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影响力
嘉实远见者

20大民族重科技企业

文|本刊记者 孟德阳/图|本刊记者 孟杰 日期: 2016-07-29 浏览次数: 7909

  彼得·蒂尔曾经说过,眼下全球资本目前过多地进入了比特(byte)世界的创新当中,却忽视了物质和原子领域的创新投入。

  目前中国有近7亿网民,理应对自己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就感到骄傲。巨大的人口红利促生了一批大型互联网,举国上下对互联网带来的破坏创新力和爆发成长而兴奋。

  但与此同时,对于核心技术、核心专利以及最本质的创新能力,中国的企业却并非像互联网企业那样耀眼。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曾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科技企业普遍遵循着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以华为为代表的“重科技”路线,通过技术研发驱动内生增长;另一条则是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路线,倚仗商业变革重新创造增长动能。

  “美国具有一批类似GE、谷歌、波音、高通、英特尔、IBM的技术型公司,而中国缺乏的就是重科技企业。”不可否认的是,重科技企业的成长周期和投入规模要远高于互联网为代表的“轻科技”企业,后者更像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创新,而前者则是国家实力的最好诠释。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研发比重的提升,一批“重科技”大企业正在崛起,《英才》记者遴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0家“重科技”企业,其中既有央企、国企也有民营企业,涵盖通信、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计算机终端等行业。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应用正在从跟追赶渐变为引领,从本土领先逐渐变为全球领先。

  (按企业收入排名。统计来源:企业公开资料、中国企业联合会、财富中文网)

  唐登杰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肩负“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军民结合特大型军工集团之一。公司现拥有长安、天威等50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拥有特种产品、车辆、装备制造等主业板块,培育出了“长安汽车”、“天威变压器”等一批知名品牌。自主研发的特种产品装备在国防领域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任正非 华为公司创始人兼CEO

  任正非说,华为已经攻入了科技的“无人区”。然而,当人们聚焦于华为管理人员的高收入时,更应该看到的是华为对于技术的高投入。2015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高达596亿元人民币,占公司销售比重超过15%,全球有8万多名研发人员。任正非还表示,未来几年华为的研发经费会逐步提升到100亿-200亿美元。突破无人区需要重大创新,更需要在基础研发领域的突破。可以说,华为的未来将挑战的是人类共同的科学技术极限。 

  尹家绪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陆军武器装备研制发展主体和三军毁伤与信息化装备研制发展的骨干力量,面向陆、海、空、天以及各军兵种研发生产精确打击、两栖突击、远程压制、 防空反导、信息夜视、高效毁伤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尹家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兵器工业集团作为肩负服务国家国防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双重使命任务的国家战略团队。中国特色先进兵器工业体系有5个显著特征,就是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军民融合、经济高效、充满活力。 

  林左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精妙融合者是航空工业企业发展的动力。中航工业作为中国该领域科技的领先者,在基础科学研发方面实力强大。中航工业旗下设有由中国航空研究院和33个科研院所组成的高水平科研体系;而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专利年申请数量保持20%至30%的增长率,专利总申请数为28469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8591项,连续六年各项专利指标在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专利情况排序表》中位居前十。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成长于本土,联想目前70%的业务来自海外,联想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国科技企业之一。据Gartner统计,今年第二季度,联想的PC出货量依然为全球第一。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企业信息管理程度仍需不断提高,掌握不同终端的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十分重要。“联想会做好准备,力争有所突破,推出更具创新,甚至革命性的产品。”杨元庆在今年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 

  胡问鸣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董事长

  中船重工拥有一个覆盖全集团、专业齐全、力量雄厚的科技创新体系,28个科研院所、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大批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50多个大型实验室、4万多专业技术人员等,这成为中船重工科学发展的强大支撑,并不断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去年,中船重工第七O五研究所试制完成金属直接烧结快速成型技术(DMLS)首台样机,成为世界上第四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 

  芮晓武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中国电子长期致力于自主开发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推动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是国内唯一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和工艺研发、产业化应用等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格局的企业,旗下拥有多家实力强、规模大的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中国电子以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在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动力电池、绿色照明和移动互联等领域全面布局。

  王炳华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

  国家核电是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是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CAP1400/1700的牵头实施单位和重大专项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

  雷凡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新能源与新材料产品、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大力开拓以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航天服务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高红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航天科工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为部队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创造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第一”,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并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熊群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

  中国电科旗下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5个,国防研究应用中心6个,研究中心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7个,流动站1个,拥有一 批国内一流的中试线、生产线、装配线和机加工中心,形成了国内电子领域最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及试验能力体系,有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取得了一批领先或接近国际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 

  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

  作为中国最早涉足液晶面板制造的企业之一,李东生对研发一直十分重视。即便在最困难的2005-2007年,TCL年均研发投入19亿元,占年销售收入的5%。

        近年来,TCL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已成为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第三位的中国企业,“但TCL接下来还将加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开发更多有价值的发明专利技术。”李东生表示。在TCL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由工业研究院、技术中心,以及下属各产业16个研发中心构成,目前,全球共有近53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 

  赵先明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回顾工业的发展史,从蒸汽机到计算机的三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的方式。而赵先明认为,物联网技术正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中国民族企业的崛起,也使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种子从中国发芽。

        在研发方面,中兴通讯近6年研发投入超过500亿元,2015年研发投入达122.01亿元,居历史最高水平,占收入比例为12.2%,同比上升35.4%,公司已取得涉及5G关键技术相关专利布局近千件,物联网专利居全球第一,芯片专利居中国第一,并实现软件和核心芯片全面自主研发,成为全球范围量产高端路由器芯片的极少数企业之一。 

  孙勤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核军工、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核环保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是目前国内投运核电和在建核电的主要投资方、核电技术开发主体、最重要的核电设计及工程总承包商、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和核电站出口商,是国内核燃料循环专营供应商、核环保工程的专业力量和核技术应用的骨干。随着“华龙一号”中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品牌的成功,中国核电在出海过程中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赵伟国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次次大手笔的并购勾勒出赵伟国布局重科技的决心:做世界级的芯片企业,叫板产业龙头。紫光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高科技领域的世界企业集团:一方面是要通过国际并购加速产业布局,另一方面,紫光集团的母公司清华控股也提出未来要投资500亿元研发经费,并发起设立1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用于推进“重科技”成果产业化。国际并购加自主研发,同时借力资本市场,紫光举“重”若“轻”。

  孙丕恕 浪潮集团董事长

  有人将孙丕恕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他曾经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让浪潮转身成为国内最大服务器制造商。从2014年开始,浪潮提出了以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战略,此后几年,浪潮集团在此领域不断深耕。

  孙丕恕表示,目前浪潮集团是一家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数据又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基石,而计算又是大数据运用的核心,它支撑了目前的“互联网+”和即将到来的“物联网+”。孙丕恕把目前浪潮所从事的核心事业,称之为“计算+”。

  王东升 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核心业务包括显示器件、智慧系统、健康服务,是物联网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2015年,京东方全球首发产品覆盖率39%,年新增专利申请量6156件,累计可使用专利超过40000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此外,BOE手机面板、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一。

  “创新和转型是我们的两个核心关键词”,王东升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京东方会加速向软硬融合、应用整合、服务化方向转变,力争在未来成为营业收入超千亿美元的跨界科技公司。

  贺禹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禹曾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创新是中广核的根,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根本。核电行业已进入到技术决定市场的新阶段,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与中核共同研发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核电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中广核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中广核科技投入从2007年的3.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5.5亿元,“十二五”科技投入近100亿元。2015年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3%,高于国家对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2.5%的要求。

  王传福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被人称作“汽车狂人”的王传福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众多比亚迪的“铁粉”,也有人把他看作中国的埃隆·马斯克——二人对于科技和绿色能源都十分痴迷。

  比亚迪设有中央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配备1.5万名高精尖的技术队伍,在新材料、汽车、新能源等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自主开发经验。对王传福来说,他的终极梦想是开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构建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未来城市”。 

  李国杰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8年8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主持研制的超百万亿次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计算机系统的第二大强国。

  如今,我国也将百亿次超级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希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这一宏伟研究计划。在国家“十三五”高性能计算专项课题中,中科曙光、国防科技大学以及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同时获批牵头E级超算的原型系统研制项目,形成了中国E级超算“三头并进”的局面。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