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软国际(00354.HK)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国内大型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这些年的大多数时间并不惹眼,但是随着中软国际成为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与阿里云进行合作,这家企业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特别是最近,中软国际这个有两万多名员工的企业怎么就靠一个“姐夫”来提效增收呢?
《英才》记者带着疑问专访了中软国际的“老大”陈宇红。
靠“姐夫”提高效率
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CEO陈宇红为《英才》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由:“姐夫”是中软国际内部为JointForce这个平台起的中文小名,这个JointForce平台还有个大号叫“解放”。
JointForce平台为何物?按照中软国际官方的说法,是一个资源组织平台,也是一个应用开发平台,未来中软国际还会逐步完善并开放这一平台,使之成为社会化网络平台,也就是从公司内部系统转型为社区平台。
为什么想到做这么一个平台,陈宇红对《英才》记者说:这个平台核心的功能是提高效率。陈宇红举了个例子,目前在中软国际有2.5万名员工,员工使用率为9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了,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使用率,也不能叫做高效率,因为按照这个比例,每时每刻中软国际都有超过2500人在休息,无事可做。
“这些人是有成本的,你要给他工资、奖金、位置。”陈宇红说。
在维持公司原有运营模式的同时,人们可以在JF上领取工作任务,同时平台也会向公众开放,当然目前的推广方式首先以每位员工邀请一位工程师朋友加入的“1+1模式”。
陈宇红对《英才》记者称,“姐夫”不仅可以解决工作效率的问题,这个平台还能更好的实现节约资源。这些年我们常在新闻上听到应急系统这样的词。这样的系统就是像中软国际这样的公司做的。在以往的操作过程当中,每个省、市要做这样一个系统至少也要数千万的投入,这个地区做完了,下个地区还是重新来一遍流程,又是同样的消耗。
有了JF,上一个系统的源代码往平台一放,新任务的要求同时放上去,做过上一个类似项目的人就可以自行完成这样的任务,本地化一下即可。这样地方上节省了资金,提高了平台参与者的收入,同时公司也并没有因为地方上支出减少而收入下降,反而因效率高、消耗少可以大幅提高利润率。
这就是“姐夫”的另一个“功劳”。
创新背后是中软国际对行业的长期思考。陈宇红称,可以将目前IT行业的业务划分为三类,分别用红、黄、绿表示。红色业务用陈宇红的话来说就是“核心业务、机密技术”,而黄业务就是属于比较中性的,可以和别人合作的业务范围。至于绿业务就是那些早就应该开放的业务范围,这些业务需要的不是公司组织,而是平台连接。
“互联网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的作用就是杜绝其中的不合理之处,绿业务这一层级的公司以前的赚钱方式是不合理的,现在JF就是让这些业务回归本质,提高行业效率。”陈宇红表示。
这个平台旨在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用陈宇红的话说这里可以形成一个“杰客”群,那么其他的企业也是可以效仿的,方向不一定只有中软国际一家认识到。
对于这种即将到来的竞争,陈宇红反而表示了欢迎的态度,他认为目前只有中软国际一家做,趋势并没有形成,只有做的公司多了,才能形成趋势、产生市场共鸣,这样JF这个平台才能最大的发挥其效能。
“JF这样的平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陈宇红说。
外包弯道超车
2012年,中软国际与华为创立合资公司,2013年底,收购文思海辉华为业务线,2014年8月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业务金牌代理。在IT服务、云计算、云安全等领域来自华为的业务占比逐渐提升,目前中软国际与华为的合作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跟着华为走世界”。华为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都开展了自己的业务。
陈宇红给《英才》记者讲了一件“轶事”,在和一些有涉外业务公司的高管吃饭时,他们讲到,比如在非洲一些国家,如果公司遇到什么事情,其实有时没必要惊动大使馆,很多事情找当地的华为公司就可以办成。
“当这种效应发挥出来时,我们就有可能与传统外包(黄业务)的印度公司有得一拼了。”陈宇红对《英才》记者说。
印度现在最小的外包企业是60亿美元的规模,而中国最大的6亿美元,相差10倍。而现在随着云和移动互联的发展,陈宇红认为,中软国际要实现弯道超车。
“丁耘是华为常务董事会的董事,是负责其整体研发和解决方案的总裁,也是华为和中软国际合资公司的董事,我们每季度开董事会,他讲要把合资公司从一个资源中心变成一个能力中心。”陈宇红介绍说。
除了和华为并肩战斗,中软国际还携手了阿里云。目前公司是唯一具备阿里云生态下全方位集成和运营能力的云服务商。中软国际通过浙江丽水智能政务云项目和中信21世纪(阿里健康)智能医药云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云服务合作经验,获得了阿里的高度评价。
目前阿里云真正做的系统工程是“云上贵州即黔云”这个项目,整个项目都是中软国际负责落地的。
虽然大家都在开展新业务,但“外包还是我们商业模式比较清晰的一块,是我们不能放弃的。”陈宇红对这一点认识非常清晰。
表面上看,中软国际是搭上了大佬的顺风车,实际上并不简单,能够被这些行业巨擘看上,中软国际也要有硬功夫,其实中软国际在各个细分行业积累了众多优势:
中软国际给合作者带去的是外包+行业的市场,而换回来的是国际化、云技术以及效率的提升,这便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资本过往
中软国际在业务方面积累了不少潜在的“爆点”,但是在资本方面却显得非常稚嫩。虽然在香港主板上市多年,但其股价表现一直不温不火。
有人把这种不温不火的股价表现归结为公司的分红策略不够积极。陈宇红承认在这方面公司确实缺乏力度,当然这与技术类公司没有特别重视资本市场有关系,但是陈宇红也向《英才》记者表示:未来中软国际将加强和A股市场以及美股市场的联动。也许这方面投资者在未来会看到成果。
也有人将这种股价不够坚挺的原因归结到某些财务数据上,比如公司的现金流。通过观察中软国际历年的现金流表现,投资者不难发现,其实现金流的表现还是不够稳健,这就加大了投资者对公司估值的难度。
对于这一点,中软国际的当家人陈宇红诚恳地做了解答:“对于中软国际来说这是一个事实,公司目前的业务对象主要还是大客户,行业中大客户的议价和压款难以避免,这有待于整个市场的改变。”
这种股价表现给中软国际带来的最大影响恐怕就是在并购市场中脚步的放缓。最近几年,很多同行业的公司利用资本优势大肆在同业、上下游产业中进行并购,迅速自我壮大,中软国际需要更大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虽然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工具,但是由于其多年的积淀,特别是JF的推出,众多业内人士对中软国际还是寄予了希望。
国信证券分析师程成和李亚军认为,凭借JF平台的诸多优势与未来IT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未来将借助JF 平台打造社区化开发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提高业务水平,从中获取微小却长期的收益,开启新市场。