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影响力
首要影响力

王玉锁 开启泛能新时代

文|本刊记者 芮卜 日期: 2017-11-16 浏览次数: 3363

  眼下,全球能源行业风起云涌,变革呼之欲出。

  世界范围内,随着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能源从高碳向低碳、从褐色向绿色转型的进程开启“加速度”,欧盟明确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要达到21%;十年之后,这一比例将上升至45%。

  在我国,2014年,中央首次明确提出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部署,为我国能源大转型指明了方向。此后,我国大力推进煤炭、煤电等传统能源去产能,明确提出把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主体能源之一,大力支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为争当世界能源变革的引导者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此轮能源大转型,对中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会。”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能源企业掌门人,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对我国抓住历史契机,引领世界能源变革,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充满信心和期待。

  他分析:一方面,在技术上,我国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信息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热电冷联供、高效太阳能转化等小型微型能源技术,以及低成本、高性能储能技术相继突破,使得中国在支撑转型的技术储备上已经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另一方面,在政策机制上,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相继启动,一系列推动互联网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落地,为能源大转型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把握机遇,率先建立符合能源发展大势的‘中国模式’,抢占世界能源发展的制高点,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这应当是中国能源行业的共同目标。”王玉锁表示。

  剑指“引领世界”,王玉锁并非臆想,他同时给出了现实的解决方案。在他的主导下,新奥集团这家昔日传统的燃气企业,已悄然在综合能源的高效利用方面进行了近十年的探索,其自主研发的泛能网技术和首创的“泛能模式”,有效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优先、分布式供能为主的用能、供能模式;并通过系统性地重构能源体系,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能源综合利用率、能源设施利用率三大指标的显著提升。这些,都与此轮能源变革的要求一脉相承。

  十年布局,一朝勃发。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奥泛能网备受追捧,项目签约量井喷式爆发,业务增长连续翻番,成为行业变革浪潮中的一抹亮色。

  

  泛能网的“成绩单”

  “泛能热”,首先得益于它在一个个项目中展现出的巨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我国首批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新奥有两个泛能项目入选。其中,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德生态园项目在11.6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充分利用泛能网,挖掘了新能源潜力形成了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优先,天然气协同的用供能模式。项目运行后,园区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0%,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20%,万元GDP能耗下降为国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各项指标均可与德、日等世界先进水平比肩。

  在国内,这样的表现可谓卓越。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清洁能源占比仅为19.7%;而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到2020年也仅为15%。

  业内人士评价,青岛的中德生态园项目中,新能源已从可有可无的补充能源发展到替代能源阶段。这对推动加快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优先使用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缓解我国环境压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17年,新奥承接的上海腾讯云计算中心项目进入正式运营,打造了全国首个本质绿色型数据中心项目。该项目通过泛能网构建了多种能源融合转化的“节点”,实现了能源的高效配置和全价值链开发。项目运行以来,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了80%,是目前国内平均水平的整整两倍;也因此,该项目获得了最高级别的5A绿色数据中心认证。

  能效的大幅提升,将帮助客户实现绿色、高效的精益用能;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负荷之间的“削峰填谷”,释放长久的经济效益。不过,对于更多的投资人来说,泛能网更具吸引力的是提高了能源设施的利用率。

  以新奥科技园为例,在2016年实施泛能项目改造前,园区针对每一个用能主体,都按照一主一备或一主两备的标准建设了用于支撑冷气供应的地源热泵,“但事实上,大多数备用设备往往一年只用几次,有些甚至一年都不用,存在极大的建设冗余和浪费。”园区的负责人告诉《英才》记者,通过一年前的项目改造,如今这些设备之间实现了互通互联,A楼的设备可以和B楼设备互为备用,也可以A、B楼共用一台备用设施,释放了大量的产能空间。他表示,现在,园区的后续建筑规划,已决定暂停配套的地源热泵建设,消纳既有设备容量,提高设备利用率。

  独立供能模式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是我国能源行业的一大痼疾。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的一项调研显示,国内有80%的能源设施,利用率仅为18%—45%。这对于投资巨大的能源设施建设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量级。专家表示,目前平均每十平方公里的能源配套设施,大概需要20多亿的投资。因此,泛能网能将能源设施利用率提高50%以上,降低30%的投资规模,就意味着,每十平方公里至少节约6个亿。

  更为灵活的是,新奥泛能网依托多年的产业实践,形成了“节能模式”、“经济模式”、“绿能模式”、“复合模式”等匹配不同业态特征的差异化“套餐”,满足不同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助推区域能源体系升级。

  在新奥集团总部,《英才》记者见到了新奥泛能网络科技集团副总裁、华东区域总经理朱磊,行色匆忙的他告诉记者,随着前期项目示范效益的显现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泛能网项目的签约速度非常快,仅今年上半年已签约30多个,平均每周就能“拿下一个项目”。

  “尽管我们此前已经储备了一些团队力量,但面对当前业务的爆发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朱磊表示,现在已经不是团队追项目,而是项目追团队。“所以,现在我们承接项目时,会有意识地进行筛选。通常,我们更倾向选择一些不同类型、不同业态的项目,持续积累能力;也会选择一些标准站的建设,培育团队;再有就是选择更具示范价值的项目,打造业内标杆。”

  

  现代能源体系的“探路者”

  泛能网的广受认同,再次证明了王玉锁独到的战略眼光。

  2004年,新奥的燃气业务发展如日中天,但王玉锁却为了破解上游气源瓶颈,力排众议,带领新奥集团向天然气产业链上游的煤基清洁利用领域进军。这是新奥历史上第一次“自我革命”。

  四年之后,新奥掌握了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贯通了天然气产业链,实现了战略由“点”到“链”的进化。这次蜕变,为新奥全面地看待能源问题,为客户系统地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也是在这个时候,王玉锁萌生了“再升级”的念头。他发现,尽管已经贯通了天然气产业链,但能效低、污染重、浪费多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这促使他开始从本质上思考能源行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对行业理解的逐步深入,我们认识到,传统能源体系下气、电、冷、热等多种能源各自为政,才是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放弃在旧体系上的小修小补,将‘打通能源竖井、提高系统能效’作为主攻方向,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王玉锁又一次在传统业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笃定地开始了第二次“自我革命”。

  此后近十年,新奥以为用户提供多能互补解决方案为切入点,将信息网和气、电、冷、热等物理网相连接,从无到有地自主研发出了一套能够连接能源使用端和生产端,融合能量流与信息流,实现能源智能应用、合理匹配的泛能网。

  实践的探索中,王玉锁对现代能源体系的思考也更加深刻了。

  “现代能源体系,要以需求牵引供应,实现消费者主权的回归”。几年前,王玉锁就曾反复在新奥内部强调,“新奥讲的,是需供关系,不是供需关系。”

  在他看来,过去的两三百年,传统能源体系的显著特点是种类单一、资源紧缺,能源市场一切由供给方说了算。用什么能,以什么价格用能,消费者都没有发言权,用能需求只能得到简单满足。然而,随着发展,能源种类逐渐丰富多样,能源供给充足,行业正从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转变,消费者用能的主导权正在回归,对服务的要求也必然从“有没有”上升到“优不优”。这种供需关系的转变是行业变革的最根本原因。

  “现代能源体系,应该是多能融合,能用尽用。”从用户需求出发,王玉锁发现,用户需要的其实是能量而不是能源,例如,家庭用户烧菜,只要有能量把菜烧熟,就不会在意使用的是一次能源还是二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还是非可再生能源;更不会理会用的能源是来自市政管网输送,还是社区内部调配。因此,泛能网在“后台”发力,打破了能源竖井,通过气、电、冷、热一体化供应,实现了多能融合、梯级利用、就近消纳、能用尽用,突破了单一能源效能转化的“天花板”,大大提高了全网综合能效。

  “现代能源体系,应该是因地制宜,可再生能源优先使用。”如果仅仅是简单的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能源行业很可能走上其它传统行业的老路——规模化生产、低价竞争、甚至结构性过剩。但值得庆幸的是,能源行业的此轮变革是同“定制”生产的潮流同步的。在互联网时代,谁能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谁就能真正赢得市场认可。

  凭借对变化的敏锐感知,王玉锁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需供实时互动,感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分布式技术的发展,为用户“贴身供能”。

  “在需求侧,消费升级驱动用能多元化,用户不仅需要水、电、气、暖综合供应,更期望使用经济、便捷、清洁、安全的能源;在供给侧,新的参与者大量涌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为行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今年8月的一场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王玉锁再次提出,单点的技术创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能源体系竖井低效、粗放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转型需求。

  他呼吁,要从理念、结构、模式上系统创新,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才能形成 “中国模式”,为世界能源大转型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如何系统创新?何为“中国解决方案”?

  如今,市场正用订单,为“泛能模式”投出赞同票。

  

  从端到云

  自去年起,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综合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这无疑是对“泛能理念”的政策认可。

  国家的鼓励和引导让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关注并进入互联网能源领域;而与此同时,新奥这位“先行者”也正以先发优势为起点,阔步迈向下一个目标——从“端”上“云”。

  端,让泛能网保持持续活跃的源头。作为是物理基础设施,在产用能设备设施向高效升级的基础上,新奥通过物联网技术,让“冷冰冰”的机器、管网发生了“质”的改变,将海量数据,最直接、最快速的反馈至平台,成为需求侧与供给侧智慧交互的关键节点和最可靠的灵敏触手。

  云,新奥正在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中枢。泛能网络平台涵盖了能源技术、交易撮合、AI、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等复杂技术以及它们的深度融合,对获取到的大量数据进行自主计算,将成果共享至系统内,无限往复,生生不息,让泛能网更加智慧。

  王玉锁希望,未来通过贯通站、网、云,实现泛能网技术系统的不断迭代,形成需求牵引、多能融合、多元主体共参与、全要素协同的平台。

  由“端”到“云”,新奥积淀了近十年。

  2008年,新奥以详细的技术论证和核心技术研发起步,开展泛能网研究与实践。两年后,承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分布式能源站项目,迈出泛能网落地步伐。

  2011年,黄花机场泛能站建成投运,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作为湖南省第一个分布式能源项目,新奥泛能网初获口碑。对于新奥来说,这更是泛能网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泛能网技术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2013年,江苏盐城亭湖医院泛能站项目建成投运。此后,运行数据表明,泛能网的实际运行数据与预估可研数据偏差已小于5%,进一步提升了新奥对泛能网项目的技术信心。

  此后,经过与国企、央企、外企同场竞标,新奥先后拿下了青岛中德生态园、肇庆新区等项目,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

  2016年,新奥主打“安全牌”,在资源、标价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败“电老虎”、“气老大”,成功中标腾讯上海数据中心供能体系项目,成为泛能网 运行“可靠性”的有力背书,这也意味着新奥坚实的模型基础和统筹多品类能源的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市场竞争力。

  ……

  早走一步,一步十年。朱磊介绍,一路走来,新奥的泛能团队死磕每一个项目,扎扎实实理问题,认认真真找经验,最终研发出系列核心技术,成为泛能网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负荷预测技术,就是将“用能”需求作为出发点,精准掌握消费端的需求,精准计算需求模型,精准把握需求趋势,作为后续按需供能的前提。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说这个环节是泛能网高效运行的“核心”,那“精准”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再比如量化筛选技术,就是根据上一步分析得出用能数据,系统地结合不同技术的设备造价、能源价格等,自动匹配出一套供能方案。“新奥筛选关键要量化,要有详实的数据和算法依据。”

  业内人士分析,新奥泛能网搜集储备的庞大案例集、数据库,以及开发的数据、模型、算法,都将成为新奥泛能网的“护城河”,帮助其奠定先发优势。

  不仅仅是数据,长期以来在市场中的摸爬滚打还让新奥能够更快、更准地把握客户痛点。王玉锁表示,经过长期的实践,新奥已经非常清楚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知道如何为客户提供服务,也厘清了新奥泛能网的商业模式。

  如今,在国家节能减排指标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企业、项目开始选择使用更为先进的能源系统,泛能网发展迎来了空前的市场窗口期。

  与此同时,新奥在上海、杭州、长沙、青岛、石家庄、泉州等20多个城市,为四万多平方公里园区提供的泛能服务,形成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也逐渐打响了“泛能”的品牌,

  “未来的两到三年,泛能网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王玉锁希望,在市场抢点布局的过程中,泛能网能够进一步沉淀数据、提升能力,打造最智能的“能源大脑”。

  

  向互联网企业转型

  转型的“风口”不光对准了能源体系,还影响着能源领域的诸多企业。通过泛能网,王玉锁还想撬动新奥由传统能源企业向互联网能源企业转型。

  “未来的泛能网应该成为一个产业互联网,为包括方案设计、工程建造、设备采购、输配分销,以及各类用户等在内的所有能源生态圈伙伴提供交易撮合及区域、跨越协同优化等服务,让能源服务更透明、更便捷。”按照他的设想,未来的泛能网将更多地扮演平台运营商的角色。

  然而,众多企业的“触网”经历表明,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长期处于较封闭状态的能源企业来说,如何解放思想、扭转思维模式更是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转型,绝不是简单的信息化。”王玉锁曾多次在内部强调, 新奥不要做IT技术领先的能源企业,而是要真正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做能源。

  在泛能网线上平台的开发中,他不只一次地要求研发团队,“要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例如,针对界面开发,他就曾细致地指出,把复杂的测算数据关进 “黑盒子”,只向用户简明地呈现节能、绿色、经济等模式选项,降低使用门槛,提升操作体验。

  为了推动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王玉锁还大举引进顶尖信息技术团队,让最鲜活地互联网血液进入新奥。今年8月6日,新奥迎来二十八周年司庆,当天,新奥智能互联网平台1.0正式上线,标志着这家已近而立之年的企业,开始迈向崭新的智能网络时代。

  能源领域的市场放开也让更多外来者看到了机会,能源舞台上,角色日渐丰富。目前,华为等众多信息技术企业纷纷试水能源领域,给传统能源企业再增压力。面对全新的竞争者,王玉锁认为,“互联网转型,关键要有跨界思维。”

  他表示,在智能网络时代,成功的企业必然要完成传统领域和信息领域的跨界,新奥的优势在于扎根能源行业多年积累的底蕴。“能源行业非常复杂,深刻把握用能的场景、规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专业团队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把传统行业的技术平滑地镶嵌到互联网中。”

  为了支撑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新奥还开始大力强调数据思维。在其发布的最新版企业文化中,“成在数据”被列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王玉锁强调,要把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用数据、模型和算法形成人工智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

  “泛能网还是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实践。”王玉锁介绍,泛能网的共享,首先是“品类共享”,例如,把发电厂的伴生品“热”就近供应给旁边的工厂,就是一种品类共享模式。其次是“时间共享”,例如,泛能网的“削峰填谷”,就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实现不同用户的能源调配,实现时间上的共享。再次是“设备设施的共享”,突出表现就是能源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抓住互联网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互联网思维,泛能网的升级与新奥的互联网转型一脉相通,并将在不同的维度推动能源变革,促进现代能源体系的形成。

  黄金时代

  面对泛能网业务的几何式增长,王玉锁开始了更长远的思考。打造“泛能服务生态圈”,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去做泛能网,是王玉锁下一个宏伟的计划。

  按照他的构想,未来的生态圈就是泛能模式的“孵化器”。生态圈里,所有人都可以在泛能网络平台上下载解决方案,找EPC单位,在平台上买设备,在平台上交易运营。这样,能源行业的透明度提高了,参与门槛降低了,就可以汇聚更多人的合力,加快泛能模式复制、推广的速度,真正营造泛能模式落地的黄金时代,有力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不过,王玉锁深知,伴随着能源大转型,旧的能源竖井、行业壁垒正在被打破,及时建立行业统一的新型标准体系就更加刻不容缓。只有尽快制定一套能源体系重构的“共同语言”,才能避免形成新的行业壁垒。

  今年6月初,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举办的研讨会上,新奥做了“用标准体系重构,牵引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题演讲,面向国内外呼吁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王玉锁也在多个场合表示,现代能源体系是理念、模式、方式的系统变革,而推进变革需要以标准规范来牵引。只有标准牵引,才能打破现有体系分散孤立、互不兼容的被动局面,用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模式、统一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统一的技术装备和规范,汇聚行业力量。

  与此同时,新奥也为标准体系重构积极努力着。公开报道显示,新奥承建的廊坊新朝阳泛能微网项目是国家标准委授牌的泛能微网标准化示范项目,河北省泛能网标准化委员会也由新奥牵头承担。据新奥标准化工作人员介绍,新奥已有多项泛能网的省级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陆续发布,由新奥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初审工作也已展开、泛能网整体标准制订新奥也参与其中。

  王玉锁介绍,与传统能源标准相比,泛能网标准化的逻辑有着本质区别。泛能网所倡导的互联网思维,物联协同发展模式,多能融合、站网融合、需供重构的设计理念,智慧匹配、共创共享运行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能源体系的单点思维、单站和集中发展模式、孤立挖潜的设计理念以及各自为政的运行方式,是对标准体系的一次重构。

  “如今,各领域都在探索物联网,但都没有实质性地突破,归根究底还是缺少一个载体。现在来看,能源很可能是这个载体,因为它一头连接工商业、一头连接家庭,串起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王玉锁畅想,未来有一天,能够通过统一的能源标准,找到一条连接万物的主线,真正叩开万物互联时代的大门。

  

  独家高端领袖访谈

  新奥战略升级

  

  两个“点—链—圈”

  

  《英才》:新奥整体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王玉锁:新奥的战略可以用“两点、两链、两圈”来概括。

  两点,是最初的城市燃气、城市地产两个“业务点;两链,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天然气产业链和品质生活产品链;两圈,是未来我们要构建的泛能服务生态圈、家庭服务生态圈两大生态圈。

  《英才》:两个“点—链—圈”是否也代表了新奥的战略升级?

  王玉锁:是的。

  改革开放之初,新奥抓住机会进入了“城市燃气”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城市燃气为龙头、贯通天然气产业链的能源事业布局,完成了由“点”向“链”的进化。此后为了解决传统能源体系存在的弊端,新奥自主研发了泛能网技术,目前正着力搭建广泛连接能源行业伙伴的泛能网平台,从“天然气产业链”向“能源生态圈”延伸,支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同时,新奥凭借城市地产业务的“社区运营”经验,逐步打造了涵盖健康、旅游、文化、置业等产业的品质生活产品链。目前,我们正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立足7000万城市燃气用户基础,搭建以智慧家庭为基础的e城e家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建设生活生态圈,面向家庭提供极致服务。

  未来,围绕泛能网、e城e家两大平台形成的能源生态圈和生活生态圈,有望彻底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生产模式,实现城市治理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新奥也希望创建中国引领的标准规范和管理模式,为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多能融合、开放互联、集约共享、智慧运营

  

  《英才》:新奥做泛能网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王玉锁:新奥一直在能源行业深耕,在做天然气分销业务的时候,新奥有两大方面的发现:

  在需求侧,我们发现:首先,用户对使用什么能源没有选择权,上游给什么用户就用什么。其次,用户需要的是热电冷气产生的能量,而不是为了买某种能源。再次,使用单一能源,必然会面临转化率的“天花板”,能源浪费不可避免。

  在供给侧,我们发现:一是能源设施利用率低,重复建设问题严重,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二是能源条块分割,造成后期管理难。三是传统能源供给方式也存在很多环保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从源头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打破传统的能源体系,实现多能融合、开放互联、集约共享、智慧运营。

  可以说,泛能网也就是实现了这些效果。

  《英才》:能源共享会对很多传统思维形成巨大冲击吗?

  王玉锁:新的模式颠覆了传统能源结构,所以一定会有冲击。但是,能源共享的结果是互利共赢,例如消费者重新掌握了用能的“主权”,可以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自由切换,以消定产、自主定价,参与能源交易;能源业主可以享受到设备共享带来的成本节约,大幅降低投资成本;能源生产者可以实现就近消纳,降低输配损耗。这样,各方都能从中获益,大家就一定会接受这种新模式。

  而且,当前国家的许多政策也支持泛能网这种能源共享模式,有了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未来这种新模式一定会有大发展。

  

  “轻资产”路线

  

  《英才》:新奥股份在新奥的战略定位中,是什么角色?

  王玉锁:新奥股份被定位为新奥天然气产业链中的天然气生产者角色。今后,它将是一个轻资产的公司,是靠能力来获得天然气资源的一家公司。

  要获取上游资源,一般有两个思路,一种是靠不断地投资扩大规模,还有一种是通过能力获得。新奥股份是第二种思路。

  理解这个事情,还是要回顾新奥历史上的战略升级思考。新奥从2001年就开始考虑战略升级问题。新奥从城市燃气业务起步,城市燃气有两种属性,一是能源属性,一是公用事业属性,经过两年多的思考,决定还是要走能源公司的道路,向能源上游发展。根据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新奥通过严谨的论证,认为煤制天然气是符合国情的一种实事求是的选择;而且,当时这片市场属于空白,也给了新奥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认为,新奥作为民营企业,在能源领域不适合走重资产路线。因此,我们选择靠输出能力获得资源。这里的能力,包括市场能力、技术能力、运营能力、团队培养能力等。可以说,培养能力的坚定信念,新奥从没变过。

  《英才》:新奥股份的那些能力,是你比较看重的?

  第一,是大化工运营能力。新奥进入一个全新的化工领域,从无到有地探索了煤制甲醇,在此过程中培育了大化工运营管理能力,锻炼了一支队伍;在后续煤制气的研发中,这个能力也经受住了检验。

  第二,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新奥从2005年开始,聚焦5种煤制天然气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包括煤催化气化、煤加氢气化、超临界煤气化、焦炉煤气制甲烷、地下煤气化。从小试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示范,一步步走来,形成了中国自己的煤气化技术,可以满足中国不同煤种的煤变气的需求,而且从经济性、环保指标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目前正在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

  第三,是打造技术、工程一体化管理运营能力。新奥已经为盐湖集团和液空(中国)公司提供了开车和运营管理服务,迈出了运营服务的第一步,并得到了客户认可。未来,我们将打造技术、工程一体化管理运营能力。目前,已经有不少有资源的业主表示,对我们这项能力非常感兴趣,希望我们随后能去为他们提供煤制天然气的整体运营。可见,新奥股份的轻资产业务模式还是受到市场欢迎的。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