 郭健 王颖 贺大卓/图·松子
中国的富人们,有了钱之后应该怎样生活?洋车、美女、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精神归宿?
于是很多富人把国学视为最后的寄托。国学班的兴起,国学俱乐部的成立,应证了流连于功名利禄中的老板们,急于找到另一片安宁的心灵净土。可以弹素琴,阅金经,虽然不一定陋室,但却要德馨。
国学一词至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上至儒释道、四书五经,下至琴棋书画都可视为国学。
学国学为了什么?一为了自己,二为了企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贤臣良士无不以此为人生的标准轨迹。而在仕的概念渐渐隐退之后,商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流,商人表面经商,可最后用的学问,除了数字报表之外,还是中国的文化,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了解。于是,国学,这个数千年来沉寂的中国人的智慧,成了必修课。
有钱的富人们怎么学国学?他们的心得如何?怎么样用国学?他们对国学的思考又是什么?这恐怕是学之人和想学之人都想了解的事情。
精神焦虑:人为死亡而活着?
电话那头的江南春,一如既往地思维迅捷、语速奇快。
“困惑是一个奢侈品。”这位33岁的CEO现在每天最大的生活就是工作。几乎都是凌晨两点才沉沉地睡去,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他又开始头顶着分众传媒的业绩、战略四处奔波。
在他的博客中,他甚至写到自己的鞋破了,都没有时间去补,因为补鞋或者买双新鞋的时间成本太高。
为什么自己每天会这么忙碌?这么疲于奔命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自己付出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幸福的感觉?这是很多企业家都在寻找的答案。
江南春的方法是:对终极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常常能将自己从日常忙碌、枯燥的生活中带出来。远观,反而更真实。
人为什么而生?当江南春还处在青春期时,就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后来他从海德格尔的书中发现了答案:人是为了死亡而活着。
既然所有的人都会面对死亡与终结,那就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来过这世上一次。要在世上留下一丝印迹,就必须曾经创造过意义与价值。
“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觉得无意义。正是这种焦虑感,使得人们keep working(不断地工作)。”但许多企业家却在这种高压的工作下,始终找不到方向。
如果你要问江南春,他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他会明确地告诉你,最理想的生活分为两类:一种是被很多人关注,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另外一种,是45岁以后,每天无所事事,晒晒太阳。不同的年龄阶段,理想的快乐应该是不同的。
江南春的想法似乎是更多企业家解决困惑的一种方式。他们要每日打理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见客户和供应商,永远有开不完的会和接不完的电话。作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没几个人有王石那般的勇气和体力,放手公司,站在8848米的高度去领会那种无比的纯净。
于是,需要寻找一些什么东西,撇开数字金钱,忘却生意商场,得到心的宁静,获得智慧。于是很多人选择在红尘修行,选择了国学。
精神家园:寻找心灵的归依
还记得《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陈晓旭吗?她现在是世邦广告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与其他“老总们”不同,陈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有两处“别致”设计。一处是正对门立着的林黛玉经典剧照,另一处则是办公桌对面墙边设立的佛龛。
跟多数商家供奉关公或财神不同,佛龛桌上摆的是一幅和尚照片:慈眉善目的他,仿若就在室内缭绕的佛乐中,与陈对视。
“他是我师父,释净空法师。”陈晓旭说,“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前半生,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不算多,我学佛,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判断、否定、反思和重新开始。”
影响绝不止于陈自身。世邦公司的玻璃门上,贴有似“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网站则有类于佛家云纹的公司徽标;另外,世邦的中高层信佛者众,平日吃饭素食者居多。
如果陈晓旭信佛还多少因《红楼梦》的影响,那么海南航空集团董事长陈峰的“佛商”做派则完全自发:陈师从南怀瑾,平日里喜着中式对襟衫、练功裤、布鞋,一身素白,仿若太极打扮,爱围棋、谈儒礼佛,其另类面孔总是引人注目。
陈峰不仅自己对国学研究颇深,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商场的朋友。一次访问欧洲期间,陈峰与随行中国企业家代表,相互之间颇觉投缘。归国后,大家即推举陈峰为组织者,成立了组织联谊的金鼎俱乐部。目前,牛根生、尹明善等都是金鼎成员。
金鼎俱乐部充满了陈峰的儒、佛特色,他们活动时穿唐装,定期邀请国学大师讲座。俱乐部会刊,也满是对大师和活动的介绍。
喜欢《红楼梦》的不只有陈晓旭,还有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黄巧灵出身在浙江丽水的一个乡村干部家庭,小时候梦想当文学家。当年从军队复员,黄巧灵身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红楼梦》,一本是《易经》。1987年,29岁的黄巧灵辞去新华书店的工作,只身前往海南创业,带着的除了借来的2000元钱,还有这两本书。
据说,黄巧灵对《易经》颇有研究,每有重大的投资决策,他都要占卜一下。当年他以《黄帝内经》、《易经》为“敲门砖”,无师自通地闯进了“红学”天地,海外报刊称他“破译了《红楼梦》”。他的大胆论点和独特视角引起了红学界权威的注意,俞平伯与他有过多次书信往来。后来,他又有机会受教于北大乐黛云、汤一介夫妇门下。这些经历使黄巧灵的学术感悟有了很大提高,也使其文化人的气质在心中扎根。
像上面两位企业家一样,很多企业家寻找国学是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清华出身的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志强说对他影响深刻的一句话莫过于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校训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已成为他的精神纲领。
少小便随父母来到北京,李志强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景仰便由此开始。走在红墙黄瓦的皇城下,李志强心中便多了份激励和“自恋”。第一次来到故宫前,他最强烈的反应是震撼,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他开始知道自己的民族有多厚重。
进入清华大学时,李志强说,那个时代大家都是“热血青年”,当时,李志强在其中是个活跃分子。
上世纪80年代,正是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中华民族的自省之际,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这段时期,更加锤炼了李志强的心智,除却少年时的记忆之外,这可能是对他的性情产生重要影响的岁月。
当年,李志强每天必修的课程是跑步,而跑步的地址选在圆明园废墟。李志强在清华大学5年,就这样跑了5年。这种反向激励,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征程。
很多企业家对国学有着较深的造诣。与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交谈,你要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因为他的语言里总是会不时跳出成语典故和古文诗句来。
高中语文老师出身的严介和,崇尚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念,他告诉《英才》记者,“这一切源于我的父亲对我的塑造和磨炼。” 严介和的父亲严士秀是个相当刻板的乡间私塾先生。他回忆起早年父亲的严厉,至今记忆犹新。“我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传统知识分子,正直、威严而受人尊敬,严谨得近乎刻板。”
严介和还特意为记者解释他名字的由来。严介和就是介于“严”与“和”之间,严中有和,和中有严;做事严,做人和;对己严,待人和;严与和之间的就是中庸的最高境界。这个名字是他父亲给取的。
精神觉悟:刚性管理解决不了“人心所向”
商人重利,这似乎为中国古代的老学究们所不齿。然而,现在社会,国学却成为商人们的力量源泉。当“老总们”一遍又一遍咀嚼经史子集的陈年旧事,他们在用他们的悟性,寻找精粹。
华硕电脑董事长施崇棠熟读《孙子兵法》,曾给员工的一封信中,他道出华硕在主机板市场借用“常山之蛇”策略,根据孙子兵法所述,“为兵者,谓其势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俱应,然后其兵立于不败之地”。 也就是说,华硕要同时有完整的高低端产品,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去夹击与迎战对方,而不仅是被动地被对手攻击。
华硕向国学取经,让其成功甩开对手纠缠,连续称霸主机板市场。不过华硕高层仍谨记《易经》上“亢龙有悔”的启示,所谓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透露的是,华硕不敢自满随时谦卑与谨慎应对的心情。向古人学战略,确实在华硕中被执行得游刃有余。
做企业,严介和把国学作为自己经营管理的思想源泉。在他的人生观和他的太平洋建设集团的企业文化里就杂和了许多儒家经典思想,融合了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理解。
严介和宣称自己是“一个不与商人打交道的商人”。在他的企业文化里,疑人用人论、方圆做人论、吃亏是福论、班门弄斧论、善败论、企业“三流”论等“十论”,浸透着传统文化的思想。
严介和偏爱“5”这个数字,就是因为他认为“5”在0到9中间,不左不右,不偏不倚。
“‘5’这个数字最中庸,就像我的为人风格”。善败、妥协、中庸,严介和似乎在从内到外地展示自己的国学追求。
与严介和类似,海航的董事长陈峰也把国学深入企业文化之中。对陈峰来说,立志于“大道”并不是一蹴而就。在陈峰40多岁的时候,海航已经初具规模,处于高速成长和扩张期。这个时候,快速扩张带来的资金问题、经营问题和管理问题一起向陈峰逼来。陈峰的危机感和焦虑感远远超过了成就感。尤其是管理问题,他发现,光靠物质手段、仅用刚性管理解决不了“人心所向”这个问题。于是,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渊源。他发现,人生的“大道”,如何“做人、做事”都已蕴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此,他特意拜见国学大师南怀瑾并成为他的弟子。
《海航员工守则》当中有一段话或许可以诠释这句话:“海航是我们这些人的舞台。我们中有人是主角,有人是配角,有人是第二场的主角。我们今天能在这个舞台上演这出戏,大家就应该珍惜这个舞台……大家要有这点雄心,为社会做点事。人到社会来,为人一世,应该有点社会功德。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给你的妻子和你的子孙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留下遗憾。”
《论语·述而篇》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立志于修为世间的“大道”,对于用以谋生的技能或工作要能够跳离出来,反观自己,然后游刃有余。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国学或者其他的文学艺术,似乎如一面镜子,令他们“志于道,游于艺”。
“
精神博弈:救与自救的纠缠
有这样一则寓言: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的确,求人不如求己。在商学院纷纷开办了国学课程的时候,在你走进很多国学院,像模像样地读着经史子集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了一种心灵的触动,你是否真的意识到所学所听对你有什么影响呢?国学班带给学校商机的时候,你是否也从中获得了机会,你是否也真的从中领悟出什么呢?
然而,记者从某大学国学班开学典礼上却看到这样的情景,报了名的很多老板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出席。渴望寻找宁静,又无法重返宁静,便成了一对尴尬,一对矛盾,一种始终困扰着企业家的救与自救的博弈。
喜欢写诗的江南春有这样的经历:
2001年底,正在思考着如何从广告产业链的最下游转型的江南春,见到了好朋友陈天桥。当时,刚刚运营4个月的网络游戏《传奇》就给陈天桥带来超过1亿元的营业额。而江南春做到这一点,用了6年。这让他震惊。
2002年春节,江南春闭门思过整整7天,得出两个结论:应该用高科技手段提升传媒表现能力,并细分市场,将广告信息精确地传送到特定族群。这也正是后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分众传媒的核心竞争力。
一天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的江南春,时间浓度自然也很高。除了将99%以上的精力放在了公司业务上,对于这个曾经出过诗集的商人来说,诗歌一直是他的精神港湾。
从《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江南春读出了恐惧的两种来源。一是对空间的恐惧。由于每一个人在出生前都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所以当他降生到这个庞大的世界里,就会带来恐惧。要消除这种恐惧只有通过学习,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另一个是对时间的恐惧。因为死亡是单向流程的,死亡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点。
虽然承认自己功利地放弃了诗歌——当它不被关注的时候。但是在江南春想象中,自己从分众隐退后的美好生活,就应该是“可以用整个下午留心前桌的女生”,回到寝室“轻轻松松写小诗”。
虽然江南春热衷的并非国学,但是否得到救赎,很大程度上在于人对于自己的思考。而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则是一位热爱诗歌的巨富诗人,他还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落英集》。
这位热爱写作的巨富诗人,同样也热爱冒险。他攀登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雪山,包括新疆南部的慕土塔格峰,甚至包括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在那里,他实现了与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次心灵神交。
这个总是说想从城市逃亡的企业老总,最想做的还是一个天涯孤旅的诗人。因此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他就选择淡出财富圈,急流勇退,不再负责企业具体管理,而是把业务交给自己的团队,自己担任集团的战略监督者。
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重归了平静,你或许还未重归平静,在自己与自己的博弈中,你是否能无视外界的纷争杂乱,而重拾心中的那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呢?
商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 《论语》: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其核心思想在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别、不能平等,这也是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核心。许多古代文化消亡了,而中国文化却在变化中存续下来,这可能是孔子和他《论语》的功劳。
◎ 《孙子兵法》: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以及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著作,它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孙子兵法》提供的“计谋”形成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来斗争哲学的主导技术,但单纯技术观点并不能带来胜利,许多情况下还遭到失败。
◎ 《道德经》:它是世界上影响很大但篇幅最短的书。总的说来,《老子》与《论语》几乎完全不同而且相互补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在朝派,而老子则是在野派。老子乃至道家学说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给孔子的“理想国”开辟一个精神逃脱的小路。
◎ 《毛主席语录》:毛泽东是位历史大人物,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我们不妨把毛泽东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而《毛主席语录》出版于第三时期的正中间,包含了后期(从1949-1963年)的部分内容,但极为重要的后期思想(1963-1976年)则没有反映出来,这是全面、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不可不注意的事。
◎ 《红楼梦》:《红楼梦》在中国影响极大,在世界上却影响很小。这种反差说明什么呢?《红楼梦》彻头彻尾的“中国味”。而这种中国味也许可以从中国诗词、中国书画、中国园林,甚至中国戏曲中体会一二,但《红楼梦》却是全方位的。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